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盛夏,我決定再來一次——高考復讀故事分享(下)

高四,新學期
復讀班的同學,有本市本校的,也有區(qū)內其他地方的;有同學渴望第二次高考能夠考上一本院?;蚨驹盒V械暮脤W校,也有的像我一樣懷揣名校夢想。有同學告訴我,他們的課本、資料已經賣掉,不料回來復讀,還得重新買來一套。對他們而言,這是新的班級,新的環(huán)境。未來勝負也未可知,他們的心是彷徨的。
至于我,雖然同學幾乎換了一批,只剩幾個老面孔,任課老師、校園環(huán)境和生活作息還是比較熟悉的,是幸運的事。我將六月藏在備考教室和宿舍的書籍資料吭吭哧哧搬到教室來,著實嚇了他們一跳:你怎么有那么多書!我將筆記翻開,同桌更是驚奇:“這就是政治老師告訴我們的答題模板嗎?好多啊……”
政治老師還是原來的那位,教我三年的班主任。其實她對我并不了解,因為那時班上有更優(yōu)秀的同學,她的目光總是集中在那幾個尖子身上。我暗暗想,將來我要讓她刮目相看。
而新班主任是一位數學老師,像是學校知道我們這群文科生大多數學薄弱而特意安排的。復讀班又叫“補習班”,補習的“補”,不就是“補短”的“補”么?
我應該補短,把我的數學和文綜補一補,讓分數提一提。
然而,即便數學老師在課堂上妙語連珠,引得大家忍不住笑,聽講更加專注,我卻始終思緒飄忽,處于云里霧里的狀態(tài)。
老師說文綜就是“背多分”,我誠然勤勤懇懇地記憶背誦答題模板,卻仍然被多變的試題迷惑,感覺腦子轉不過彎來,常常丟分。
揣著數學難題去問學霸,他們說得眉飛色舞,我卻一頭霧水;去問老師,老師讓我不要專研難題,先把基礎題、簡單題做好,難題盡量多拿分就是了。我深以為然,遂加強了基礎題的練習,逐漸提高做題速度和正確率。
文科綜合三個科目中,政治受到時事熱點的影響最大。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會議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思想政治教材2018年新修訂版做出了很大改動?!爸袊厣鐣髁x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嗯,我的要考好學校的需要,和目前的分數線太高,就是這個矛盾的體現。
我們沒有購買新版教材,卻需要學習這些新知識、新話語來應付考試。在近乎全封閉管理的學習生活中,我的對時事的認知來自每周觀看一次的《新聞周刊》節(jié)目、老師的分享和報刊雜志。
關于歷史,我在這時才知道,同樣是在廣西,不同地方使用的教材版本也有所差異。原來試卷上出現的一些我不曾聽聞的歷史事件,就出現在其他版本的教材里!然而科任老師也并不能將各種版本的教材上所有的知識點一網打盡,傾囊相授。在課間與同學進行簡單的交際,使我們建立了互相幫助的友誼。我為他們解答問題,他們也愿意把歷史教材借給我瀏覽。
地理,我背了很多主觀題答題模板,卻仍然有許多得分點是我想不到、踩不中的;客觀選擇題,總有一些詭譎的題目中,有兩個選項使我猶豫不決。我把錯題收集起來,整理成錯題集,常常回顧。我們還喜歡跟校門口賣二手書的爺爺買《中國國家地理》——它那樣圖文并茂,讓我們大開眼界。有時我們發(fā)現模擬考出現的地理現象,正與看過的雜志上的相似,不由得會心一笑。后來我到了上海,發(fā)現上海的高中和大學門口,都沒有賣二手書的店鋪,很奇怪。
英語和語文是我的優(yōu)勢科目,我也不忽視學習。復習單詞和詞組,積累更多文化常識,訓練做題的熟練度……日子一天天過去,筆記本一頁頁寫滿,充實的感覺就悄然來臨!
?

