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便是障礙:《一人之下》636話解析
心存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持身正大,見我不拜又何妨。——安陽長春觀老君洞楹聯(lián)
寫在開頭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婺江墨客。初看本話,墨客只覺得劇情上是李慕玄改換門庭的轉折點,反復再看,卻依稀間看到了某位“小王爺”的影子,就是金庸老爺子筆下的“兩姓之子”楊康。
這倆人同樣是年少時拜入玄門正宗,同樣是八面玲瓏心高氣傲,同樣是在正師之外又有“邪師”傳法,同樣是行差踏錯誤入歧途,同樣無藥可救走到了“氣”師“害”父的結局。說到底,不論是李慕玄還是楊康,他們倆的問題并不在于師門之外又去拜了別家,而在于太過傲慢,小覷了世人,也太高看了自己。
少年人輕狂,但也不應失了敬畏。

ok,這話的細節(jié)很多,咱們按慣例逐一拆解。
苑家煉器師
苑陶父親

苑陶的名字在漫畫中也算是久違了。
自從漫畫403話《會裝的人》[1]他以“三一門往事”為誘餌引碧蓮去掀了唐門的屋頂之后,這個老鬼已經(jīng)有200多話沒有出現(xiàn)了。
回望整起唐門事件,一切的源頭都源自于苑陶的這個“提議”。

更有趣的是,在整個“闖唐門事件”期間,與之相關的全性眾人都參與了進去,甚至為了確保行動成功,還額外叫上了“武力擔當”丁嶋安和“潛入擔當”域畫毒,從整個行動配置上來說,考慮的相當周全。但詭異的地方在于,苑陶這個“提案人”自己卻沒有參與行動,在整個唐門事件中都沒有他的身影。
他更像是個引子,一個只負責把碧蓮一行引入局的“線索提供人”,全程不粘鍋,不給碧蓮接觸他的機會,卻牽著碧蓮的鼻子往前“趟雷”。

如今當三一門往事逐步展露“真相”時,苑陶父親的身影卻悄然進入了當年老李選擇門派的關鍵節(jié)點。苑陶確實沒有撒謊,他父親確實也是當年三一門事件的親歷者之一。
甚至從漫畫當前提供的信息來看,他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慕玄棄“三一”投“全性”的始作俑者正是苑陶父親。
如果不是苑陶父親對鬼手王的“提醒”,鬼手王也不會對李慕玄這么感興趣,甚至生出了和左若童搶傳人的念頭。
如果不是苑陶父親對李慕玄的激將,以及后面告知“全性”存在,刻意用欲擒故縱的話術去激一個小孩子,李慕玄也不會對全性產(chǎn)生那么大的“興趣”。
也難怪鬼手王說苑陶父親是“壞到生兒子沒屁眼兒”,這等手段,這般挑撥,唯恐天下不亂,也難怪連同樣惡貫滿盈的苑陶都說他爹是個“該死之人”。

苑陶
既然漫畫出現(xiàn)了這位苑家前代煉器師,墨客也結合《一人之下》手游中的一些細節(jié)資料,重溫一下他那兩位后人的履歷。

苑陶,全性的棘手人物之一,煉器師,實力強勁,陰狠毒辣,罪行罄竹難書。自己煉出的最強法器目前是“九龍子”,每一個都有不同的能力。是羅天大醮入侵龍虎山的主謀之一,自稱陸瑾與他有殺父之仇。也是在這次行動中,公司發(fā)現(xiàn)他收了一個看似智力低下,實則法器天賦極高的徒弟——憨蛋兒。經(jīng)追溯,其正是多年前從某村中拐走的孤兒。在全性俘虜?shù)挠∠罄?,他雖然欣賞有才的年輕人,但也常言“毀掉好苗子更有趣”。
法器九龍子能力:
1.霸下:變大變重; 2.狻猊:制造迷霧; 3.蒲牢;發(fā)出音律攻擊人的精神;
4.螭吻:阻擋惡意攻擊護身;5.嘲風:快速攻擊; 6.狴犴:八幻法陣;
7.睚眥:撕咬敵人, 8.囚牛:困龍陣; 9.負屃:未知

依據(jù)公司對苑陶的跟蹤記錄⑥顯示:
于江西省X市X郊區(qū)2弄3巷監(jiān)控到全性苑陶與報案記錄中被拐帶的智力低下兒童(即憨蛋兒)。兩人于夜間背著大袋行李從胡同離開,目測前往龍虎山方向,需密切追蹤調查。
監(jiān)控語音還原:呸!什么一生無暇,當年“替天行道”我可沒忘!對,我爹就是個廢物,出去鬼混連家門都找不到,賺的錢不往家里帶,仇人倒是帶回來不少??伤戣炙銈€什么東西!別往臉上貼金了,“名門正派”不也就是那點破事嗎?

