集體emo?我們漫畫行業(yè)到底出啥問題了?


原文音頻欄目作者 / 南宮泓、三十
編輯?/ 思考姬
排版 /?呼呼
編者按
今天是一期音頻節(jié)目*改編而成的文章,內容為燃也文化公司老板南宮泓(燃也曾出品漫畫:《蟬女》《欺星客?!返龋?/span>VS自由編輯三十(曾任職漫畫編輯,現(xiàn)任《小姑孃》監(jiān)制)的對談。
契機為南宮泓年初對幾家日本漫畫公司的訪問,對談問題包含這幾家已經(jīng)經(jīng)營了幾十年的日本漫畫公司的“老板在做什么”“編輯在做什么”“運營在做什么”等非常直接的業(yè)務問題;也包含著“為什么要做漫畫”“為什么可以這樣(與國內不一樣)去做漫畫”等南宮泓個人認為比較“傻”的問題。
這篇文章,應該會為那些好奇日本漫畫生態(tài)的讀者帶來很多開拓性視點。
*原音頻欄目為「好想逃避FM」EP27-去和日本漫畫公司老板聊聊天,本文改編獲得原作者授權,以下內容做了精簡處理,推薦大家也去聽下完整原音頻,更加精彩(秘)。
文內對談嘉賓介紹
南宮泓

燃也文化公司CEO
燃也文化出品漫畫:《蟬女》《只好背叛地球了》《欺星客?!返?/strong>
三十

自由編輯
曾任職漫畫編輯,現(xiàn)任《小姑孃》監(jiān)制
●?假定的那堵墻,是日本!
三十:南宮最近很長一段時間都非常倦怠。?
南宮泓:對……
三十:為啥疲倦了那么長時間?
南宮泓:很長一段時間了,我都在思考:就是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到底怎么了?以及創(chuàng)作者和讀者的關系,怎么就這么較勁兒?
就是突然有一段時間,我喜歡的內容承載了“被誤解,就是表達者的宿命”的那種狀態(tài),而且狀態(tài)還特別強烈。無論我做什么說什么,都沒有辦法達到我盼望的那種既定的結果。

好像我就是在創(chuàng)作這條道路上走失了。
三十:你走進迷霧里了。
南宮泓:對,然后就是一直是這種陷入了困惑、不知道怎么去梳理、也沒有辦法分享自己的狀態(tài)。
不過,我在2023春節(jié)過年的時候,在跟我媽一起看《狂飆》、所有人都覺得《流浪地球2》 的震撼是理所應當?shù)慕Y果的這種狀態(tài)下,我好像又有了一口力氣,想趁著這口氣還在,我得動一動。


三十:有勁兒分享了。
南宮泓:我本來是那種“遇到墻之后先把帽子拋過去”*的人。但之前那段時間我都不知道墻到底在哪,這次就是趁著有這口氣的時候,我想假定有那么一堵墻。
*這句話是一句諺語,意思是在面對困難時,先把自己的帽子扔過去,這樣就意味著你別無選擇,為了找回帽子,你必須翻越這堵高墻,毫無退路可言。
三十:假定的這堵墻是啥?
南宮泓:創(chuàng)業(yè)之初很多人問我:你做漫畫,怎么不去日本呢?因為我有一段時間很逃避日本。
就好比,以前的我是知道有個非常遙遠的山在那兒,我覺得我攀不上。
但現(xiàn)在,我攀得很累了!左右可能都攀不上!那不如去日本真正去看看吧——

三十:所以你去日本"找墻"去了?
南宮泓:對,今年3月中上旬,當時還需要做核酸,還沒有多少日本直飛的情況下,我就自己約了一些在日本這幾年逐漸產(chǎn)生過一些合作的關系,以一個國內漫畫公司老板的身份去拜訪了這些日本漫畫公司。
三十:都有哪些公司?
南宮泓:比如我的微博頭像用了能有四五年了的作品的公司,叫ShuCream;

另外,我還拜訪了一些女性向的出版社,包括耽美類的漫畫公司;
還有一些就是像角川這樣的大出版社也去拜訪了一下。
對這些公司,我各自問了一些偏向運營的問題,而不是創(chuàng)作方向的問題。
●注定能簽出爆款(漫畫)……這不就是投資邏輯嗎?
南宮泓:拜訪ShuCream公司的時候,我以為運營的負責人與編輯長會過來跟我們交流一下……
結果那天去的時候,一進去竟然滿屋子人!

