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常熟人的姓氏是這么來的,你知道自己來自哪里嗎?
來源:今日常熟
常熟的歷史可謂非常久遠,其歷史沿革說起來,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國先后屬于吳、越、楚國,曾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
而那時,關(guān)于常熟人姓氏的溯源并沒有可靠文獻記載,有的卻是很多傳說,而真正比較靠譜的記載還得在東漢以后至清代。
一千多個姓氏全部追根溯源太不現(xiàn)實,根據(jù)譜牒、地方志、碑銘及相關(guān)資料,咱們今天說說部分常熟土著居民中較早或較有影響的姓氏,快來看看自己的姓氏在不在這一列,又有著怎樣牛X的過去~
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吳國言偃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言偃字子游,又稱叔氏,出生于吳地,就是今天的常熟。
周:南宋抗金名將周虎之后,祖籍臨淮。常熟在唐代時不足10萬人,后因北方戰(zhàn)亂,中原民眾大量逃到南方,常熟人口大增,元代時達40萬。南宋抗金名將周虎,祖籍臨淮,后遷居常熟。
董:四川人董元齋遷至,也是董浜的由來。元朝時四川人董元齋,官居吏科給事中,因鐘情常熟山青水秀,棄官后在此定居,所在地遂成董浜。
王:源于湖北黃岡,清初湖北黃岡人王材任,康熙十八年進士,官至左僉都御史。其父王澤宏,官禮部尚書,自金陵來游,見這里山水秀美,遂卜居常熟。
胡:源于江西婺源,常熟一支胡姓是在明朝萬歷年間由江西婺源遷來的。
翁:翁景陽入贅常熟璇洲里村而得。明初,居姑蘇長洲縣相城里的翁壽一幼子翁景陽,入贅常熟西南鄉(xiāng)四十九都廟橋的璇洲里村,成為常熟翁氏始祖。
龐:入贅塘橋,成為塘橋大族。世居吳江松陵,龐入贅在常熟塘橋潘家,為常熟龐姓始祖。以后龐氏子孫繁衍,成為塘橋大族。
楊:常熟八大姓第三位。排列常熟八大姓第三位的楊姓,指的是恬莊楊姓,現(xiàn)恬莊屬張家港市。恬莊楊姓,實出于葉姓。宋人葉夢得23世裔孫德賢,襁褓中時,因其父北辰公見好友楊源甫沒有后代,便將他過繼給楊源甫,從此改姓了楊。
季:落戶于梅李文村。季家也是外來戶。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時,有個名叫季陵的官員帶著趙宋皇室列祖列宗牌位,跟隨康王趙構(gòu)南渡常熟,在梅李文村落戶,成為常熟季姓之祖。
鄒:聚族成村名鄒巷。宋龍圖閣學(xué)士鄒浩二子鄒、鄒昭來居常熟東始莊,為莫城東始鄒姓之祖。元朝末年鄒福大、福二、福三兄弟三人,因避戰(zhàn)亂而走散,福二、福三由無錫來常熟,見虞山西麓山水清幽,便住了下來,后來聚族成村,村名就叫鄒巷。以后,從鄒巷又分出了大河鄒姓和五渠(藕渠)鄒姓等。
曾:曾子之后。曾姓的家譜上說他們是曾子之后,不過自曾子之后線就斷了,所以曾氏家譜以南宋“理財丞相”曾懷為始祖,而曾懷是福建泉州晉江人、北宋名相曾公亮之曾孫。
王:源于湖北黃岡。清初湖北黃岡人王材任,康熙十八年進士,官至左僉都御史。其父王澤宏,官禮部尚書,自金陵來游,見這里山水秀美,遂卜居常熟。
邵:祖籍安徽休寧,始遷祖邵嘉祚,于清順治十七年由黎陽遷常熟小東門內(nèi)興賢橋,曾經(jīng)“富甲一邑”。邵氏一族,人丁興旺,清末民國期間從政從商者眾。
宗:南宋抗金名將宗澤后裔。常熟宗姓中的一支是南宋抗金名將宗澤后裔,宗澤第12世孫世臣,在元代至正年間由潤州(即今鎮(zhèn)江,為宗澤敕葬地)僑寓常熟,為遷虞始祖。
席:唐、元時代遷徙而來。常熟姓席的比較少。考證席氏來源,唐代有席豫,官尚書,其五世孫席溫,唐末攜三子由關(guān)中避居吳縣洞庭東山,三個兒子分成三支,稱上席、中席、下席,其后代散遷各地。以后,到元代,19世孫席庭松遷常熟羊尖,后代中一支再遷虞陽里。
蘇:疑蘇軾后人。當(dāng)年蘇東坡在常州逝世后,其長子蘇邁、三子蘇過的后裔定居常州,蘇過7世孫耀宗曾把整個家族遷至常州武進。清初,蘇家后人蘇燦玉又把家族遷至江陰、常熟等地。蘇氏也有從常熟遷到外地的。
金:明初洪武年間自昆山遷入。張家港的妙橋原屬于常熟,妙橋有個金村,是金姓聚居的地方。這個村金姓的第一代先祖金啟明,是明初洪武年間自昆山遷到常熟的,當(dāng)時金村名慈烏村。
曹:宋朝開國元勛曹彬后裔。常熟的曹姓一支即是宋朝開國元勛曹彬的后裔。曹彬第三子曹瑋,他的玄孫曹玨,靖康年間,與宗澤一起抗擊金兵,十三戰(zhàn)皆勝,宋室南渡時,任兩浙常鎮(zhèn)等路宣撫使,遷居常熟,是為常熟曹氏之祖。
錢:趙匡胤封地所受。據(jù)《錢氏家乘》載,錢生32子。趙匡胤建立宋朝,錢第九子錢弘歸順,被宋太宗封為忠懿王。錢弘的后裔錢景略不受無功之爵,只接受了一塊賜田,這塊田地位于常熟東鄉(xiāng)一個名李墓的地方。他便居在李墓,成為常熟錢姓的始祖。錢姓在常熟分成幾支,居住在里睦塘一帶的錢姓幾乎都是其后裔。
俞;先祖來自安徽休寧,金姓改。常熟俞家也是大戶,現(xiàn)東市河俞姓稱“彭城俞氏”。先祖來自安徽休寧,始于明末,世居南門護城河南岸。俞姓先祖本姓金,一說叫金聲,字正希,因明末抗清被執(zhí)殉難。明亡后,其后人恐受株連,改姓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