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指責駐馬店那個被女朋友捅傷的男人好嗎?
01
剛剛群里都在傳一個視頻,大概是一個比較胖的女生在路邊,手上拿著刀。
而她腳下,一個男人正躺在血泊里抽搐。


公安局通報說這兩人認識,在逛街時發(fā)生口角所以女生將男生捅傷,現(xiàn)在男生已送到醫(yī)院搶救,希望他沒事。

而根據(jù)微博一位大V的說法,這兩人是情侶,在路上逛街,女生說要吃冰激凌,男生說她長得太胖了不給她買,于是女生就跑到路邊兩元店買了一把剪刀捅向男友:

因為男朋友說自己一句胖,就把男朋友捅死。
這當然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因為警方還沒有通報,所以不能說這就是真的。
讓人心寒的是網(wǎng)友們基于這個前提進行的評論:
最高贊的幾個評論里。
有人說這個男的嘴欠的,有人說這個男人回答不對所以出事的。


還有直接說這個男人被捅死活該的。

難道這位女生因為口角就捅自己男朋友是對的嗎?
就沒有一個人意識到他也是受害者,不應該被指責嗎?
熱愛指責受害者,是我們這屆網(wǎng)民的通病,然而現(xiàn)在如果受害者是女生,還有很多人會出來反駁這種“受害者有罪論。”,但當受害者是男性,尤其是女捅男的時候,評論中要么是看笑話的,要么是罵這男生窩囊的,要么就是說他活該的。
真的讓人心慌。
02
其實類似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
上次就有一條新聞,也是差不多的套路。
說安徽廬江縣城西新村的吳守春,在下班回家之后忘了給妻子羅某買雞腿吃,于是妻子暴怒,和丈夫發(fā)生口角。之后根據(jù)死者姐姐描述:
“死者想往屋外走,妻子卻沖回屋子里拿了一把刀,把吳守春捅死了?!?/p>

記者采訪了周圍鄰居以及親朋好友,大家都表示妻子一直以來都比較暴躁,經(jīng)常辱罵、毆打死者。最近還打算讓死者媽媽住到儲藏室里去。

而死者一直一來也都比較順著自己老婆,經(jīng)常是他站在那,被妻子扇耳光,他都不敢動的。

雖然這樣,但在關于媽媽這件事上,他卻堅持了自己的底線,鄰居說他聽到吵架的時候,吳守春說:
“我爸爸很早就死了,我媽媽養(yǎng)大了吃了很多苦,我再怎么樣也不能讓她住到儲藏室里去?!?/p>
可能這才是沖突的真正根源。
這怎么看都是這個媳婦錯了,男人是受害者應該被保護對吧。
然而這件事發(fā)生后,最高贊評論是:

這男人是個窩囊廢。
還有人順著這個話,也分享了一個他們單位“窩囊廢”的故事:

之前有女生被家庭暴力的新聞,有很多專家出來分析說
“為什么遇到家暴,女生不逃走,不報警,不離婚,因為很多時候她們精神上被控制了,做不到,所以需要社會多給她們支持和勇氣?!?br/>
為什么到了男人這里就不這樣想了呢?
03
去年的時候,還有一條刷屏微博,讓人看了很不舒服:

反正是一個男的,頭被高跟鞋扎入,看起來是昏倒在病床上,狀況很不好,看著挺疼的。
但是這條微博下的熱門評論,基本都是這樣:

隨便點開一個高贊評論,樓中樓的畫風也是這樣的。

我知道這都是玩笑,但還是覺得不舒服。
且不說這張圖的背景是什么還不知道,看著一個傷者很慘這樣調(diào)侃不合適(我用google搜圖基本也是這個結果),就算是夫妻吵架,被這樣打了,也不該得到這樣一面倒的嘲笑聲。
或者換個講法會更明白一些,如果一個男的用他一兩千英鎊的GazianoGirling或是Riccardo Bestetti的靴子打破了妻子的頭,甚至扎到女生的頭里了,然后評論都是調(diào)侃說鞋子重要的。
你們會是什么心情?


