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魚刺身挑戰(zhàn)!吃完屁股真的會流油嗎?

油魚一般指的是鯖形目蛇鯖科的幾種魚類,常見的有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根據(jù)食用者反映,后者反應比前者劇烈。蛇鯖與常見的帶魚有一定親緣關(guān)系,和鮐魚、鯧魚、馬鮫魚、金槍魚是遠親。
蛇鯖一般生活在海洋中層帶(大洋區(qū)通常為200-400米),是兇猛的掠食性魚類。具有晝夜垂直遷徙的習性,在夜晚上浮到海面附近,白天回到昏暗的中層帶。很多中層生物都有類似習性,如帶魚、燈籠魚、某些種類的魷魚,和一些浮游生物。
鯖形目不乏馬鮫、金槍魚這樣的高速魚類。在常見蛇鯖中,異鱗蛇鯖也屬于較高速的魚類,其肉烹飪熟透后會有類似帶魚或馬鮫的質(zhì)感;而棘鱗蛇鯖屬于慢速魚類,肉質(zhì)相對更加疏松柔嫩。
油魚的特殊油脂被稱為蠟酯,是長鏈一元醇與脂肪酸形成的酯,而常見的油脂是甘油三酯,即甘油(三元醇)和三個脂肪酸形成的酯。蠟酯通常是被海洋浮游生物制造用于提供浮力和儲存養(yǎng)分的,隨食物鏈集中到蛇鯖體內(nèi)。人體缺乏利用蠟酯的能力,可能導致腹瀉,但一般不會引起嚴重損害。
實際上,油魚和鱈魚的食用體驗相差甚遠。鱈魚屬于低脂魚類,風味清淡。常見的黃線狹鱈和真鱈魚皮膚都發(fā)黃,而蛇鯖皮膚偏黑色,容易區(qū)分。真正像油魚的是銀鱈魚。銀鱈魚不屬于鱈形目,一般指裸蓋魚和幾種犬牙南極魚。這些魚肉質(zhì)白嫩,脂香濃郁,具有奶香味,食用價值極高,與同樣富含油脂的油魚相似。但銀鱈魚重金屬富集較多,未成年人不建議食用。
市面上還有一種細鱗壯鱈,俗稱水鱈魚,也屬于鱈形目,比普通鱈魚肉質(zhì)更嫩,含水量更高。但作為習慣上稱的深海魚,細鱗壯鱈的重金屬可能含量較高,要注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