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醫(yī)生直言:不分餐吃飯,等同于裸奔

兩會召開以來,代表們提出的議題和建議簡直五花八門
上達國際經(jīng)濟政治博弈,下至雞毛蒜皮婚喪嫁娶
代表們可真是代表我們操碎了心
這不就巧了么巧了么的,昨天又上了一條熱搜:

人大代表提出要推廣分餐制,也并非不能理解。
畢竟疫情期間,因為和感染者同一桌吃飯,已經(jīng)導致了無數(shù)次“聚集性疫情”了:

張文宏醫(yī)生此前更是直言:
不分餐吃飯,等同于裸奔。





事實上,還沒等國家出手
我國的部分省市已經(jīng)開始試推行該制度了



大概疫情后推廣分餐制是大勢所趨吧
但這就意味著,“合餐制”沒有存在的價值嗎?
非也,如果合餐制真的毫無用處,我們這么多年來,何苦一以貫之呢?

到底該不該推行分餐制?
你支持分餐制嗎?
希望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什么是分餐制?
我猜你看古裝電視劇時一定看過以下畫面:

天子高高在上,群臣在臺下席地而坐,每人面前都有一個小桌子,上面擺放著美酒佳肴。

群臣就吃自己桌上的酒肉,時不時舉杯共飲。
這就是分餐制最早的雛形。

目前,史學界普遍認可分餐制產(chǎn)生于商周時期。
因為當時社會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的行為。
“俎案”為體積較為小的幾案,所以史學家據(jù)此,猜想分餐制由商周時期形成。

俗話說得好:“生產(chǎn)力改變生活方式”。
到了宋代,桌椅開始發(fā)明出來,合餐制才真正被社會各階層廣泛接受。
《清明上河圖》中,汴京餐館有許多坐著高椅,圍著大桌的食客。

至此,合餐制才逐漸代替了分餐制,成為了我國飲食的主流行為。
但從商周到宋朝,分餐制在我國其實已經(jīng)流行了3000多年了。
這個數(shù)字還是蠻夸張的。

回到我們現(xiàn)代,現(xiàn)代的合餐制,主要有4種形式。
如人大代表所說,分為“分派式”、“位上式”、“公筷公勺自取式”、“自助式”。
“公筷公勺自取式”和“自助式”其實很好理解。
但我圈起來的這個“分派式”和“位上式”,是什么意思?

經(jīng)過查閱資料后得知:
分派式,是指整份菜點上席后,由服務人員在餐桌上現(xiàn)場派菜;
位上式,是指整份菜點在廚房烹制過程中,按人數(shù)分裝成每人份上席。
簡單來說,兩者的區(qū)別就是分發(fā)菜肴的“地點”不同。

分餐制有哪些好處?
分餐制最顯而易見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隔絕有害病菌。
前段時間,杭州市疾控中心就專門到餐廳做了一個【公筷&非公筷】的小實驗。
結果發(fā)現(xiàn),【非公筷】的菜品菌落總數(shù),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組。

懂了,我馬上下單鹽水蝦
相比較于分餐制來說,合餐制有很多潛在風險。
就算是在沒有疾病的前提下,也會讓人有一種不干凈的感覺。
特別是大家都在餐盤中夾菜,很容易出現(xiàn)交換口水的現(xiàn)象。
尤其是在爆發(fā)嚴重傳染病時,人們依然采用合餐制的用餐方式,就很容易導致傳播速度加快。

除此以外,分餐制還有一些較為【隱秘】的好處,比如說:
節(jié)約糧食
通過分餐,確定好每個人吃的份量,能有效避免“點太多菜”的現(xiàn)象,從而達到節(jié)約糧食的目的。

有利于營養(yǎng)均衡,預防兒童挑食
同樣的道理,如果寶寶不能隨意夾菜,只能吃碗里的,那么TA挑食的可能性就沒有那么高。
運用這個原理,你甚至還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
只要自己碗里的都是低卡食物就好。


當然了,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支持理由。
比如說你平時吃東西習慣細嚼慢咽
如果是合餐制的話,別人把菜夾光了還問你為什么不多吃點,是不是看不起他?
是不是有種想錘人的沖動?
是不是特別想分餐?

比如說你參加了一個飯局
但飯局里沒有人在吃飯,就一個勁在勸你喝酒。
你吃飯還會被人當做沒禮貌。
那一大桌菜真的很美味,可你卻已經(jīng)被酒灌飽了肚子。
是不是特別想提前把好吃的裝在碗里?

總而言之,分餐制好處多多,光一個“隔絕有害病菌”,就值得國家去推廣。
但對我而言,我支持分餐制,卻并不反對合餐制。
因為合餐制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還是有其存在價值的。
分餐OR合餐,選哪個?
首先第一個問題:一份食物,該如何分,才能算得上公平?
比如說一條魚,店家把魚頭分給A、魚腩分給B、C,魚尾分給D。
D會不會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公平呢?

更何況,部分中餐對賣相極為講究。
倘若在還沒上菜之前,就把菜品四分五裂,相信有部分食客是不樂意的。
推行分餐制還會造成餐廳成本上升
推行分餐制,無疑是要建立在更多餐具的支持下才可以。
在疫情的沖擊下,餐飲業(yè)元氣大傷,此時還要增加他們的成本,無異于雪上加霜。

當然了,用餐氛圍也會受到些許影響
一家人圍坐在美食周圍,想吃啥就夾啥,這種親密無間的用餐氛圍,是很便于情感交流的。
一邊夾菜一邊寒暄,算是聚餐的基本操作。

因此,我認為“合餐制”在我國,還是有存在必要的。
那么我們該如何推行分餐制呢?
我覺得不可以操之過急。

目前可以主推“公筷式”分餐,先在全國普及“公筷”概念。
畢竟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用公筷,我覺得對于很多人來講,是可以接受甚至是“歡迎”的。
先徐徐圖之讓全國人民用起了公筷,再討論下一步也不遲嘛。

那么,你對分餐制怎么看呢?
你會支持分餐制這種吃法嗎?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廚房人類
專注于 研究「人類行為學和美食之間關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關的趣事兒煮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