恐怕早就炸了吧。
這其實反應出一個問題,這個時代,我們大多數(shù)人,看到男性對女性的暴力時,會比較敏感。而對女性對男性的暴力,卻往往不當回事,覺得可笑,而且完全理解不了當事人的心情。
于是那些被家庭暴力的男性,發(fā)聲了也沒人會理解,對朋友講了朋友只會覺得他窩囊,就算最后死了上了新聞,整個社會在說妻子惡毒的同時,還都不忘講幾個身邊人的例子,嘲諷他一句:
“這種窩囊廢真是活該。”
這就是身處在親密關系暴力中的男性,所面臨的困境。
04
之前一群英國博主做的街頭實驗可能更能直觀地說明這個問題。
他們先讓差不多身高體重一男一女到公園里裝作起爭執(zhí),當男性假裝開始攻擊女性時,圍觀的群眾立馬圍上來,把那個男的按倒在地,嚇得演員趕緊求饒說:“我們是在攝影”。

然而當劇情反轉,一個身材高大的女性和一個相對瘦小的男性在另一個公園起爭執(zhí),女性開始用“非常暴力”的方式毆打男性,甚至后來把男性按在地上打的時候。

圍觀群眾居然全程微笑觀看。
很多人不時還發(fā)出叫好聲和鼓掌聲。

無論女子怎么毆打男人,圍觀群眾都保持微笑
當然比起這種,更普遍的應該是語言暴力和氣氛暴力。
你可能身處于一段虐待性關系中的一些“信號”
你的內(nèi)在感受和想法
你伴侶的行為
你:
大部分時候對你的伴侶感到害怕么?
你的伴侶會:
吼你或者羞辱你么?
因為害怕會讓伴侶生氣而回避一些話題
批評你,貶低你么?
感到你為他做的事好像怎么做都不對
你讓你不想讓朋友和家人知道他對你的方式(會尷尬)
感覺你自己應該被懲罰或者被傷害
無視或貶低你的意見和成就
懷疑你自己是不是才是兩個人中有問題的那個
責怪你是導致他們的虐待行為的原因
感到情緒麻木、絕望
把你當作一個性的用具
你伴侶的暴力或威脅性行為
你伴侶的控制行為
你的伴侶會:
忽然發(fā)火么?
你的伴侶會:
表現(xiàn)的極端嫉妒和有占有欲
傷害你,或者威脅傷害你/殺掉你?
控制你去哪里以及你做什么
威脅把你的孩子從你身邊帶走
不讓你見你的朋友和家人
威脅如果你離開ta就要自殺
控制你獲得錢、手機、車的途徑
強迫你和ta發(fā)生性行為
不斷查崗
毀壞你的所有物
上面是另一個公眾號中對于確定“你是否在一段虐待性關系”中的表格,用來教姑娘們判斷自己是否處在“精神暴力”中。
我當時的評價是,如果照這個標準,中國很大一部分男性都在承受著“精神虐待”。諸如下面的“冷暴力”存在于我們?nèi)粘5乃猩钪小?/p>
比如表現(xiàn)極端嫉妒和占有欲:
“你為什么不給我看你的手機?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你對我還有什么隱私?”
比如無視或貶低你的意見和成就,羞辱你:
“你怎么這么沒有用啊!”
“你是不是個男人???!?”
比如控制你的經(jīng)濟,孤立你:
“工資卡給我,還敢存私房錢!”
“你是愛我還是愛你媽?愛我還是愛你那幫朋友。還敢去見他們?!”
刪光你所有女性聯(lián)系人。
還有不斷拿你和她的朋友/前任/以前追過她的同學相比,讓你懷疑你才是有問題的那個。
還有動輒一兩天天,甚至長達一兩周不聯(lián)系的冷暴力。
喜怒無常,陰晴不定。
還有控制洗腦:我打你罵你是我愛你的表現(xiàn),如果我不愛你,我怎么會打你罵你攻擊你?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應該包容我的一切。
關鍵可能不止妻子這樣想。
電視上、電影里、各種社交媒體上經(jīng)常會把這種女對男的“完全控制”當作男人愛女人的表現(xiàn)。
包括之前每年春晚小品里,都會有那么幾個特別害怕老婆的男人形象,見到老婆戰(zhàn)戰(zhàn)兢兢,身上所有錢都要上交,手機里每一個聯(lián)系人老婆都要看,認識的每一個人都要給老婆匯報。
然后表現(xiàn)完這一系列顯然是“虐待關系”的信號后,幾個怕老婆的男人會正能量慷慨朗誦:
“如果不是愛她,誰會這樣呢?!?br/>
仿佛在向全國人民喊話:
愛情就是這樣的,男人就是應該看到老婆就戰(zhàn)戰(zhàn)兢兢,女人就應該是母老虎的樣子的。
愛你妹啊愛。
不對,這不是愛情,這就是貨真價實的虐待,就是畸形的親密關系價值觀。但很多時候這些卻被全社會包裝成了愛情的一部分。
05
試想,遇害的吳某,在被妻子當眾扇耳光而根本不敢還手的時候;在被妻子大聲責罵只能小聲比比的時候;在被一而再,再而三提出“讓你媽去住地下室”這種侮辱人格的要求時,看到這樣的氣氛,這樣的宣傳,會怎么想?
作為一個男人,他肯定不會覺得是自己伴侶在對自己進行虐待,反而會覺得是自己無能。
還有更多男人也一樣,而且他們就算意識到了,往往也不敢承認。
事實上
根據(jù)英國媒體The Guardian的報道,有超過40%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是男性,但因為這些行為常常被警察以及媒體忽視。
——而正是因為全社會對這種反向暴力的不重視,乃至嘲笑,讓不少比較老實的男性至今生活在痛苦和絕望中。

