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郵票去旅行(4):嶺南風情,珠江新韻

1992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2015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名青年,在曾經(jīng)的南海邊走了一圈。
—改編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北上廣”是國人心中,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方,吸引著有志青年的目光。今年三月準備去北京面試工作前,正好看到東莞博物館的招聘啟示,一直計劃著前往廣州旅游,正好借此機會再面試一下,也不枉大老遠跑一趟。簡歷投出一個月,本以為已經(jīng)石沉大海了,沒想到四月初就到了東莞博物館的通知。
2015年,我在東莞博物館的初試被安排在4月17號,為了提前在廣州多玩幾天,12號就從西安出發(fā),第二天中午1點多即到廣州火車站。直接乘坐地鐵,趕到芳村地鐵站附近的國際青年旅社,兩天前就在網(wǎng)上預定了房間,2點前將一切安頓好。
在廣州一直待到16日中午,在此期間一天都沒閑著,先后去了南越王墓、越秀公園、中山紀念堂、海心沙;陳家祠、廣東博物館、黃花崗、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南越王宮遺址;黃埔軍校、中山大學、元帥府、總工會舊址、國民黨一大會址、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麓湖;沙面、石室、三元里、荔枝灣、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博物館。
2015年4月16日下午抵達東莞,17日在東莞博物館進行筆試,期間參觀了這里的金鰲洲塔、迎恩門和可園。18日參加完面試,直奔虎門銷煙遺址,19日參觀虎門炮臺遺址,當天下午就到達深圳,并參觀了深圳博物館和蓮花山,隨后在這里待了兩天,游覽了中英街、春繭體育場和南宋少帝陵等,21日下午登上前往東北的火車。
用了一周多的時間,在珠江三角洲轉(zhuǎn)了一大圈,雖然是人間的四月天,但是依然把人熱得夠嗆!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生活節(jié)奏很快,旅行步伐不減,眼睛如同攝像機般,一分不停地觀察著嶺南的風情,感受著改革開放前沿的壯麗景象。我在這里沒有任何親戚朋友,然而也沒有興許陌生感,如果能夠長期居住在這里,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1、廣州塔
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四高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昵稱小蠻腰。位于中國廣州市藝洲島赤崗塔附近,緊鄰離珠江南岸,與海心沙島和廣州市21世紀CBD區(qū)珠江新城隔江相望。

2、中山紀念堂
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筑物,由我國著名建筑師呂彥直先生設(shè)計,1929年動工,1931完成。外觀呈八角形,外形莊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設(shè)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筑力學的結(jié)構(gòu)原理,采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jié)構(gòu),跨度達71米的建筑空間內(nèi)不設(shè)一柱。

3、五羊銜谷雕塑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269引《廣州通志》云:“廣州府五仙觀。初有五仙人,皆持谷穗,一莖六出,乘五羊而至。仙人衣服,與羊同色,五羊俱五色,如五方。既遺穗與廣人,仙忽飛升而去。羊留,化為石,廣人因即其地祠之?!币话阏J為五羊傳說表現(xiàn)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開拓嶺南的歷史。2007年,五羊傳說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4、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領(lǐng)導的同盟會在廣州“三·二九”起義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它是廣州作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見證。

5、黃埔軍校
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yǎng)了許多在抗日戰(zhàn)爭和國共內(nèi)戰(zhàn)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shè)于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qū)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創(chuàng)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zhàn)爭統(tǒng)一中國的主要軍力。黃埔軍校于1927年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再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并于國民政府遷臺時遷至臺灣高雄鳳山。

6、中山大學
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創(chuàng)立于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2001年10月,經(jīng)中央批準,于1952年院系調(diào)整時期分設(shè)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中山大學。

7、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博物館
位于天河體育中心西大門,原廣州亞組委辦公樓內(nèi),博物館所展出、珍藏的物品、圖片、影像資料達2000多套。2010年廣州亞運會暨第16屆亞洲運動會于2010年11月12日-27日在廣州進行,設(shè)42項比賽項目,是亞運會歷史上比賽項目最多的一次。會徽以廣州的象征——“五羊雕像”為主體輪廓圖案的設(shè)計。

8、東莞可園
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前人贊為“可羨人間福地,園夸天上仙宮”。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為莞城人張敬修所建,此人以捐錢得官,官至廣西按察,后被免職回鄉(xiāng),便修建可園,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全部建成。

9、虎門炮臺舊址
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欽差大臣林則徐的主持下,清朝軍民就在當時開挖的兩個池內(nèi),用鹽鹵水泡浸,再加生石灰的方法,銷毀英美鴉片2376254斤。雄居珠江口的虎門炮臺舊址以及一尊尊銹跡斑斑的古炮,至今仍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悲壯的歷史,吟唱著感人的民族精神。

10、深圳蓮花山
鄧小平總書記銅像坐落于公園主峰的山頂廣場,海拔106米,塑像的造型為鄧小平同志大步向前走路的姿態(tài)。銅像由白瀾生等四位著名雕塑家集體創(chuàng)作,江澤民同志為銅像題字,并于2000年11月14日親自為銅像揭幕。山頂廣場已成為廣大市民和中外游人緬懷一代偉人風采、飽覽中心區(qū)景色的最好去處。


11、中英街
位于深圳市鹽田區(qū)沙頭角鎮(zhèn)的中英街,由梧桐山流向大鵬灣的小河河床淤積成,原名“鷺鶿徑”。長不足0.5公里,寬不夠7米,街心以“界碑石”為界,街邊商店林立,有來自五大洲的產(chǎn)品,品種十分齊全。

12、帝王大廈
正式名稱為信興廣場,是一座摩天大樓。因信興廣場所占土地當年拍賣拍得深圳土地交易最高價格,被稱為“地王”,因此公眾稱之為地王大廈。

13、開荒牛
最早被譽為“開荒精神”,后來慢慢的發(fā)展,深圳從魚村發(fā)展成為中國有名的大都市,而開荒年的精神意義被進一步的深化,擁有了“開拓、創(chuàng)新、團結(jié)、奉獻”八字真義,并且成為了整個深圳的精神象征。

14、深圳灣體育中心
位于南山后海中心區(qū)東北角、深圳灣15公里濱海休閑帶中段,是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主要分會場。其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被置于一個白色巨型網(wǎng)格狀鋼結(jié)構(gòu)屋面下,線條柔美的大屋頂猶如孕育破繭而出沖向世界的運動健兒的孵化器,表現(xiàn)出新的活力。大運會之后,該中心面對廣大市民開放,成為全民健身的核心場所以及國內(nèi)外大型體育賽事的重要賽場。

201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