從這段資料里面,可以看出,苑陶父親當年和鬼手王等人組成的“雜技團”,屬于典型的游方賣藝組織,雖然收益不菲,但并沒有帶回家去,而且因為他參與全性又愛挑撥正派異人關系,顯然仇家不少,甚至還找到了妻兒身邊,雖說江湖規(guī)矩有“禍不及妻兒”一說,但面對全性中人,規(guī)矩是不用顧慮的,全性不擇手段,對付全性同樣可以不擇手段。最終苑陶父親死在陸瑾手上。

憨蛋兒
憨蛋兒,全性成員,苑陶的徒弟,智力低下如同小孩,平日表現(xiàn)愚鈍,卻是天賦異稟的煉器師,法器成就在絕大部分異人之上。脖子上掛著一個布袋項鏈(憨蛋兒奶奶的骨灰袋),如果有人觸碰就會狂怒。曾經(jīng)有過一個全新手賤去碰,被憨蛋用全套法器打到體無完膚。憨蛋兒不關心道理和他人,喜歡看熱鬧。身世和與苑陶相識的過程都被保存在哪都通的調查檔案中。

憨蛋兒法器匯總:
鈴鼓:也叫太鼓達人,能用聲音進行攻擊,聚焦一個方向時可產(chǎn)生洞穿墻體的攻擊力。
自發(fā)電水槍:搭配青蛙頭套(絕緣),使用水槍攻擊時能附帶雷電攻擊效果。
疾走兔爺:穿上后可以跑的飛快,速度之快堪比符箓“戴院長咒”。
破榔頭:木槌狀法器,可以輕易擊破陸瑾布下的“捆仙符”。

依據(jù)公司對全性拐賣兒童案件的審訊記錄②顯示:
Q(公司審訊者):嘖,聽到啥?
A(憨蛋兒同村人):那個猥瑣大叔(苑陶),慫恿這弱智對我們“復仇”呢!他對那傻蛋說,“小子,別人都把你當馬戲團的動物看!明明是一群豬都不如的傻子,還來羞辱你,踐踏你·······但是,你只要動動手指頭,就能報復他們,讓他們生不如死·······”后面還說了什么“煉器”“天賦”之類的,修仙小說似的鬼話,您說是不是搞笑,一老頭一弱智。
其后不久,憨蛋兒和苑陶就從村子中消失了。
從苑陶對憨蛋打的比方來看,苑陶極有可能子承父業(yè),也在從事類似馬戲團魔術團一類的職業(yè)。而他們師徒在普通人社會中的對外身份,極有可能也與之有關。

苑氏異人起源推測
對于苑氏的起源,不論是譜系資料還是各地方志,都有?個共識即“苑氏乃武丁之后也”。
這個武丁在商代歷史中相當有名。晏嬰的《晏子春秋》中說“夫湯、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其妻子也是有史載的第一位女戰(zhàn)神婦好。武丁在位期間對侵擾商朝的西、北諸方國,進行了一系列戰(zhàn)爭,同時又進行了南征,為商王朝廣拓了疆域,東起海濱,西到隴右,南至江漢一帶,北到河北北部,奠定了華夏民族大體上的疆域,史稱“武丁中興”。

商王武丁曾封其子文于苑(今新鄭縣東北)為侯爵,世稱苑侯。商時建有苑城,周代被韓國并吞。
苑陵故城東至崗河,西臨鴻雁河,北靠高崗,分為東西兩城。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鄭縣志》載“今縣東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連,其西苑陵,東則制城也。與《左傳注》《漢書》《水經(jīng)注》之說相符?!?/p>
幾千年來,“苑”這?高貴而古老的姓氏,在華夏大地生生不息地繁衍著、流傳著。在山東、上海、河北、山西、河南、廣東、東北等地均有較多分布。但苑姓卻始終聲名不顯,人口不多,特別是宋代編制《百家姓》時也沒有被收錄其中,乃至如今中國姓氏按總人口數(shù)排列,苑姓也才名列二百一十三位。

在墨客看來,漫畫中苑陶一族擅長煉器之道,按理說都應該是各方勢力極力拉攏的對象,煉器之道不但要知曉方法,更要有絕對的天賦,而能夠傳承有序的煉器師家族更是難得一見。哪怕其本人戰(zhàn)力弱雞,也會有大把異人愿意為其出頭。
如今到苑陶他們家卻混的如此之差,不論是加入全性,還是淪落為馬戲雜耍之流,都極不合理。

墨客只能給出一個解釋,怪只怪苑姓煉器師一族作為武丁后人,作為商朝遺民的后人,是商周封神之戰(zhàn)中戰(zhàn)敗的那一批。
朝歌攻破之后,周王建立了三監(jiān)制度,用以監(jiān)控商朝遺民,之后又爆發(fā)了三監(jiān)之亂周公東征,徹底消滅了殷商王朝的殘余勢力。
天下都輸了,既分勝負,也決生死!