三十:隆重!
南宮泓:我覺得,他們也是過來看一看到底是咋回事,因為好奇。
ShuCream這家公司,就是我覺得假如燃也文化在日本發(fā)展的話,可能就會成為的那種公司。

三十:ShuCream是什么樣的組織架構?
南宮泓:ShuCream以女性讀者為中心,有BL向內容,還有包括少女漫畫、青年女性漫畫甚至生產(chǎn)育兒漫畫的圍繞女性生產(chǎn)的多種類型。
假如我是個喜歡看漫畫的女性,那我從12 歲一直到 30 歲在它家都可能翻到喜歡的漫畫!

為啥這家公司的受眾年齡層梯隊,能做得如此垂直?
而且更讓我震撼的是,它是?89 年成立的公司,是跟我年齡一樣大的公司!
三十:經(jīng)歷了 90 年代日本漫畫黃金時代。
南宮泓:是的,我很難想象一個內容公司做了30多年,竟然一直延續(xù)下來。
三十:他們成立之初也是就只有幾個編輯嗎?
南宮泓:這次采訪正好見識了。
我一進公司去以后,不是有社長、商務負責人、運營負責人、編輯長,還有海外顧問和海外團隊,基本上公司的結構就在這了!
社長是一位 60 多歲的男士,他直接跟我說:“不好意思,我妻子因為前兩天腳摔傷了,她臥床在休息,我代表我的妻子來。但我是社長,我創(chuàng)立這家公司,是因為我妻子想看她想看的漫畫,所以她拉著我做的。”
三十:這很日本。太日本了!
南宮泓:對,我本來還比較好奇,為什么一個男人會做這么女性向的漫畫內容?
他解釋完以后我就覺得:哦,原來還是因為“愛”,因為妻子想要看自己的喜好的內容。
他自己以前也是編輯,雖然已經(jīng)是60歲的男人了,但他做過少女向的,也做過少年向,還做過BL向的,他也是這么一脈相承下來的。
所以就是他并沒有給我講什么奇怪的大故事,而是蠻個人的。
三十:這就是很日本的公司,日本公司會給你講小故事,包括他們自己所有的漫畫表現(xiàn)也都是小切口進來的。
南宮泓:之后我就正式開問了!
我說咱們家的這些作品,雖然幾位漫畫作者老師在日本已經(jīng)非常知名了……但是有很多漫畫作品在咱們簽約之前,我總覺得它的受眾非常地小,非常地垂,所以你們是怎么能考慮到這種作品其實是會掙錢的這件事的?
然后老板就卡在那兒了。
三十:哈哈哈,老板在想,你問了一個很新的問題。
南宮泓:老板說,他們的這幾個品牌其實是跟出版社合作的。
所以從出版社的思路上來講,他們是注定會簽出爆款作品的——同時也會簽出沒那么爆款的作品——但只要在這個大的盈利范圍之內,爆款作品能cover住小眾作品,就可以一直簽約下去。
所以作為老板,他不會特別快地去考慮單一作品的盈利。
我想這不就是投資邏輯嗎?

