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東郊唐墓清理記
西安東郊唐墓清理記
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此墓(第四號墓)位于西安市東郊經(jīng)一東路北端,南距緯十街延伸段約1.79米。墓上原有高4.47米的封土,1955年3月間,因修筑路面,已被割平。同年4月5日,我們升始淸理此墓,挖至2米深時,便發(fā)現(xiàn)了坑口,再下挖1米,即出現(xiàn)了磚券墓頂。土坑內(nèi)的塡土全部夯過,挖掘費時,影響筑路工程的進(jìn)度,因此,自坑口下挖至4.5米處,便不再繼績往下取土,隨即將墓頂磚揭去,進(jìn)入墓室,淸除室內(nèi)厚約』米的淤土,同吋淸理墓室和墓道等。工作至5月12日結(jié)束。先后參加這次工作的有張耕海、王生紀(jì)、冉憲復(fù)、張培民、何修頤、石光明等同志。
一、墓制
(一)墓室
磚墓室南北長3.98,東西寬3.95米,近正方形;墓底至墓頂高4.89米。墓室四壁系用磚一平一豎逐層相間砌成,共16層,其上為重疊的兩層平臥橫磚,上壘豎磚一層砌成墻肩。自墻肩以上1-10層仍沿用墓壁的壘砌法,幷開始起券,從第11層起一直到券頂,均用平臥穂順砌而成。墓室除棺床外,地上鋪磚,磚面上敷有木炭渣。
墓磚大小、厚薄不一。墓頂磚面最大,長36,寬17,厚7厘米,…般両墻磚長31.5—32.5,寬13.5—16,厚4.5—5厘米。
(二)墓門在墓室南壁的東側(cè),有一磚砌的券形門(高1.63,寬1.2米,券足高0.86米)。另在甬道內(nèi),距券門3.1米處的兩壁底下,發(fā)現(xiàn)一對未經(jīng)移動的門枕石,上立高約「1米寬約0.8米的石門抱框,抱框上置有殘斷的門額。此外,有兩扇散亂倒置在墓室'地面的石門(長1.16,寬0.5,厚0.1米),一在東面偏北處,一在東南近券門處,就在這扇石門上有一塊半截的刻有花絞的門楣石,另半截被壓在石門下(圖一)。
(三)墓道及甬道
星道長9.4米,盡頭為甬道。甬道分為兩部分,入口處為一土券洞(長4.3,^1.2米),頂部已塌°土洞兩壁各有小籠兩個,已被淤土塡藝,在籠與窯之間遺有兩個甬道過門的下腳痕跡,恐系原有天窗的位置(圖一)。甬道自斜坡的末端起改作磚砌券洞,全長9.26米,在接連墓室的一段則與地面成平行線幷與墓室底部同一深度。除在距墓室券門3.1米處筑有石門一道外,在石円之外1.55米處還有封磚砌成的隔斷膘一堵(兩穂厚),將甬道隔斷,惟封磚上半部已塌毀(圖一)。
二、人骨和葬具
棺床南北長3.34,東西寬2.1,高0.35米,用白石砌成,位于墓室一西壁下。棺床的東、南面床沿的邊緣石上,均刻有細(xì)線花紋,其中東南角上的一塊邊緣石,已經(jīng)略有傾斜。棺床上的棺木已全部腐爛,僅剩下一些板灰和棺釘。
在墓室南壁下還發(fā)現(xiàn)半個頭蓋骨,顯然這是從棺床上面翻滾下來的。另有肢骨一節(jié),出現(xiàn)于磚砌的甬道內(nèi),至于原來的葬式,已無法知道。
三、隨葬品
此墓早經(jīng)盜掘,破壞嚴(yán)重,完整的隨葬品已很少,幷已凌亂不堪。.茲略述于下:
(一) 陶類
1.塔形器(圖版拾陸,5)2件,此2件塔形器是根據(jù)散亂在慕室'內(nèi)的11件器物找對復(fù)原而成的。塔形器通高1.195米,座徑36.5厘米。此器復(fù)原是否完全正確,尙可考慮。這里可描述的是器的上部,即在罐形器的肩上,飾有象、猴、鳥、蛙及獅子等六種動物,姿態(tài)活潑生動,肩的周圍有豎起的蓮花,蕊葉各3枚,支干粗壯,高出口緣。腹部周圍凸出稜線六條,分別劃成六個橢圓面,其中各飾鋪首啣環(huán)或飾象頭。此器各組成部分皆為輪制灰陶,只附加部分(如象頭、蓮花、魚、鳥等)為手揑,也有模制的。
2.燈盞1件,高3,口徑10.5,腹深約2.5厘米,發(fā)現(xiàn)于甬道兩壁第二號小鑫內(nèi)的淤土中。
3.燈臺(圖版拾陸,4)1件,髙31,上盤口徑12,柱高18.3厘一米。下盤直徑27,深2厘米。底作喇叭狀,底徑21厘米。
(二) 銅類
1.鎏金飾品(圖版拾陸,6)8件,長短相同,長7,最寬的0.5厘米,一端上層作尖狀,另一端下層作魚尾形,中部有一中間有方孔的方鈕,下側(cè)另有小圓鈕一個,圓孔中帶一小環(huán),其中不附圓鈕的僅有1件。
它們的出土位置,除1件在梢床上的西北角'淤土中,其余7件發(fā)現(xiàn)在槍床東邊的邊緣石下,接近墓室中部。
2.開元通寶錢2枚,字體明顯。一枚發(fā)現(xiàn)于坑內(nèi)夯土中,另一枚發(fā)現(xiàn)于兩道盜洞下的坑土中。
3.鎏金殘片1包。
(三) 鐵類
1.門鼻1件,已折為雨段,全長31,回柄部分長10,環(huán)徑2厘米。
2.掛鉤(圖版恰陸,3) !件,長27.5厘米,一頭夾在墓頂中央,其余部分露出在磚頂下,位置未經(jīng)動過,?推測可能是用以掛燈的。
(四) 石類
1.石插座(圖版拾陸,7,) 5代用白石鑿成,形似拄礎(chǔ),兩件大小相等(通髙15.1厘米),座長方形(.長31,寛23.3厘米),揷孔直徑7,深8.5,邊寛4.1厘米;另一件通高15,底昭乓28.3,寃24,揷孔直徑7,深S.1,邊寬3.2厘米。
2.墓志(圖版拾柒)一方,74厘:米見方,高74.5,草志蓋高14.5.喚米,四周刻有精美的花絞,出土吋,草志在確砌甬道內(nèi),斜置于球的芳,慕志蓋則發(fā)現(xiàn)于墓室東南角下。
四、壁畫
此墓沿著墓道的兩壁直艾倏室的四壁上,都涂有白灰一層,除甬道外,又都有壁畫。草室四壁総有,啻代E勺卞建結(jié)構(gòu),式樣有住、彷及斗栱;原繪有人物,但已模糊不淸。墓室舊部涂有回球形的星斗,直徑約IT 5厘米。墓道兩壁壁畫以墨絳吋主,畫有靑龍'白虎和男'女侍奉人,男的手似卷盤,女的手執(zhí)蓮花,呆后有白船一只,作展翅高飛狀(圖版拾陸,12)。
五、年代
此墓據(jù)墓志記載,知其為一座夫婦合葬墓,女名史氏,死于開元十二年,男名薛莫,死于開元十五年十二月,葬于十六年(公元1184)。
執(zhí)筆者 何修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