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有效時長!考研人,拒絕無意義的“內耗”!
2024考研的一整年進程已經過半,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制定好了自己的計劃,正在按部就班的開展復習。在日常的復習備考過程中,或許看著身邊人披星戴月,又或許是看到網上的各種“14h學習經驗貼”,就會有一種感覺“如果你每天不學夠14個小時,感覺就考不上了”,可能就會極度焦慮起來。
當然,我們可以借鑒他人優(yōu)秀的學習經驗,但也要根據自身情況斟酌考量。絕對沒有“每天必須學多長時間才能上岸”這種說法,考研其實更多的注重的是學習的有效時長,如果只是堆積時間毫無意義。
什么是有效學習時長?
其實從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有效的學習時長。不是你每天待在圖書館、自習室多長時間,也不等于你坐在書桌前的時間,拋去你吃飯、刷手機、發(fā)呆,磨洋工,嘮嗑等等瑣事,每天真正用于學習的時間也就是你備考的有效時長。
在圖書館、自習室即使待得再久,如果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與學習無關的事,那就是一種無意義的堆積時間,就算你每天待夠14個小時,也會離上岸漸行漸遠。
避免時長焦慮!做好該做的就是滿分!
所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制定自己的學習時長計劃??磩e人每天學了多久,只會徒增焦慮,讓自己畏首畏尾。我們要時刻記得,考研最后并不關注你到底在圖書館待了多久,而更加注重你在有效時長內的復習效果!
01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
學久了難免會累,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發(fā)呆、看不進去題亦或是磨洋工的時候,就應該告訴自己:“該讓自己休息一會兒了”。休息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高效的休息,恰恰是你重整精神狀態(tài)的法寶,可以讓你更好的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
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多監(jiān)控自己的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無法集中注意力了,就適當進行休息。畢竟,我們追求的一直都是學習的效率!
02不一定非得“晚睡早起”
每天早上6:00起床,晚上11:00回寢室,這種披星戴月的日子確實很勵志,但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有的人起太早,就是沒精神,喝咖啡都沒用,那就不如讓自己多睡1~2小時左右,養(yǎng)足精神,才能更有學習狀態(tài)。
“熬大夜式學習”也比較常見,也確實很勵志感人,如果你是屬于“夜貓子型”,越晚越精神,那確實可以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復習。但是,如果你不是熬夜選手,困得都直點頭了,眼皮子都打架了,與其在這與你的生物鐘做對抗,不如快去睡覺吧!早點睡還能早點起來好好學習~
03少看多做
在備考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盡量避免過多關注別人的復習時長、效果,這樣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攀比和焦慮。與其看別人怎么樣,不如立馬開始行動起來,腳踏實地的學習來得實際!
最后,希望大家明白,只是單純堆積時長沒有意義!我們需要的真正有效的復習時長!真正的腳踏實地去復習備考!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卻可以控制當下的自己!
考研注定是一段艱苦的旅程,但既然做下了這個決定,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自己每天該做的,堅持下去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