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虎口脫險》經(jīng)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在國內放映,反響強烈
1982年7月,《虎口脫險》經(jīng)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在國內放映,反響強烈
呂西群編輯
2020.05.17

1966年12月,《虎口脫險》在香榭麗舍高蒙影院舉行首映式。電影放畢,劇組上下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無數(shù)觀眾涌過來向他們表示熱烈祝賀,從第一排座位走到到放映廳出口的14節(jié)臺階,他們足足用了30分鐘。隨后,法國觀眾也以前所未有的熱情來迎接這部杰作。該片接著在意大利、比利時、英國、德國等連連打破票房紀錄,橫掃歐洲,風靡全球。在法國電影史上保持最高紀錄32年,最終由《泰坦尼克號》打破。

《虎口脫險》誕生16年后,該片終于來到中國。1982年7月,《虎口脫險》經(jīng)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在國內放映,反響強烈。該片的譯制導演蘇秀萬年出版了兩部回憶錄《我的配音生涯》和《峰華畢敘》。對于這部由她導演的片子十分喜愛,在初期看片的時候大家還以為是一部普通戰(zhàn)爭片,直到油漆桶從天而降才知道是一部喜劇,在影片中經(jīng)典片段土耳其浴室接頭那場戲哼唱了一段被影迷傳唱的小調:“鴛鴦茶、鴛鴦沏,你愛我、我愛你……”但原文中歌詞 “Tea for two”最初被譯為“情侶茶”,雖然意思不錯,但怎么唱怎么別扭,老廠長陳敘一回家想了半天,第二天到廠里把“情侶茶”改成“鴛鴦茶”。從這一細節(jié)可以看出這部譯制片在配音藝術上的精益求精,《虎口脫險》也因此成為中國譯制電影配音標桿之作。其中為指揮家配音的尚華和為油漆匠配音的于鼎,兩位配音藝術家在這部電影當中都把本人的聲音特點發(fā)揮到了極致,尚華在指揮家第一次出場時候連說帶唱語速極快的碎碎念讓人一下子就抓住這個任務的性格,與之相反的則是于鼎給油漆匠配的那種慢吞吞黏黏糊糊的老實人,兩者對比產(chǎn)生強烈喜劇效果,尤其是油漆匠對指揮家要刷子那一段,兩個演員加上兩個配音產(chǎn)生了奇妙的化學變化,讓人忍俊不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