就是接觸風險投資人,他可能投 100 個項目,其中有一個項目變成獨角獸了,納斯達克敲鐘了,那其他投的那些不怎么賺錢、甚至死掉的公司,還是會因為這個項目的盈利能拿到錢,這就是他們內在的循環(huán)模式。
只不過出版社變成了他們公司在項目之上的投資人。
●在小市場里還能再找到一個切口!再插進去!
南宮泓:隨著這兩年發(fā)展,ShuCream自己也有資格出雜志和出版物了,這兩年剛剛建立了一個新的品牌。
但是這種動向,卻也沒讓出版公司覺得ShuCream變成競品了。
三十:關系非常和諧。
南宮泓:因為他們的品牌分化特別明顯!
每一個品牌下面代表的分類標簽,都非常得——岔開,比如它們之前那幾個品牌里有重劇情的、重荷爾蒙的、或者是純面向社會人士or青少年的,就是讀者一旦想看什么故事類型的時候,可以第·一·反·應·就·知·道·自己應該看那·個·品·牌!
所以就在這個市場,ShuCream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立基之地。
這也是日本人特別喜歡的一種做法,就是在小市場里還能再找到一個切口,再插進去。
三十:對。
我每次去日本玩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當我想找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門類,甚至一個小的性癖,我都能在一本雜志里面能找到在那一個點之上發(fā)展起來的集合體!

是說這些內容只·在·我·這·一·點·喜·好上發(fā)展——而不是說一些大的同質化的門類里面涵蓋了我那一點小的需求。
南宮泓:就你每一個細小的癖好,它們都會成立一個系統(tǒng)支持你。
●“……那,編輯大多數(shù)精力應該花在哪兒?”
南宮泓:如上述,我之前也構想過類似品牌發(fā)展方向,但我覺得真的很難。
但這些日本漫畫公司都落實得很好。
尤其當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做·了·30·多·年的時候……
三十:能做30 多年這件事,本身就是個震撼。
南宮泓:當我還沒邁出這步腳(是因為我知道這個事兒分拆出去有多困難的時候),人家已經(jīng)走了 30 多年!
就這個,讓我當時覺得,啊日本這個山真的蠻高的啊……
燃也文化從?15 年到現(xiàn)在,也有8 年了,不能說長,但在國內也算已經(jīng)做了一段時間了——但聽對面這些日本編輯們說完,我瞬間就感覺我又回到了那種小baby的狀態(tài)。
三十:來到山面前,發(fā)現(xiàn)自己確實站在山腳下。你以前是看山跑死馬。
南宮泓:羨慕啊。接著,我就自不量力地問了第二個問題。
我就問——這是對編輯長提問了——你們在做一個項目的時候,會考慮這部作品花的預算嗎?
就算老板不考慮,但編輯長得考慮作品在簽約的時候,賣不賣錢吧?
總得背點 KPI 吧?

三十:不說別的,總得想一下怎么給稿費吧?
南宮泓:這里編輯長又頓了一下,瞅了瞅老頭社長,說:“這個問題還是讓社長來回答,這不在我的回答范圍內。但是我可以非??隙ǖ馗嬖V你,我不太考慮。”
然后社長把話頭就接過去了,說:這個問題不是她不考慮,是公司有意不讓編輯去考慮這件事情,編輯不考慮商業(yè)化這塊兒。
我說,那編輯大多數(shù)精力應該花在哪兒?
(這個問題真的問得非常傻……作為一個從業(yè) 8 年的人,我問出這個問題,我真的很慚愧……但是我還是問了。)
他說編輯們,平常是花大量時間跟作者在聊最近的表·達·欲、感·興·趣·的·話·題、最·近·喜·好·的·內·容·是什么。每一個編輯要對接 40-50 個作者,平日就是不斷跟他們交朋友,去挖掘他們的喜好,挖掘他們的性癖。

三十:好像我的工作狀態(tài)。
南宮泓:就,話題自由而發(fā)散,主要聊創(chuàng)作上的東西。當編輯碰到一個有一天突然感覺“要生了”的作者時候——
三十:哈哈哈哈哈,就極強的創(chuàng)作欲要爆發(fā)!
南宮泓:——如果編輯接不住、不擅長那個主題或者類型,但知道自己的同事擅長那個主題的話,TA就會把這兩個人對接起來,讓他們再繼續(xù)去磨合!去孕育!感覺像讓精子和卵子碰撞在一起……!
三十:哈哈哈!
南宮泓:每一個編輯,都是跟作者強捆綁的。編輯一定要對作品負責,對作者也要負責!
這個作品的名字,也是要和編輯強捆綁在一起的!
一生的 partner 的那種感覺!
非常Alpha和Omega。

