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回顧】英雄的程硯秋(佚名)

京劇二百年名家蕓蕓,程硯秋先生大概是其中最具英雄氣概者。在這里我不想舉什么例證。凡是對他感興趣者,在他們的腦子里并不缺乏這樣的例證。我只概括的說,正直,剛烈,堅毅,豪爽的性格不但貫穿了他的人生,也貫穿了他全身心投入所創(chuàng)造的“程派藝術(shù)”。具有這樣性格的藝術(shù)家,我們不可能想象他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會是低回婉轉(zhuǎn),如泣如訴的。
我們?nèi)タ纯闯滔壬膭∧浚骸顿R后罵殿》《三擊掌?》《亡蜀鑒》《文姬歸漢》《青霜劍?》《春閨夢?》《荒山淚》等等,那一出不是在與不同的對象抗?fàn)??就是最符合如泣如訴說法的《竇娥冤?》不也喊出了“老天爺不辨愚賢”嗎?最近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短文,說看了某人的《春歸夢》,突出感覺是美輪美奐。如果是程大師在世,聽到如此說法,一定會哭笑不得。
我一直以為程腔與尚派風(fēng)格最接近。程先生的嗓音條件難與尚先生較量,然而這并不影響他對陽剛之美的追求。在京劇旦角中,程尚二位先生雖同屬陽剛一路,而程腔較之尚派,不同的地方是,在剛健的基礎(chǔ)上更多了鋒芒。人們往往只注意到了程先生的低回,而忽視了他的低回是為剛健的鋪墊,是為了高亢而低回的,低回是為高亢服務(wù)的。如果是在欣賞時我們只注意到了低回,無疑是拾了芝麻丟了西瓜;如果是程派的繼承者,在程腔中只看到了低回婉轉(zhuǎn)的一面,那如同是瞎子摸象,見小不見大,還沒有看到程派的“廬山真面目”。程腔不只是形勢美,它在形勢美之上有更大的追求?,F(xiàn)在欣賞程派者大多只是停留在對形勢美的欣賞,而忽視了程腔本質(zhì)上的美。照現(xiàn)在一些人的追求,程先生的大部分劇目沒有辦法表現(xiàn)。既是勉強(qiáng)為之,也是徒有虛名。不過是哄小孩的玩意兒——演員長不大,觀眾也不會長大,觀眾長不大,演員充其量是幼師水平。程先生是最反對把京劇看成“玩意兒”的,程先生給京劇賦予了更多的使命。
有人說程派不宜表現(xiàn)江姐,我不同意此說。在眾多的京劇旦角流派中,程派表現(xiàn)江姐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只是演員沒有真正把握程派的真諦,使江姐的形象,較為空洞而儒弱,流于形式化了。(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