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學好被動和使動?或許這些能幫到你!
想要學好被動和使動?或許這些能幫到你!
原創(chuàng) 卡尼
日語中的被動和使動
辨析篇
被動與使役
相信大家在初學被動與使動(役)這兩種“態(tài)“時,老師一定舉過這樣的例子。
①父は私を叱った。(父親斥責了我)
?私は父に叱られた。(我被父親斥責了)
或是
②私は本を読んだ。(我讀書)
?先生は私に本を読ませた。(老師讓我讀書)
用“被”和“讓”來解釋日語中的被動態(tài)和使動態(tài)確實有其合理性,包括更容易理解、更便于記憶等等。
不過,如果總是用“被”和“讓”去替換“サレル”和“サセル”,久而久之就容易在我們的腦海里形成這樣的觀念:サレル=被、サセル=讓。其實這并不準確。比如下面這幾個句子。
③駅前に高いビルが建てられた。(車站前建起了高樓)
④ミネラルウォーターは旅行の時によく飲まれている。(人們在旅行時常喝礦泉水)
⑤その提案は可決されました。(那個提案通過了)
⑥市は3年かけて橋の修復を完成させた。(我市花了三年把橋修好了)
⑦畫面上の矢印を動かせば地図を360度回転させることができる。(轉動畫面上的箭頭就可以360度旋轉地圖。)
⑧デジタルメディアは革命的運動を爆発させる力を持つツールと言えます。(新媒體這個工具,可以說它擁有引導革命性運動的力量。)
⑨メタンガスと酸素を反応させると二酸化炭素と水に変わってしまうそうです。(甲烷和氧氣反應后會變成二氧化碳和水。)
老實說,這是日語學習中困擾了我很久的地方,我把它稱作“被讓失靈”現(xiàn)象。
“被讓失靈”
所謂“被讓失靈”現(xiàn)象具體指被動態(tài)和使動態(tài)語法中的兩種情況。
①是指常見于客觀敘述、描寫以及新聞報道中的物做主語被動句。有時不用“被字句”翻譯。
②自動詞的使役態(tài)(尤其是三類動詞),通過將スル轉變?yōu)楗单互胧棺詣釉~變?yōu)樗麆釉~,這種情況有時也不用“讓字句”翻譯。
接下來,我想向大家說明一下在我看來“被讓失靈”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
首先是不同語言之間存在不可譯性。日語中的被動態(tài)與使動(役)態(tài)或者說サレル、サセル,其實并不嚴格對應中文中的被、讓。
比如③、④、⑤中的サレル實際上是表示某種客觀狀態(tài)。
當然硬要解釋到被動態(tài)的話,也可以說房子是被人造、水是被人喝的、提案是被人通過的。但這里面的“人”在句子中其實是沒有出現(xiàn)的。這是他動詞被動態(tài)的句子與自動詞最大的區(qū)別。
根據(jù)『初級を教えるための日本語文法ハント?フ?ック』一書上的說法:受身文には出來事を引き起こした者がいるというニュアンスがあるのに対し、自動詞文にはそうしたニュアンスが全くありません。(其實我們可以從被動句中讀出句子里實際上存在引起這件事的人。與之相對,自動詞句則完全沒有這種語感。)
另外,⑥、⑦、⑧、⑨中的サセル實際上是通過加上サセル,把像“完成する”這樣的自動詞變成他動詞。
這兩個句子中的サレル與サセル其實和“被”與“讓”沒有直接聯(lián)系,這些是扎根于日語語言特性中的用法需要靈活地去理解、翻譯。
其次,實際在日語中被經(jīng)常用到的サレル、サセル比教科書上的要自由、靈活許多。
老實說在大量接觸日語活字材料之前我都對サレル和サセル抱有極端的幻想:比如認為他們出現(xiàn)時,句子中一定會有格助詞ニ來提示對象,一定都可以翻譯成帶被或者讓的句子等等。然后在日語運用的實踐中,幻想被無情碾碎了。サレル和サセル的靈活性遠在教科書的標準句式之上。
總結
因此,我試著結合《日語語言學》上的觀點進行了嘗試性的總結(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首先《日語語言學》上對三種態(tài)的定義如下:
スル(主動態(tài)&能動態(tài)):行為或動作的施事在句中處于主格位置時構成主動態(tài)。(更重視主體動作,就像第一人稱RPG游戲)
サレル(被動態(tài)&受動態(tài)?受身):受事或其他非施事成分在句中做主格時構成被動態(tài)。(主體變成了接受動作影響的那個對象,就像看游戲中的過場動畫)
サセル(使役態(tài)&使役態(tài)):第三者參與某行為并處于主格位置時構成使役態(tài)。(有一個介于動作與狀態(tài)之間的第三者,就像借助VR、AR等虛擬現(xiàn)實技術玩游戲)
其次我試著歸納了一下被動態(tài)與使役態(tài)的全部用法(如下圖)。

假設從定義與用法出發(fā),我想如果我們或許可以試著通過去簡化スル、サレル以及サせル的關系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認識這三種態(tài)的區(qū)別。

參照《日語概說》中“基于ている的日語動詞分類”,這里的繼續(xù)動詞和瞬間動詞分別指的是:具有“ている”的形式,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中,如:読む、書く、歩く、走る、降る。以及,具有“ている”的形式,表示動作完了之后,如:はじまる、終わる、死ぬ、結婚する。
當然這絕不是什么定理,甚至不一定正確,之所以放在這里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同時非常期待大家能夠在評論中踴躍發(fā)表意見,集思廣益,齊心協(xié)力共同推翻這日語動詞“態(tài)”學習中的“三座大山”。
(本部分內容已通過米爾老師指導)

作者|卡尼
排版|周周周
校對|吉川
整理搬運|初心阿卓
百科咨詢|初心C老師(微信號:VIP7claire)
初心翻碩百科448公益講座群(CCtalk課程群號:8806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