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大同的天氣
大同作為我自小學五年級搬來的第二個城市,可以說早就讓我視為自己故鄉(xiāng),別人問起我是哪里人,我一定會自矜謹慎地告訴對方,我是大同人,可以說,大同,除了有云岡石窟、華嚴寺、明堂公園這種具有濃厚的北魏文化底蘊,還有大同刀削面、小米涼糕、涼粉這類地道的特色小吃,撇開吃與游,大同還有一個特點不得不提,那就是大同的天氣。俗語說:“大同的風,一年刮兩次,一次刮半年”,這可不是空穴來風,您吶,聽我慢慢說。
大同的天氣,貴在詭異多端,早上還冷似冬天,伴隨著割臉的疼痛,當你很是后悔自己又穿得少了,腿間穿過的涼風更是讓自己后悔不迭,發(fā)現(xiàn)全身上下沒有一個保暖的地方,被凍得經了心,誓死不受這冷風吹,準備多穿上一件羽絨服時。到了中午,卻又暖似仲春,熱意洋洋,很有一種海南三亞之感,早上的薄棉褲在這時又被熱得潮濕不透氣,沒想到,穿得又多了,跑回辦公室把棉褲一脫,再出來散散步時,大同的風,又在嘲笑自己的決策失誤,涼颼颼地,就差打一個噴嚏,向大風委屈地訴說自己的弱不禁風。
想要感受大同的冷風八級,那必然是正月十五來大同古都城墻之上看花燈,一盞盞五顏六色的巨型花燈將自己吸引過去,正準備享受這視覺盛宴時,腳上的棉靴一上了城墻就是紙做的一樣,皮薄底薄,直教人蹬蹬地在城墻之上走著。塞北的寒風呼呼地刮著,又因為城墻之高與四周的空曠,使得大同的風在這時一展身手,觀燈的游人無處閃躲,只想著趕緊下來,找家正宗的大同面館,就上多汁的油豆腐,熱乎乎地喝碗面湯,可能刀削面的流行是與大同的天氣分不開的。
大同的氣候讓人沒法在室外長久地待著,除非是賣菜的小攤販與追趕的城管,一個為了生計,一個為了工作不得不如此。但凡有一點可以騰挪,那鐵定會在室內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泡壺熱茶,慢慢慢地噙一口,悠悠地翻著閑書,在別人的恩怨情仇里品咂著人生的滋味,這樣的風雅必須得有大同的天氣才能得以實現(xiàn),這恐怕也是我割舍不下的故鄉(xiāng)情結之所在。
古人的綠蟻新焙酒實在讓我神往,身在大同之地,感受著朔北的寒風凜冽,我想對所有來大同旅游的朋友們說一句:欲飲一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