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受萬|水墨之境-2023年度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鑒賞




【藝術家簡介】

? ? ? ?于受萬,1943年生于山東牟平,深造于中國美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中國畫學會顧問,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人物畫藝委會顧問,文化部東方文化藝術院國畫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教師書畫院副院長,山東理工大學兼職教授,淄博市美協(xié)顧問,淄博書畫院名譽院長。
【作品鑒賞】
畫聊齋全圖說
于受萬
? ? ? ?今中外的文學書籍往往帶有插圖,用以裝點版面,令讀者在閱讀時得到讀書悅心和看圖愉目雙重享受。綜觀中國古代文學,尤其唐宋以后的小說,插圖本很多,如《繡像三國演義》、《繡像封神演義》等。人們進書店購書,往往要隨手翻一翻,看有無插圖和插圖美感如何。當下進入讀圖時代,人人喜歡帶圖之書。文字傳輸?shù)酵鈬枰g,而圖畫屬于世界通用語,不用翻譯即可在世界各種語系通行無阻。因此,插圖對書籍至關重要。
? ? ? 《聊齋志異》成書后,曾于光緒十二年上海同文書局出版了《詳注聊齋志異圖詠》,書中有插圖444幅,每圖中還有詩誦,文圖并茂,深受讀者喜愛。新中國成立以后,出現(xiàn)過多種選繪《聊齋》書刊,尤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連環(huán)畫大興,幾乎每個省都出版有《聊齋》節(jié)選連環(huán)畫。我本人也于1992年為山東友誼出版社創(chuàng)作出版過《賈奉雉》《宮夢弼》連環(huán)畫。這時期的連環(huán)畫家,高手輩出,如程十發(fā)、劉繼卣、劉旦宅、戴敦邦、馮遠、葉毓中、施大畏、韓碩等都是連環(huán)畫名家。劉旦宅和戴敦邦各自創(chuàng)作出版的大開本《聊齋》選繪本、葉毓中發(fā)表在《連環(huán)畫報》上的《蒲松齡采風》等尤為精彩。
? ? ? 然而,上海出版的《聊齋圖詠》畢竟是清代作品,受當時畫家人物造型能力的局限,圖畫多為大場景小人物,缺乏對人物的傳神寫照,很難能從視覺效果上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為此,我本人早有躍躍欲試之心,于是,于2007年開始著手創(chuàng)作這套《聊齋》全圖。

? ? ? ?畫這套《聊齋》全圖還有一個導火索,就是我要畫一幅表現(xiàn)蒲松齡的單幅大畫《聊齋樂土》?!读凝S樂土》的構思是將蒲松齡和《聊齋》四元素:金錢、美女、權力、鬼怪置于畫面中心,然后向兩旁展開《畫皮》《丐仙》等代表性篇章。為此即著手按江西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盛偉注釋版本《聊齋志異》,用鉛筆在速寫本上從頭開始逐篇進行草圖創(chuàng)作。我習慣于仰臥床上閉目構思,每讀一篇,即在書上用紅筆標出主次人物和情節(jié),然后閉目冥思,讓文字內容即時轉化為形象構圖,隨即將涌現(xiàn)于腦際的圖畫印象,像畫速寫那樣疾速畫出。這個草圖創(chuàng)作進行的相當順利,約一個多月的時間,將該版本488篇正文和3篇附文共491篇文章,每篇一至三幅,共完成505幅草圖。在依這些草圖構思單幅畫《聊齋樂土》的同時,萌生了將這些草圖繪制成《聊齋全圖》正稿的想法,并當即付之于行動。后來畫畫停停,至2013年,經(jīng)歷六年,《聊齋樂土》和《聊齋全圖》得以同時完成?!读凝S》全圖完成之后,請郭能勇先生撰寫了圖下白話縮文,由新華出版社結集出版了《新繪圖聊齋志異》。

? ? ? 我本人好古尚奇,喜歡讀書,尤其愛讀《聊齋》。古今中外的小說,多有可以重讀者,而唯有《聊齋》,不僅故事生動、浪漫奇譎,并且藝術含量豐富;其所采用的文言體式,典故迭出,妙語連珠,一字千金,涵蓋了大量中華文明精華,因此能夠反復讀,將《聊齋》置于案頭床邊,百讀不厭?!读凝S志異》對于我快樂浪漫畫風的形成,有著先入為主的影響。