像NBA退役球星基德這樣敢向公眾承認說自己被家暴的少之又少。
她(喬瑪娜)試圖完全的控制我,甚至會讓8歲的兒子到我更衣室里偷我的手機翻閱我的通信記錄。
她常常在我比賽的時候對我進行羞辱。
她在家里常常用家具砸我,稍有不滿就對我拳打腳踢。
十年了。

而且就算是大洋彼岸這樣一個身體強壯,事業(yè)有成的男人,在承認這件事后,在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是此起彼伏的“真不是個男人”,“怪不得軟”的聲音,男性在這件事上受到的輿論壓力可見一斑。
在某個專門為提供幫助的專業(yè)網(wǎng)站里有一個專題,叫做“幫助正被虐待的男人們,逃離伴侶的家庭暴力”,總結了男人為什么不逃的幾大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感到羞恥,得不到社會幫助幾點。
在生活里,“是不是個男人”這個詞組真是操縱男人的一句魔咒,你可以用它勸不能喝酒的人喝酒,不會打架的人打架,不敢搶劫的人搶劫,還能用它讓滿腹牢騷的人繼續(xù)隱忍過活。
無數(shù)男人為了證明自己是個“男人”,像“男人”一樣活著,卻一直意識不到其實這件事其實是沒有必要證明的。
06
這些年,在平權運動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女性敢于從一段控制性的,令人痛苦的關系中走出來。
前年12月的時候,我國也通過了第一部反家暴法,明確規(guī)定“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jīng)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均屬家庭暴力。
痛苦的女孩子得到了解放,當然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
但我寫這篇文章就是想提醒一下,還有40%的家暴發(fā)生在女對男的身上,其實男人也在被家暴,只是大多數(shù)人,包括吃瓜群眾,施虐者,乃至受害者都沒有意識到。
但既然人生而平等,那就沒有任何人應該被虐待,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都應該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都應該感受到安全。
無論受虐者是女人,男人,青少年還是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