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拼多多到Temu,將”砍一刀“普及到全世界
拼多多希望將"砍一刀"這個概念推廣到全球,是否能夠?qū)崿F(xiàn)呢?
實際上,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今年9月,拼多多海外版Temu成功登陸美國市場。隨后在10月中旬,Temu進入了非洲市場。10月18日,Temu超過了亞馬遜和SHEIN,成為了App Store購物類應用下載榜的第一名。直到11月4日,Temu一直穩(wěn)居下載榜的第三名。
要知道,這是拼多多首次進軍海外市場。拼多多面臨的挑戰(zhàn)不僅來自在海外市場已經(jīng)站穩(wěn)腳跟的獨立電商平臺Shein,還有以失敗告終的前車之鑒,比如同樣以低價策略為主打、卻一直無法取得突破的字節(jié)跳動旗下的Fanno。更重要的是,當前全球經(jīng)濟下行帶來的壓力也不容忽視。通過不斷努力,拼多多有望在全球范圍內(nèi)取得成功。
拼多多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
其實很簡單,美國也有類似于中國的下沉市場。在下沉市場這個領(lǐng)域,誰比拼多多更懂呢?
七年前,拼多多憑借低價和拼團的策略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Temu可以借鑒其中的經(jīng)驗。
首先,他們采用了拉新的策略。經(jīng)過19次版本迭代,Temu快速推出了新人購、注冊七折券等活動,通過推廣獎勵邀請好友注冊,一位好友注冊獲得打折券,邀請五位好友則獎勵20美元。
僅僅一個半月后,Temu的每日下載量就超過了亞馬遜,成為了購物類應用的榜首。
接著,他們運用低價策略在北美電商市場掀起了風暴。在美國,人們習慣在產(chǎn)品官網(wǎng)、亞馬遜、ebay等綜合電商網(wǎng)站上購物。但高價高質(zhì)的品牌產(chǎn)品并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的。此外,由于美國的勞動成本高,一些國內(nèi)幾塊錢的小商品在國外的價格卻很高。而這個時候,Temu登場了!他們帶來了僅售59美分的眉筆、3.7美元的聯(lián)想耳機、6.39美元的戶外太陽能燈等商品。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們售價為3.5美元的手機殼,與蘋果店售價為50美元的手機殼一模一樣,這種低價讓美國人們感到吃驚。而Temu的奇思妙想在于,他們了解到已站穩(wěn)腳跟的Shein有60%的銷售來自服飾,所以他們將小百貨作為首推類目,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差異化。
效果非常顯著。上線一個多月后,Temu的日均成交額就突破了150萬美元。
雖然目前Temu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商品質(zhì)量不過關(guān)、購物體驗不夠好、跨洋快遞中出現(xiàn)貨損等等,但給Temu一些時間,這些問題都將得到解決。畢竟,從起步階段開始,站穩(wěn)腳跟后再進行整頓和升級,這一直是拼多多取得成功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