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師招聘考試說課稿:《數學廣角-----推理》說課稿
來源:易》公教育 《簡單推理》是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中的例1。教學重點 是: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教學難點是:初步 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下面我主要從教學設計 及依據、教學反思這兩大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第一方面:說教學設計 我們的教學設計總框架可以分為六大部分,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二是自主學習; 三是小組合作學習;四是探究學習;五是教師講導;六是精練強化。 [設計意圖是:貫徹“學導練”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使用。先讓學生根 據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并在這個過程中獨立解決自己能 夠的問題,再由老師重點講解知識要點,并將知識要點總結歸納為學習方法、 操作要領;然后緊扣所學知識和思維訓練點去“練”,落實雙基,開拓學生思維。] 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經典故事書》和《科學世界》兩本書,然后讓學生 猜一猜:老師今天帶來了這兩本書中的一本,你能一下就猜準是哪本書嗎?這時 候,學生可能會說:“能”,也可能會說:“不能” 如果學生說“能”,就讓學生把他猜的是什么說出了,然后再提問有不同 意見的學生。 如果學生說“不能”,就追問學生:為什么? 接著,補充一個信息:我?guī)淼牟皇恰督浀涔适聲?。讓學生再猜一猜.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參與 到學習活動中。同時讓學生體驗合情推理的思維過程,借助“不是??就是??” 的引導,幫助學生學會用準確、完整的語言表達推理的思維過程,降低新知學習 的難度。] 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 1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復活課本例題”,也就 是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課本例題,并要求學生認真看,接著出示三個思考問題: (1)你能發(fā)現什么數學信息?(2)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解 答?當學生急著說答案時,讓學生再次思考,在學案“自學導航”中獨立完成 這三個思考問題,讓中差生在學案的幫助下也能找到方法。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了學生,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這 既樣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積極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 通過前面的自學,讓學生在小組里自由交流學習收獲,遇到不懂的問題, 組內成員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學段目標之一“合作學習并與他 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探究學習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在班上匯報交流自學情況。讓學生各抒己見,互 相補充,互相學習。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闡述自己推理過程的數學表達 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分享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講導。 教師椐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方法的指導和總結。 1、結合板書,講解連線法: 2、結合板書,講解排除法: 3、說明什么叫做推理: 4、出示一首總結推理解題法方的兒歌讓學生讀一讀。鞏固方法,激發(fā)學生 興趣。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符合了我們鎮(zhèn)提出的“學生會的 不教,學生不會的老師適當引導,導思維,導方法”的教學理念。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精練強化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設計了三道題: 第1題,讓學生使用直觀的推理方法“連一連”解決問題。 第2題,讓學生使用較抽象推理方法“排除法”解決問題。 2 第3題,讓學生靈活使用不同的推理方法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從直觀到抽象,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這樣設計既可 以讓優(yōu)等生吃得好,也可以讓學困生吃得飽。] 教后反思: 整節(jié)課,黃老師能緊扣“學學導練”的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步步地展開教學。 在整個教學中黃老師能夠做到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 究學等方法,學會有理有據地進行簡單的推理。 黃老師的心理素質強,很有教學機智,遇到突發(fā)事情不緊張,能從容應對, 且應對得很好。比如當課件出現問題時,當學生的思維超出我們的預設時… 本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落實得很好,教師做到既重算法的教學,也重算理教學。 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學生思維很活躍,學生的解題方法很多,而且都能 有理有據地表述出推理的過程。 存在問題:在精練強化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每道題的設計都是先展示部分信 息,再展示兩個關鍵的信息。我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體會到:要猜三 種物體時,至少要知道兩個條件,才能全部猜對,可沒想到學生早早的就已經 看了學案,老師在應對這種情況時花了一點時間,導致第3道練習題的時間不 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