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掌握的缺鐵9大表現(xiàn),缺鐵應該怎么補?
缺鐵性貧血被列為全球高發(fā)的四大營養(yǎng)性疾病之一,全球大約有50%的女童、20%的成年女性和40%的孕婦會發(fā)生缺鐵性貧血。在我國,7-12個月的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病率高達20.8%。

?
今天我們就從鐵缺乏的辯證→鐵缺乏的原因→鐵的補充來源→鐵的攝入量,逐一和大家講解鐵缺乏的診斷與營養(yǎng)干預。
01
嬰幼兒缺鐵的生理表現(xiàn)
1. 臉色蒼白、乏力、易疲倦、頭暈、耳鳴、心悸、氣促;
2. 精神行為異常: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異食癖(如喜吃泥土、煤渣、生米等);
3. 體力、耐力下降;
4. 易感染;
5. 兒童生長發(fā)育遲緩、智力低下;

?
6. 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缺鐵性吞咽困難;
7. 毛發(fā)干枯、脫離;
8. 指甲缺乏光澤、脆裂易裂,重者指甲變平,甚至呈反甲(匙狀甲)。
9. 缺鐵原發(fā)病表現(xiàn):黑便、血便、腹部不適等。
02
嬰幼兒缺鐵的原因
1.母親貧血/早產(chǎn)兒/雙胎兒/低體重兒
母親患有嚴重的缺鐵性貧血勢必會導致胎兒血容量降低,血容量和體重成正比,出生體重越低,體內(nèi)鐵的總量就越少,發(fā)生貧血的可能性就越大。
2.鐵儲存量消耗殆盡??
新生兒從母體所獲得的鐵通常可以滿足4~6個月內(nèi)造血之需,之后便依賴于外部攝取。對于早產(chǎn)兒/雙胎兒/低體重兒因為血容量的不足在2~3個月內(nèi)會提前消耗殆盡。所以,對于此類人群需要提前預防性補鐵。

?
3.生長發(fā)育對鐵的需求量增大?
隨著體重的增長血容量相應增加,生長速度愈快,鐵的需要量相對愈大。6個月后嬰幼兒對鐵的需求量比出生時提高了30倍,所以,此階段飲食和營養(yǎng)需要重點補鐵。
4.膳食中的鐵供給不足或吸收障礙??
母乳或牛乳中含鐵量相對較底(約<0.21毫克/分升),單純奶類喂養(yǎng)不及時添加含鐵輔食,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日常飲食中的鐵吸收率影響因素較大,加上飲食來源和攝入量的不足,大多不能滿足每日需求。
5.疾病導致鐵的消耗或流失過多??
長期感染性炎癥或過敏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都會造成鐵的消耗或流失過多,繼發(fā)缺鐵性貧血。
03
?
鐵的補充方法和攝入量
鐵的食物來源主要集中在動物內(nèi)臟、動物血和紅肉中、其次蛋黃、菌菇類、豆制品也有一定含量。

?
但因鐵的氧化還原反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吸收率,動物性食物吸收率約為20%~25%,植物來源吸收率一般低于10%,因此臨床建議,4-6個月的嬰幼兒需要做到鐵的額外補充。
小編推薦紐樂曼富鐵營養(yǎng)素,它采用小分子甘氨酸亞鐵、血紅素鐵、葡萄糖酸亞鐵等三重鐵源,結構更穩(wěn)定,吸收率更高,非常適合準媽媽以及嬰幼兒補鐵之用,也不易產(chǎn)生副作用。

?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不同年齡階段鐵的攝入量需要達到以上標準,才能滿足日常需求。

?
對于鐵的缺乏,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主要原因是鐵的飲食來源不足和吸收障礙。解決之道,可以在多選擇日常含鐵飲食的基礎上額外增加富含鐵的膳食營養(yǎng)補充劑,正常情況下足量補鐵4個月即可明顯改善孩子鐵缺乏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