●編輯和運營,完全隔開
三十:那社長怎么考察這個編輯今年工作合不合格?
南宮泓:這個事情是運營部門的事,就是完全隔開。
編輯你只要把東西生產(chǎn)好了放在這就行了,能不能賣好完全是另外一個部門的事。
三十:所以生產(chǎn)得好與不好的這個標準,是誰來考察?
南宮泓:這個我也問了——編輯長來考察,就編輯長和社長——非常個人。
我感覺他們有一種自信,就是說我在這個行業(yè)待了這么長時間,我應該能對我自己的品牌和我的作品負責。
三十:我覺得,比我們多很多信念感。
南宮泓:就他們有這種自信。
我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是沒有這種自信的,直到幾部作品做出來之后,才漸漸有一點自信。
但疫情期間的那段真空期,或者是說那種混亂的反饋,讓我的自信有點消磨掉了。
反觀這些日本漫畫編輯們的自信,我覺得是一部作品一部作品的正循環(huán)帶來的自信。
你看他們的作品,要不然在“這本漫畫真厲害”比賽得獎,要不然就是出版社獎獲獎,要不然就是什么書店獎項……

三十:對,他們獎項也非常多。
南宮泓:包括他們的出版業(yè)績擺在那里。
三十:就是說,他們能證明這個作品是好的的有效途徑——非常多,不像咱們的證明方法非常單一。
南宮泓:他們也問了燃也是怎么起家的。
我說,我就想做點兒,以后我老了也能看的那種作品——他們對這事產(chǎn)生了高度共鳴!

就是因為足夠自私——我就想看點好作品,或者是跟我有關的、我感興趣的內容能一直源源不斷的生產(chǎn)下去——這種熱忱支撐了編輯層面的這套體系的流轉,內部和外部都是。

三十:他們是什么資格的編輯,能有四五十個作者的狀態(tài)?
南宮泓:他們編輯的工作壓力就在這兒,沒有作者這件事,才是他們的壓力。假如他們都認為有一個選題特別好,但找不著對這個選題感興趣的作者,就不行。
三十:所以可以看到在comike(日本同人志販賣會)有好多漫畫編輯去參加,去找作者。挖掘,聊——這些事就是編輯的首要任務。
拿耽美來舉例,就是無論多么細微、私人化的點,或者性癖,都可以溝通出來。
南宮泓:編輯們覺得作者就是異世界的接口,世俗就不應該打擾到他們,所以會幫作者們去處理很多生活上的事情,讓作者就沉浸在異世界傳遞者的狀態(tài)下——這是個邊界。
三十:編輯在竭盡所能地在給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這個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其實就是單純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南宮泓:運營部門不會把壓力放到編輯部門來。這是讓我比較感動的地方。
三十:編輯真的可以沉下心來去好好挖掘作者,好好和作者在創(chuàng)作上面去探路,回頭來哺育創(chuàng)作——真的是完全在做編輯的工作。

南宮泓:我覺得國內……其實是把運營的很多東西,卡了一個編輯的title上。
運營有運營要忙的東西,但是把運營的一部分壓力也放在編輯這邊,會讓當事者很難搞明白到底真正的職責分化在哪。
我之前為什么這么喪……就是因為我陷入了:如果我要考慮商業(yè)化的可能,那之前簽什么作品都不對——因為簽什么內容我都知道它很難,那我怎么能保證能突破出去。
三十:一旦想到它后面商業(yè)化的問題,回頭再看內容時,就會換一套評判的方式,會非·常·大·得·干·擾·到·你對一個作品本身、對于創(chuàng)作本身的扶持與判斷。