師不可輕拜 徒不可輕收
自軒轅黃帝崆峒拜師廣成子學道以來,拜師已有悠久的歷史。拜師又分兩種,一種是拜本師,一種是拜學師。這里頭的門道可就大了。
做為一個世俗普通人所拜的第一位師,所行的第一次拜師禮被稱為拜本師,要叫師父,也就是事師如父。
拜師父如同睜眼投胎,一生只能拜一位。正式收徒的時候,師父也會選擇一個良辰吉日,做一個道場,舉行正式的收徒儀式,然后師父賜徒弟道名,成為某門派第多少代弟子。

而拜學師,我們也叫做拜師傅、先生、老師的人,則是可以多位的。
修行是一個很長遠的事情,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很多知識需要了解,這就需要學習。但只有把師父教的本事學到一定層次,并經(jīng)過所屬師門的允許之后,才能拜學師。不論是傳武門派還是道家佛家,做師父的如果考核弟子過關,都會鼓勵弟子參訪名師,尋訪大道。下山后尋訪的名師,可以向其學習,這就是“拜先生”,就是人們說的“拜師傅”。

漫畫中李慕玄的情況就比較特殊,小李雖然一心想拜入三一門下,但不論是在下院做雜務還是在洞山先生門下求學,都尚未進行正式的拜師儀式,左若童或者三一門的任何師長也都沒有說過要收他如門下。
所以此刻的李慕玄尚且算無門無派,充其量也就是這對“準師徒”都還在互相考量是否合適的考察期。
左若童想要的是打磨掉李慕玄的傲氣亦或是看看是不是隨心所欲的奇才,而李慕玄則在騙人騙己想要混過考核,學得逆生得法的手段。
這倆人一個想要試真心,一個想要拼演技,南轅北轍,驢唇不對馬嘴,老李進不了三一門,也怨不得人。

事實上,古人拜師收徒,往往都需要歷經(jīng)層層考驗,如典籍中就記載慧可斷臂求法,方得到達摩祖師的認可。又如《列子》中的列子拜師,亦是需要通過各種考驗。
近代的案例中就拿李玉琳來說吧。
李玉琳自幼隨"單刀李存義"的得意高足郝恩光(本師)學習少林、形意、八卦等拳藝,在郝恩光東渡日本期間還受師爺李存義的親自指導,并隨李存義在天津"中華武士會"和"輔輪中學"任武術教員。1923年,郝恩光在吉林寧安縣戰(zhàn)場上不幸中彈殉職后,李玉琳帶著李存義的薦書來北京找到孫祿堂先生,拜于門下,但是孫先生三年只教了他基本功,只讓他站孫氏三體式。
李玉琳心中不快,也沒有認真的學。直到有一日,李玉琳帶著氣找到了孫祿堂,請求孫祿堂和他搭手,為他試試勁,結果交手之后才發(fā)覺之前孫先生讓他對三體式用功三年的用心良苦。在欽佩之余,李玉琳又重新遞了拜師貼,并認認真真的學習了三體式、劈拳、崩拳等基本功。直到這個時候,孫祿堂先生才開始認真?zhèn)魇诶钣窳瘴渌?,此刻李玉琳才有資格成為孫老的入室弟子。

心高氣傲難成事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你的周邊,總會有幾個心高氣傲且自命不凡的人。
上學的時候,總有個人學習特別好,而且總是理想崇高、自命不凡,認為自己一定不是一個平凡的人,這種人未必會離群寡居,但談吐中必有一股傲氣。
上班的時候,總有的人能力特別強,而且目標遠大、自視極高,認定自己必將做出一番大的事業(yè),這種人也未必逢人便頤指氣使,但必定會晚點凡爾賽。
但是,過幾年以后,這樣的人,往往混得并不怎么樣,不如踏踏實實做事的人。

你的不凡,只是自己認為。
事實上,大多數(shù)人都非常努力,沒有幾個人真的是自甘平庸。學習成績好,可能是你比別人聰明一些。工作業(yè)績好,可能是你比別人付出得多。甚至,可能只是單純運氣好,投了個好胎而已。但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出類拔萃了,已經(jīng)踏上成功的巔峰了。
無論在哪里,總有人比你優(yōu)秀,無論是什么問題,如果99%的人都中招了,那你就大概率不會是那個1%。

很多成功的人,其實并不是這個領域里最優(yōu)秀的,但肯定是非常努力,而且非常走運的。真正的牛人,是在整個領域里,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都算得上頂尖的。而你,只不過是比一般人強一點罷了,遠達不到能夠自命不凡心高氣傲的程度!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自視過高,結局往往不好。
老李啊老李,資源的詛咒,你的天賦才情反而成了你的絆腳石!
從三一門預備役混成了全性練習生,不虧么?



考證不易,跪求點贊?。?!關注!?。≡u論?。?!謝謝?。?!
參考
^漫畫403話《會裝的人》:?https://ac.qq.com/ComicView/index/id/531490/cid/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