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同病辨證:氣隨血脫證


? ? ? 氣隨血脫證
? ? ? 氣隨血脫亦稱血脫氣脫。由于出血過多,氣無所附,則陽氣暴脫癥見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無華,脈微欲絕。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攝血,血載氣,血脫易致氣虛,氣虛又加速血脫,兩者互為因果。治宜益氣固脫。方用獨參湯。
? ? ? 臨床表現(xiàn)
? ? ? 大出血時突然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xí)炟?,舌淡脈微細(xì)欲絕或浮大而散。

? ? ? 證候分析
? ? ? 氣血有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大量出血,則氣無所附,而隨之外脫,氣脫陽亡,不能上榮于面,則面色蒼白;不能溫煦四肢,則手足厥冷;不能溫固肌表,則大汗淋漓;神隨氣散,神無所主,則為暈厥;血失氣脫,正氣大傷,舌體失養(yǎng),則色淡;脈道失充而微細(xì)欲絕,若陽氣浮越外亡,脈見浮大而散,病情更為險惡。內(nèi)出血,亦能突然出現(xiàn)氣脫陽亡之象,應(yīng)特別注意。
? ? ? ?辨證要點?
? ? ? ?大量出血時,隨即出現(xiàn)氣脫。

? ? ?《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云:“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p>
? ? ? 氣血病變可以反映于臟腑經(jīng)絡(luò)的每一種疾病中,各種疾病的不同階段又都能反映出氣血盛衰的不同變化。治療疾病,重在調(diào)整氣血,平衡陰陽。正如王清任所強調(diào)的“治病之要訣,在明白氣血”。
? ? ? 氣血與津液有相互滋生、相互轉(zhuǎn)化的關(guān)系。
? ? ? 氣血能化為津液,津液也能化為氣血。氣血津液的相互關(guān)系主要表現(xiàn)為氣能生津,津能化氣,氣能攝津,津能化血,血含津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說。
? ? ? 津液為人體內(nèi)水液的總稱,其流通和輸布要依賴氣的推動,隨血運行全身,而氣血要散布全身,也必須依賴津液的流通和運載。如果氣血運行失常,可致津液停積,津液停積,又可影響氣血的運行。

? ? ? 另一方面,氣血和津液的不足,也?;ハ嘤绊懀缪摻騻?、氣隨液脫等。
? ? ? 總之,機體的病變無不涉及到氣血津液;氣血津液的病變又往往反映臟腑功能的失調(diào)。
? ? ? 認(rèn)識和分析氣血津液的病因、病機、病證,就能深入地探討臟腑的病理變化,對指導(dǎo)臨床實踐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