南宮泓:作為一個公司的老板,我自己沒有很好地找到一個讓自己的編輯們后顧無憂的方式。
因為我的身份很復雜,不像他們能分工得很厲害……當時就覺得,哇,有一種單純的力量,干干凈凈地把這些東西都分開的力量,還是挺強大的。
三十:他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支撐了他們可以分得那么開。
我不能達成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得找一個甲方爸爸。
南宮泓:對啊,我們共同的思路就是:
就是錢從哪來???
三十:一腦門錢……那我該怎么跟作者交代這件事情?
像ShuCream這種公司,它是一個編輯型公司,編輯出選題,作者出內容,一起給到出版社,出版社來為后續(xù)所有東西買單。
那像平臺就不一樣了,平臺是前端、中端、尾端全都集合在一起,所有人的關系、身份就在里面進行了多種轉換。
南宮泓:平臺自己,現(xiàn)在也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尾端,能像出版一樣,靠賣書就能解決基礎升級的問題。
ShuCream的一些作品,哪怕不被改編成影視、動畫,賣書也可以cover!這是人家底層邏輯的成本。
但我們現(xiàn)在很多時候,錢從哪來?很多時候c端、讀者沒有辦法成為支撐的情況下,我們很多思路都是To B的——就是我們怎么去讓影視行業(yè)來買單。
而影視行業(yè)現(xiàn)在也這么苦……
三十:我們把實際的直接鏈條,嫁·接·到·了·間·接的事情上,往后就會變得更沉重、更辛勞。
●我會覺得我們做過了很多努力,但是讀者沒記住,行業(yè)沒記住
三十:你剛才說到他們編輯會互相推薦,透明度很高。我就有一個問題:他們會有業(yè)內編輯大會或者說編輯酒會、聚會之類的嗎?
南宮泓:有。
他們有聊到,前不久剛好有一個老牌編輯在做內部培訓,講他們編輯的傳承和脈絡,怎么去把這些內容再往下傳,有些基礎的東西怎么去分享等等,事無巨細的這種東西。
總之,是有這種類似公開論壇的東西存在的。
三十:編輯在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當中,真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南宮泓:它就是用人搭建的數(shù)據(jù)庫你知道嘛!
然后這個數(shù)據(jù)庫的穩(wěn)定性來自于人和人之間的交流。

就是作品的脈絡,比如從哪個年代到哪個年代,某一系列作品是怎么從這兒進化到那兒的?人們?yōu)槭裁聪矚g這個類型的作品?為什么在某些時期某些類型的作品會特別受歡迎等等等等,編輯都能把這些歷史串起來。
三十:就是他們有系統(tǒng)性。
在這個體系當中,有問就能有解答,可以在他們老編輯的口述脈絡、歷史當中,找到一些驗證的方式。

南宮泓:我拜訪日本公司回來之后,就開始不斷敲自己認識的一些編輯,問他們:
你們還能找到你最初負責的作品數(shù)據(jù),或者上線的年代嗎……
結果都已經(jīng)隨風消散了,網(wǎng)站還有就有,網(wǎng)站沒有就沒有。
如果我們從 2015 年開始,其實能從2009年開始,把有妖氣算進來,也做一做比如“國漫不得不看的作品”榜單,這個事大家有共識嗎?這個共識能出來嗎?
但日本編輯那邊,就有一個層面的評價標準,他們的榜單、比賽就一直穩(wěn)定持續(xù)著。
三十:他們都有可追溯的東西。
我們這邊的話,像平臺組織的一些漫畫比賽,我也有去看,但是每年獲獎的作品、作者之后的發(fā)展,都有一種消亡感……
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作者在比賽當中得了獎,但是TA后面連載周期過了一兩年之后,就沒有作品了,不知道為什么就逐漸消失了,找不著了。
南宮泓:如果作品隨著一些平臺的流失,而就這么流失了……
我會覺得我們做過了很多努力,但是讀者沒記住,行業(yè)沒記住。
三十:甚至都沒有歷史留下來,沒有資料庫這種東西。經(jīng)歷了一個斷代。
南宮泓:會有一種,假如我想要捧起來國漫行業(yè)這盆沙子,但縫真的漏得很多的感覺。
●當一個電梯往上走的時候,你在電梯里做什么其實都不阻礙電梯往上走
南宮泓:在拜訪日本漫畫公司的下個階段,我給他們看了燃也文化公司做的很多PV、動態(tài)漫畫,還有一系列的合作項目之類的展示。
他們都說哇好厲害,你們好卷啊,越夸我越自慚形穢……
三十:就“你們還分心做這件事情!”。
南宮泓:他們就和自己的運營說:你看看人家做了這么多東西呢!
我當時就心想,這真是應了那個寓言:
當一個電梯往上走的時候,你在電梯里做什么其實都不阻礙電梯往上走,你在里頭做俯臥撐也好,唱歌跳舞也好……但你的電梯如果下行的話,你在里頭飛起來,電梯也是下行的。