? ? ? 《聊齋》作者蒲松齡,學富五車,聰敏過人,且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造性智慧。然而其命運多舛,求取功名而不得,屢試不第,家境敗落,以至于“冷案如冰”,如“驚霜寒雀,抱樹無溫”。但是所處困境,并未令其短志,反倒益發(fā)使他奮發(fā),故而論家多將《聊齋》說成是一部“孤憤之書”。“孤憤之書”雖然語出《聊齋》自敘,而細讀自敘,則另有表述,如“浮白載筆”、“遄飛逸興”、“永托曠懷”等,故而可以想象,當蒲松齡進入《聊齋》創(chuàng)作之時,放下一切塵累,靜極慧通達,全身心進入文章境界之時,隨著情節(jié)的起承轉合,隨著人情鬼緒的喜怒哀樂,在先生捻筆疾書之際,是何等的情在其中,樂在其中!所以說,將《聊齋》說成“孤憤之書”,倒不如說是一部孤憤快樂之書,更為恰當。孤憤和快樂,也正是我構思這部《聊齋全圖》的主調。創(chuàng)作這套全圖的過程,也印證了這一點。我之所以將表現(xiàn)蒲松齡著書的單幅大畫定名為《聊齋樂土》正是這個原因。
? ? ? 《聊齋》人情鬼怪,出入玄虛;天上地下,包羅萬象。對于畫家來說,挑戰(zhàn)性極大。出于對《聊齋》的崇愛和某種責任感,我在決定完成這套全圖之初,曾經(jīng)作了傷身減壽的思想準備。然而,使我始料未及的是,畫完這部《聊齋》全圖時已經(jīng)年逾七十,非但沒有累垮減壽,反而更加健旺了,何也?
? ? ?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把握主題和形象思維的能力極強:盡精微,致廣大,述情狀物無不生動傳神。讀之,那些狐鬼花妖與現(xiàn)實真人交織在一起的生動感人場面,如在眼前,色香俱足,活靈活現(xiàn)。這已經(jīng)為畫家提供了欲罷不能的創(chuàng)作沖動。
? ? ? ?我將上述草圖創(chuàng)作成正稿的過程,是異常愜意的。一枝葉筋毛筆在手,似有成竹在胸,落筆之際,已將全心納入到《聊齋》境界之中:時而是演員,時而又是導演,畫人是人,畫鬼是鬼;時而蹙眉切齒,時而輕笑出聲。偶爾駐筆,似乎連呼吸心跳都感覺不到了。這時我想,無怪乎《聊齋》自敘有“遄飛逸興、永托曠懷”之述。應該說蒲先賢創(chuàng)作聊齋時,“浮白載筆”,幾杯村酒喝下去,思如泉涌,時而為神來之筆點頭;時而為情之所至一氣呵成而得意;時而又為搜索枯腸,偶得佳構而逸興遄飛。試想如此創(chuàng)作過程是何等的亢奮愉悅,無怪乎蒲公一生雅謔樂觀,活到七十多歲高齡無疾而終了。我創(chuàng)作這套全圖,有幸也分享了蒲公的快樂。
? ? ? ?我畫這套《聊齋》全圖,旨在體現(xiàn)《聊齋》的本味,追索蒲留仙先生的創(chuàng)作原意,力圖不折不扣的助推先生“永托曠懷”的迥遠志向。

? ? ? ?這套全圖的頭一幅為《考城隍》。我在圖中設計了《聊齋》全圖中最大的方塊字:“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還有兩行稍小的字“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前者倡導與人為善,后者意為春意的美好,客觀存在,就在人的心里,一切塵累煩惱都不在話下。所以評論家但明倫稱這一篇為《聊齋》全書的總綱。另外,書中還有如“膽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圓而行欲方”、“聰明正直即為神”等等諸多警句妙語,無不彰顯著大中華道德文明和《聊齋》智慧,有人稱《聊齋》為活的《論語》,亦不為過。這也是我熱衷于畫這套全圖的責任感依據(jù)。

? ? ? 《聊齋志異》盡管把魑魅魍魎、孤鬼花妖與現(xiàn)實人生天衣無縫的交織在一起,妙趣橫生,而其主旨還是寫人,寫人性,尤其突顯人性之美。文章強化了鬼怪和男女之愛的情節(jié),旨在以此導引讀者一讀為快的強烈欲望。不過,在表現(xiàn)兩性的愛情方面。尤其是床上戲,作者雖不避諱,卻是巧妙地雅化了,如“綢繆備至”;如“忽同衾幄,遂疑廣寒宮殿,未必在云霄矣”等。男女之愛應該是《聊齋》的一個特色,我畫的時候,斟酌再三,既不能回避,又要雅化。于是在全圖中,安排了多處女人體的出現(xiàn),意在通過人體美,點到為至,留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同時,在客觀上還有助于強化《聊齋全圖》的審美格局。

?
? ? ? ?至于在繪畫語言方面,我采用的是傳統(tǒng)中國畫線描淡彩技法,寫實中,略加夸張;在構圖方面借鑒了電影蒙太奇式設計,將文章中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的多個時空,組合在一個畫面,以此賦于圖畫以可讀性趣味。這是專為《聊齋》所特設的考慮。因此,這套《聊齋》全圖,有別于通常意義的插圖,而是介于插圖、單幅畫和連環(huán)畫之間的圖式,或可稱之為《聊齋》圖式。

? ? ? ?這部全圖得到中國藝術研究院陳醉教授等多位美術理論家的評贊;中國文聯(lián)副主任馮遠,著名漫畫家方成,以及著名畫家劉曦林、盧禹舜、張志民、孔維克、賈廣健、張望、曾先國、岳海波等諸多美術家和評論家為本書撰寫了題辭和眉批。
? ? ? ?鑒于《聊齋志異》原文的文言體式,不便于現(xiàn)代讀者閱讀,這部經(jīng)典奇書大有被逐步淡忘的可能。為此,我又用三年時間,將圖下文字以聊齋式文言加以縮寫,每篇不超過700字。縮寫過程嚴格按照《聊齋》原文語系,尤其保留了原文中的警句妙語。這樣做在客觀上縮短了閱讀時間,讓生活節(jié)奏快的現(xiàn)代讀者易于接受,并且,在閱讀文言的過程中,可以更多領略到中華文明的魅力。
? ? ? ?我在每篇縮文之前加了兩句導語,意在引起讀者看下去的欲望。
? ? ? ?先后歷經(jīng)九年,這部于受萬圖文的《精短文言全圖聊齋志異》終于于去年由人民出版社下轄的東方出版社出版。正當出版之際,恰逢我的一盆八年未曾開花的蘭草,竟然盛開了,芬芳異常。我高興地想到,這難道是狐鬼花妖們在鞭策畫家再奮力,以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么!

? ? ? ?《精短文言全圖聊齋志異》有幸請中國聊齋學會(籌)會長王平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柯文輝教授、北京畫院藝委會主任王志純先生撰寫了序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崔大中先生寫了跋語。在本書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鄒宗良、王顏山、鞏武威、董乃德、孫啟新等《聊齋》專家的鼎力幫助,在這里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謝。
2023年7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