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韋納(Ravenna)
又譯為“臘萬納”“拉文納”“拉溫拿”,是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距亞得里亞海10公里的沿海平原上,博洛尼亞以東111公里處。
是古代羅馬的海港,公元五至六世紀成為東哥特王國都城,六至八世紀是東羅馬帝國統(tǒng)治意大利的中心。
拉韋納是農(nóng)產(chǎn)品集散地。工業(yè)以煉油、合成橡膠、紡織、化學、煉硫、制鞋和食品為主。鐵路、公路樞紐,有運河與東北15公里處的海港馬里納迪拉韋納相連。原油進口港。
以保有古羅馬特別是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筑遺跡著稱,擁有“意大利的拜占庭”之美譽。
拉韋納是古代西羅馬帝國、奧多亞克、東哥特王國的都城,也是東羅馬帝國在意大利的統(tǒng)治中心。
位于距亞得里亞海13公里的沿海平原、博洛尼亞以東113公里處。
公元前89年成為羅馬聯(lián)邦,公元前49年凱撒由此進軍羅馬。
2世紀末,先后為弗拉米尼亞和埃米利亞國的首府。
402年,西羅馬皇帝赫諾琉斯舍棄羅馬而定都于此。后由日耳曼王奧多阿克爾、東哥特王狄奧多里克相繼統(tǒng)治。
6~8世紀為東羅馬帝國統(tǒng)治意大利的中心,也是當時海上貿(mào)易的中心。
751~754年被倫巴底人占領(lǐng)。
754年以后由大主教控制。
在拜占庭人離去時,拉韋納被一系列的教皇統(tǒng)治,是其中一個教皇國。
踏入十九世紀,為奇薩爾皮尼共和國一部分;至1861年,獲并入意大利王國(今意大利共和國)。
拉韋納是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距亞得里亞海10公里的沿海平原上,博洛尼亞以東111公里處。人口158911人(2015)。古代羅馬的海港。493年,東哥特的狄奧多里克一世在拉文納之宴謀殺意大利統(tǒng)治者奧多亞克,掌控意大利。公元五至六世紀拉文納成為東哥特王國都城,六至八世紀是東羅馬帝國統(tǒng)治意大利的中心。
2015年,拉文納入選意大利文化名城。
現(xiàn)存重要建筑有:
西羅馬皇帝霍諾留斯(Emperor Honorius)于420年為其同父異母妹妹加拉·普拉西蒂亞(Galla Plascidia)修建的陵墓 ,平面呈十字形,縱深12米,寬10米,墓室內(nèi)飾以大理石墻裙,墻面有大理石碎片拼鑲而成的壁畫,是歐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十字式建筑。
建于公元526~548年的圣維塔萊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平面呈雙重八角形,主空間上復以穹頂,教堂內(nèi)部柱子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風格 。
建于530~549年間的克拉斯圣阿伯里奈瑞教堂(Basilica of Sant'Apollinare in Classe),至今保存完好,是基督教巴西利卡式教堂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布局 。
建于449~452年間的正統(tǒng)派洗禮堂,為八角形建筑。
此外,還有傳福音的圣約翰教堂(6世紀)、圣洛倫索紀念堂(6世紀)、圣皮爾馬其奧教堂(6世紀)以及宮殿、城堡、要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