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的典范
孔子又批評一個人,是當時春秋時代,比孔子稍稍早一點,鄭國有名的首相,對鄭國有了不起的貢獻的,名叫子產(chǎn)。 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產(chǎn)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宰相,好政治家,孔子非常佩服他,說他特別有四點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常情、德業(yè)、修養(yǎng)等可比。因此孔子對他四個長處,在歷史價值上加以評論。他說子產(chǎn)自己嚴肅得很,管理自己非常恭謹,不馬虎,這是很難得的。一個人對自己最易放松,往往認為錯處總是他人的,很少對自己的錯失反省,而子產(chǎn)做得到“行己也恭”,實在難得。同時又“事上也敬”,子產(chǎn)做首相,對于主上非常恭敬。恭是自己內(nèi)心的肅誠,敬是對人對事態(tài)度上的嚴謹。換言之,對上接受命令時,不只是服從,有好的意見時要提出力爭。執(zhí)行命令,要盡心,不只是敷衍了事。最怕的是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你要他提意見辦法,他表示沒有異議,你教他執(zhí)行,他又呆在那里。而子產(chǎn)對上對下都能敬于其事?!捌漯B(yǎng)民也惠”,他能促使經(jīng)濟繁榮,對于社會百姓,大家能得其所養(yǎng),安定生活,對于社會有貢獻,有恩惠給人民,因此老百姓感恩于他,他有命令下達時,各個服從。但是“其使民也義”,他又非常合理、合時、合法,人家樂意聽他用,的確是大政治家的風范。所以鄭國有子產(chǎn)才能興起來,因為他有四點君子之道。這四點長處并不僅是政治家才應該具備,而我們不是政治家就用不著,沒有這種事。如果我們拿這四點來做人處世,就是成功的一半,所謂君子之道,大有可望了。 孔子講到另外一個人,就是晏平仲,齊國人,曾任宰相,年紀比孔子大一點,但與孔子同時??鬃拥烬R國所以不得志,就是小矮子不讓他去,齊國本來想請孔子去,小矮子告訴齊王:“你能有這度量,可以請他來嗎?”這個話皇帝一聽,心里有數(shù)了,就不敢請孔子去。但是孔子對于晏子很佩服。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他說這個人做朋友了不起,歷史上有他的專門著作——《晏子春秋》。晏子是大政治家,可說是孔子前輩,年齡雖然差不多,但比孔子出道早?!豆盼挠^止》上有一篇,輯自《史記·管晏列傳》,提到晏子的車夫,一天回家時,太太要求離婚。車夫問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載晏子經(jīng)過門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簡樸無華,自居人下的樣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卻顯得意氣揚揚、自足自滿的樣子。你竟是這樣沒有出息,不長進的人,所以我要離婚。晏子的車夫聽了這番話,就馬上改過,力學謙卑,第二天駕車就變了。晏子看見他突然一反常態(tài),樣子變了,覺得奇怪,問明了原因,晏子就培養(yǎng)他,從此立志讀書,后來官拜大夫。從這個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這個人對于交朋友的態(tài)度。他不大容易與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個朋友,就全始全終。我們都有朋友,但全始全終的很少,所以古人說:“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到處點頭都是朋友,但不相干。晏子對朋友能全始全終,“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對人越恭敬有禮,別人對他也越敬重;交朋友之道,最重要的就是這四個字——“久而敬之”。我們看到許多朋友之間會搞不好,都是因為久而不敬的關(guān)系;初交很客氣,三杯酒下肚,什么都來了,最后成為冤家。 講到這里,我們想到中國人的夫婦之道——“相敬如賓”。賓是客人,對于客人無論如何帶幾分客氣,如果家人正在吵架,突然來了客人,一定暫行停戰(zhàn),先招待客人,也許臉上的怒意沒有完全去掉,但對客人一定客氣有禮。夫婦之間,在最初談戀愛時,西門町電影院門口等了兩小時,肚子里冒火,對方來了,還是笑臉迎上去,并且表示再等兩小時也沒關(guān)系。如果結(jié)了婚,再這樣等兩小時,不罵一頓才怪!因為是夫婦了嘛!所以夫婦之間,永遠保持談戀愛時的態(tài)度——相敬如賓,感情一定好。不但夫婦如此,朋友也如此。擴而大之,長官對于部下,部下對于長官,也是這個道理。 這個“敬”的作用是什么?好像公共汽車后面八個字的安全標記:“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少碰為妙。 普通人交朋友,恰恰與晏平仲相反,時間久了,好朋友變成冤家,這對五倫中的友道實在有虧。尤其是我們這一代青年,對任何人都不大相信,友道根本上已成了問題。必須急圖匡正,以便維系“久而敬之”的交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