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2年了,為啥還有人存中長期“定期存款”?銀行人員給出答案
自存款利率多次調整后,如今不少銀行中,中長期存款的利率相比之前均不太夠看。儲戶若再存中長期定期存款,到手的利息很有可能不如存款利率調整之前多了。然而都2022年了,依然有不少人熱衷于存中長期“定期存款”,這是為什么呢?銀行人員給出答案。

?
為什么是銀行定期存款
當下定期存款利率整體是比較低的,部分儲戶為何仍選擇存銀行定期存款?
首先,在剛性兌付被打破后,如今保本的方式并不多。常見的有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和儲蓄國債。大額存單起碼也得20萬起存,不是人人都能達到門檻。儲蓄國債還要“拼手速”,不少銀行電子式儲蓄國債的線上額度常常發(fā)行首日幾分鐘之內便被搶光。而銀行定期存款存取方便,門檻也比20萬低多了,普通定存50元就能起存,比較適合理財風格保守的人群。
其次,這兩年各種意外比較多,有天災,也有人禍,有時候也會有突如其來的封控。在面對這些事情時,足夠的存款可以提高我們抵抗風險的能力。且由于意外的突然性,我們所選擇的方式也要有在急用時能及時抽出資金的特點。銀行定期存款急用時可以提前支取的特點,很適合幫人們進行強制儲蓄,和積少成多,以應對緊急事件。
為什么是中長期
另外,為何不少銀行明明降低了中長期存款的利率,一些儲戶依然爭著搶著去存呢?這是因為對一些理財風格比較保守,理財手段比較匱乏的儲戶來說,出于降低整體性風險考慮,無論如何都是要將錢存在保本的銀行定期存款中的。
當下存款利率下行,意味著今后銀行存款利率有可能進一步降低。反正都要存,倒不如趁著一些銀行的中長期存款利率還沒有降到太離譜的程度時,將錢及早存入其中,鎖定較長時間的高利率。

?
增值方式
雖然銀行定期存款有著很多優(yōu)點,當下不少人也確實有存入中長期定期存款,鎖定高利率的必要性。但儲戶不要將銀行定期存款當成萬能答案,無論對什么樣的資金都利用銀行定期存款打理,因為有時候未必劃算。
畢竟銀行定期存款也有著自己的風險性——若是沒有持有到期,雖可以提前支取,但將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計息。若真如此,將損失不少利息。因而對于確實不太適合用定期存款打理的資金,不妨選擇一些其余更加劃算的方式進行增值。
如對于不確定具體閑置期限的長期資金,存長期存款很有可能提前支取,存短期存款又不甘心太低的利率,這時不妨利用儲蓄國債減少急用時的利息損失。
就如對于不確定具體閑置期限的短期資金,有時候哪怕存銀行3月期定期存款,都會不得不面臨提前支取的困境,然而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又太低,這時不妨借助余額寶來打理這些資金,可以很好地兼顧流動性和收益性。也可以借助一些穩(wěn)妥外貿經濟平臺的代銷,10萬元每月帶來1000元商品利潤,也很穩(wěn)妥安全。

?
總之,銀行中長期定期存款有著諸多優(yōu)點,其中光是“保本”這一項,便值得不少人存入其中。不過中長期定期存款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均適用的,在面對一些特定情況時,儲戶也該引入一些其余更加劃算的方式進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