————————————————————
又一夏
亞熱帶地區(qū)的夏天特別漫長,許多人三月底四月初就換上了短袖。
常有陰雨綿綿,宿舍昏暗潮濕,總是有霉菌的氣味。兩根曬衣桿密密地掛著七個人幾天的衣物,總也不干。學校安排晚上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總被蚊子減去不少。那時我盼望著快到大學去,在寬敞明亮的房間生活,睡得安穩(wěn)。
沖!每天早上花幾分鐘洗漱,飛跑著奔向飯?zhí)茫恢形绶艑W,更如草原上的狼,瘋狂地向飯?zhí)脹_刺——為了避免排太長的隊,我們在30分鐘內必須回到教室自習。
欲速則不達。有一陣我嚴重消化不良,肚子脹氣,午間自習根本無法集中精神。我早上不再吃饅頭一類的面食,改吃米粉;申請了午飯后回寢休息,慢慢走去飯?zhí)?。課間去打水,在走廊角落做簡單的運動,緩解久坐伏案的不適。把節(jié)奏放慢,讓緊張的身心得到些許放松,反而提高了效率。
一輪輪的模擬考,我的成績保持平穩(wěn),總成績540-560分,各科都沒有太大波動。比起高三,成績似乎沒有很大的提升。有時我感到灰心,仿佛努力沒有得到回報,北外、上外還是不可企及。但仔細想想我究竟有無收獲,答案又不能是否定的。我認認真真地學一年,知識、視野、能力,沒有哪個方面完全沒有進步的,只是我在對難題的思辨上還是欠缺一些技巧。模考后,年級領導總是要讓學生搬著椅子到操場去聽總結大會,我無心聽那些排名和無趣的講話,總是躲在教室里看書。
偶然遇到以前的老師,他知道我勤奮努力,讓我不要緊張,放松心態(tài),把真實的水平發(fā)揮出來。
時間在筆尖書寫中流逝,六月又悄然而至。教室被布置成考場,我們遷到用以備考的實驗室自習,各科老師輪流在走廊上答疑。大家感到燥熱煩悶,出來走走,在走廊上、樓梯上坐著站著,或是看書,或是談心,老師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嚴厲地管著,隨我們做什么都行。甚至有老師專門為我們泡了紅茶,隨便喝。沉郁的我也快樂起來了,像可樂開了瓶,將悶了一肚子的故事和想法傾瀉出來,對老師和同學說個不停,振奮不已。
眼睛一閉一睜,就到了高考的日子;卷子一發(fā)一收,高考就結束了。按著“簡單題拿穩(wěn),難題多爭分”的策略,我填滿了數學答題卡;語文、英語、文綜如同平時,穩(wěn)穩(wěn)妥妥地作答、檢查。
再也沒有什么考后總結大會,離別前是一場狂歡。

———————————————————
秋日
求其上者得其中。后來,我沒去成北外和上外,但這一次我的排名從全自治區(qū)7000多名進步到了3700多名,我的報考志愿里填上了從前不敢填的川外、西外和天外,還填上了上海的學校和杭州師范。
最終我去了一所不太知名但在上海本地招生分數線也不低的學校,被自己喜歡的專業(yè)錄取。熟悉我的同學說,我的選擇很適合我,他們對我能夠到一線大城市去羨慕不已。老師也向我表示祝賀。
數學老師沒有想到,原先數學模擬考總是七八十分的我,在這數學高考難度增大的一年,居然考了九十多分,遠超全自治區(qū)六十多的平均分!
第一次去那么遠的大都市,像個鄉(xiāng)下老鼠進了城,仰望高樓大廈,感受車水馬龍,大開眼界。去外灘看黃浦江流淌不息,仿佛奮斗的人們總不停止前進的腳步。高聳的摩天大樓競相爭高,正體現這所城市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
大學校園里美景如畫,捧著一本書在花徑中徜徉都能陶醉一整個下午。四人間的宿舍,上床下桌,窗明幾凈,對于住過潮濕窄小的八人間甚至十二人間的我,已是極大的滿足。

我不后悔經歷了高四復讀,也許我不是很聰明,不能用“一眼看穿法”做出數學題,但只要不頹廢,努力就沒有全然枉費,總歸離夢想更近了一些。高四是我的大學預科,與來自各地的同學相處,廣泛汲取課本以外的知識,將緊繃的心釋放開來,既是一場歷練,也是我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