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孤注一擲》中王傳君提出被騙者有罪的想法
在《孤注一擲》中,王傳君提出了一個問題,同時也是導(dǎo)演想問我們的:詐騙者騙取財物,是不是被騙者的錯……..當(dāng)時我看到這個問題,我竟然覺得王傳君說的十分有道理。但轉(zhuǎn)念一想,不對…這是典型的被害者有罪論。當(dāng)一個人被騙了之后,難道是因為被騙的人蠢和貪嗎?我們首先知道,人本就有貪欲的。貪欲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大小不同。有的人天生貪念大,又不進(jìn)行外界教育的限制,于是貪婪成性;有的人天生貪念小,又加以外界教育的限制,于是兩袖清風(fēng)。個人覺得詐騙者通過騙取被騙者的信任,將被騙者的貪念放大了……在這一過程中,個人覺得“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詐騙者只有通過某些方式使自己得到信任,才有可能進(jìn)行詐騙。這種方式可能是一次次的給福利,可能是一次次裸聊……在取得信任之后,被騙者做什么其實是和理性沒有關(guān)系的,也就是被騙者做的事并非是被騙者所愿的…. 那有的人就會說,那他信了詐騙的人不就是活該嗎?其實在貪念被放大的過程中,被詐騙者是不易察覺的,也就是說,被詐騙者是在“無意識”中將信任給了詐騙者…. 所以我覺得反詐騙從取得信任的方面進(jìn)行宣傳是十分有效的….畢竟騙錢的手段其實是禁不完的,但途徑的有效性是可以通過一次次的宣傳進(jìn)行弱化的。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