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知識點|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金石學與古文字著作
名詞解釋
來源:《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王巍著
NO.01
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
考察中國西北地區(qū)的現(xiàn)代學術團體。1927年4月由中國學術團體協(xié)會與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聯(lián)合組成,簡稱“西北科學考察團”,在國外則簡稱“中瑞考察團"。由北京大學教務長徐炳昶(旭生)和斯文赫定分任中瑞雙方團長,團員有中方人員10人、外方人員7人。1927年5月從北京出發(fā),經(jīng)包頭、百靈廟至額濟納河流域,于1928年2月抵達烏魯木齊,實地考察持續(xù)至1933年??疾靸?nèi)容包括地質(zhì)學、地磁學、氣象學天文學、人類學 考古學民俗學等方面。考古方面的主要收獲有:在內(nèi)蒙古沿途327個地點采集細石器;在新疆烏魯木齊柴寓堡、吐魯番辛格爾、哈密廟兒溝等地采集新石器時代遺物;在額濟納河流域調(diào)查居延烽燧遺址,采集約1萬支漢代簡牘,以及在羅布淖爾(羅布泊)、吐魯番和塔里木盆地的考古調(diào)查和部分試掘。
考查院校:2023西北師范大學
NO.0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國現(xiàn)代學術研究機構。新中國成立前進行田野考古最多的機構。1928年10月22日在廣州成立傅斯年為首任所長。1929年6月遷至北平(今北京),1933年3月遷至上海,1934年10月遷至南京??谷諔?zhàn)爭時期。先遷湖南長沙,再遷云南昆明,1940年9月遷至四川省南溪縣李莊,1946年11月回遷江蘇南京。1948年底遷往臺灣。成立之初分設三組,第一組為史學組、第二組為語言學組、第三組為考古學組,1934年增設第四組,即人類學組。考古組主任為李濟。1949年以前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有:1928-1937年在安陽殷墟的15次發(fā)掘;在山東、河南、云南、四川和河西走廊與關中地區(qū)開展考古調(diào)查與考古發(fā)掘工作。1949年以前主辦的刊物有《歷史語言研究所售刊》、《安陽發(fā)掘報告》4冊(1929-1933)、《田野考古報告》4冊(1936-19491947年改刊名為《中國考古學報》),另發(fā)表有《城子崖》等考古報告。
考查院校:2019南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