我當時就覺得自己自慚形穢。
他們其中的一個老編輯打斷了我們后續(xù)談話,跟我說:我們老編輯也是從業(yè)了二三十年了,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來的。
三十:就一起成長。
南宮泓:都是摸著石頭過來的,是需要時間的,磨合非常的重要。
他說你們還年輕,就8年吧,才是小屁孩嘛。
8年的話,在他們那里可能是“才剛剛開始是一個正式編輯那種感覺”。
就我自己下句話剛想抱怨,想說我們總·是·這·種·新·的·狀·態(tài)……他說你們還能磨合啊,反正真的是被教做人了。

三十:你在一個已經(jīng)良好運營了很多年的、幾十年的一個體系當中,去討論經(jīng)驗的時候,對方就是會覺得你年份不夠。
●如果我們都悶著,或者互不交流……
南宮泓:后續(xù)采訪結束,我們就喝酒了,喝到挺晚了。
我當時內心特別澎湃,意識到了個漩·渦——
如果國內的創(chuàng)作者要去創(chuàng)作,我們要越過這個漩渦,才可能來到討論內容的地方……
但是那個漩渦已經(jīng)卷走了很大部分的精力和能量了,能不能走到內容的討論上,我都覺得很隨機了……
以前我只是覺得咱們真難啊,但沒有那么場景化的一個先后順序。
三十:就是我們共同面對的漩渦。我覺得在這個環(huán)境里面,不能形單影只。
如果能找到幾個跟自己聊得來的作者,大家可以去把這些事情聊一聊、能表達出來,再能有編輯參與進來、表達出來,沒準說不定能建立出來新的關系性。
南宮泓:最后就想,還是一步一步去踩腳印,信任也是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是一個一個人搭建起來的,一個一個人聊出來的,就回到我們最初的地方。
就用比以前更多的力氣、更好的誠意、更密切的關注、更多的溝通和理解,把這中間我們能減少加速漩渦的事情,先把它停下來,一起去形成抵抗的狀態(tài)——
可能這才是現(xiàn)在為數(shù)不多能做結論的東西。
如果我們都悶著或者互不交流,每個人都拿著信息的一部分,其實永遠拼不出來我們理想中的樣子。
三十:大家跟找拼圖似的,我這一片,你那一片,來回去找,死活找不著。
南宮泓:我現(xiàn)在就是一個生病的人,希望能找到病友,大家一起討論,咱倆日子能過得舒服點,能不能痊愈這是另外一回事。

●結語
南宮泓:現(xiàn)在我其實很開心的是,最近大家在網(wǎng)絡上開始把這些問題攤開聊了,不斷有新的信息出來,吐槽一些不合理的合作模式……
我覺得大家都可以多說一說:我們自己理想的形式,理想的合作,哪怕它不合理又怎么樣呢?做做夢還不行嗎?
三十:總要有一個抒發(fā)的出口。
我們都在做這個行業(yè),其實表達是我們第一位的。
不能限制你表達,不如找一個機會來做一下表達。
南宮泓:萬一我們就看見了一條生存方式,或者是大家找到了同志,就是同路、可以一起走的人,這都是表達的意義。
三十:先從網(wǎng)友、基友做起,然后我們再說。
南宮泓:先從具體的人和事開始。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