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神機妙算的鄔先生殘疾的原因背后,寓意你想不到

雍正王朝之中,鄔先生可謂是一個bug式的存在,猜康熙的心思是一猜一個準,助了老四奪嫡成功,又及時退出,避免了兔死狗烹的下場。
再看看與鄔先生當年一起助老四奪嫡的人,年羹堯最后從大將軍連降N級,成為守城門的士兵,受盡屈辱再被賜死。高福是被毒酒賜死。老十三雖然享受鐵帽子王的殊榮,卻也是因為政務操勞,而活活累死。
王府之內,替老四辦秘密差事的人,以高勿庸為首,也是被秘密處理掉,永遠消失在天地之間。
也就是李衛(wèi)和田文鏡因為只知道勤勤懇懇的辦事,所以得以長保官職,并且步步高升。
而自康熙四十六年起,一直輔佐老四的鄔先生,知道的秘密最多,卻得以保全自己,以半隱方式退出。可見鄔先生不僅是一個頂級的謀士,更是一個清醒到極點之人,知道什么時候留下,知道什么時候離去,似有幾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
要知道自古以來,辛辛苦苦輔佐皇子登基的功臣,一般就等著新皇登基以后,換取巨大的政治回報,但往往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給皇帝一種功高震主飛揚跋扈的感覺,最后多是不得善終。

鄔先生能做到清醒的及時退出,可是比恐怖的謀略還要更難得的。
按理說鄔先生這樣聰明絕頂的人,怎么會成為瘸子呢?
按照原著小說來說,鄔先生當年是無錫有名的才子,康熙三十六在南京參加應試,三場下來,時文、策論、詩賦均做得很不錯,自付即便不在五魁之列,穩(wěn)穩(wěn)當當也在前十名里頭。結果皇榜一發(fā),發(fā)現自己在末名,一打聽,原來是考官收錢舞弊了,鄔先生因此糾集四百余名落榜舉人,抬著財神擁入南京貢院,遍城撒了揭帖,指控考官左、趙二人貪賄受賄,把南京科場攪得四腳朝天。他大鬧一場揚長而去,成為朝廷欽犯,因此蟄居武夷山清虛道觀。
諷刺的是,鄔先生躲過了朝廷的追捕,當得知太后駕崩大赦天下,在回老家的路上卻被幾個水匪把兩條腿給打折了。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卻是介紹的有些含糊不清,不過卻大有深意。
鄔先生第一次出場,是未來的年妃年秋月在服侍他洗腳,當時他嫌水太燙,燙的直叫你想燙死我啊,年秋月將他的腳打著按下去,說道“別動,你的腳郎中說了,是因為在大牢里待的太久了,受了濕氣才弄成這樣的,必須這樣才可以見藥效”。

等到老四回到北京王府,見到鄔先生以后,隆重的拜其為世子的教書先生。深夜二人徹談時,鄔先生說道鄔某一介寒儒,又是坐過牢的刑余之人,四爺為什么要請鄔某出任世子先生呢?
老四這時候并沒有回答鄔先生,而是朗讀起一篇文章中的幾句話“朝廷待其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矣,獨不感天聽若雷神目如電,吾輩進退不茍死生性命,務請尚方之劍,斬彼元兇頭懸國門,以儆天下墨吏”。
老四讀完以后,鄔先生激動的站起來,說道十年了,四爺還記得我寫的這篇文章。
老四說道是真文章,自能千古流傳。
一時之間,鄔先生仿佛找到知己,自然明白老四為什么要讓他當世子先生了。
再后來鄔先生面對雍正登基當晚的殺機,及時半隱以后,老十三送行的時候,愧疚的說了一句“鄔先生,我們對不起你吶。”

鄔先生說道“十三爺這話錯了,我是懷著為天下蒼生的心愿,來輔佐四爺的,如今心愿得償,夫復何憾吶”。
通過雍正王朝電視劇來看,鄔先生當年是面對科舉的不公平,寫了一篇文章諷刺貪官污吏諷刺朝廷,所以被下入死牢長達十年之久,因此落下病根,瘸了雙腿。
后來鄔先生及時半隱,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危機以后,面對老十三的愧疚,又說道自己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心愿,才輔佐老四奪嫡的,如今為國為民的老四登基,自己即使是半隱,沒有政治回報,也是沒什么遺憾和不滿的。
這說明鄔先生活脫脫就是一個諸葛亮式的人物,沒有絲毫的權力欲望,只是懷著一顆濟世安民之心,自己做不到,就將希望寄托到皇子老四身上,輔佐他成就大業(yè)。
因為鄔先生是出于天下蒼生的心愿,而不是一己私欲,所以在老四欲殺他滅口的時候,鄔先生可以清醒的看清楚,并且以半隱的方式來保全自己。
而原著小說中鄔先生殘疾的原因,更傾向于描寫社會陰暗面,首先鄔先生大弄貢院,是因為自己遭遇了科舉不公,然后諷刺的是朝廷的酒囊飯袋沒有抓到他,他逃過一劫以后,反而因為朝廷酒囊飯袋的治下無方,以至匪徒不少,所以被幾個匪徒打折了雙腿。

不得不說二月河先生,通過鄔先生的遭遇,是很完美的諷刺了當時康熙盛世的虛晃。
而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將鄔先生正面化,樹立起一個為國為民的鄔先生,雖然面對世界的不公平,已至腿瘸,但并沒有放棄濟世安民的想法,自己不行就通過輔佐為國為民的皇子老四登基,來達到自己濟世安民的目的,更為后來為何鄔先生可以清醒的認識到殺機,聰明的保全了自己做了很好的鋪墊,真可謂是神來之筆。
若說原著小說與電視劇所表達的寓意,貧道認為各有千秋。以雍正王朝電視劇劇本改編自雍正皇帝小說來看,宋安之認為從改編角度來說,是更上一層樓,也難怪雍正王朝電視劇能經久不衰,成為經典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