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南極生物多樣性的新路線
澳大利亞作為距離南極最近的國家之一,其南極科學研究處于領先地位。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持續(xù)的氣候變化中,南極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筆者長期關注生物多樣性和南極動態(tài),將來自PLOS Biology的一篇最新研究成果的報道分享如下,供國內南極學界人士參考。本文僅代表作者所在的研究團隊的觀點,不代表“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平臺觀點。
圖片來源:肖恩·比爾斯頓(Shane Bilston) 如果溫室氣體繼續(xù)排放導致超過2°C變暖,那么到2100年帝企鵝等標志性的南極海鳥以及許多其他獨特的植物和動物將面臨滅絕、或物種數(shù)量大幅下降的風險。 目前新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具有成本效益和可行的管理策略,可以使幾乎所有南極洲的本地物種受益,并防止其中65%的物種大幅下降。這項研究在2022年12月22日發(fā)表在PLOS Biology期刊上,文章中首次評估了如何投資資源以造福南極陸地生物多樣性,以及哪些管理策略將提供最大的“收益”。 主要作者是來自昆士蘭大學(現(xiàn)為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的Jasmine Lee博士,來自澳大利亞南極司(AAD)的Aleks Terauds博士和來自澳大利亞聯(lián)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組織(CSIRO)的Josie Carwardine博士。他們是來自12個國家的團隊的一員,他們利用他們在生物多樣性,政策,物流,旅游和保護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來評估保護南極生物多樣性的管理策略。 Lee博士說:“我們單獨估計了10種管理策略的成本、可行性和效益。在不同的氣候變化情景下,到2100年氣候變暖大概在2°C左右?!? 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限制氣候變化(對南極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的“影響全球政策”是最有益的管理策略,但最不可行,因為社會政治氣候。最具成本效益的管理戰(zhàn)略是“盡量減少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改變人類行為,避免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實際影響。具體的人類活動管理也將是非常有益的,特別是在地方層面,比如“管理新的基礎設施項目”和“運輸管理”。對最多物種有益的區(qū)域管理戰(zhàn)略包括“管理非本地物種和疾病”、“保護物種”和“保護區(qū)”。 “如果人類無法緩解氣候變化,那么不考慮'政策影響',我們將所有戰(zhàn)略結合仍將使53-75%的物種分類群受益,”Lee博士說。 Terauds博士說,“南極洲已經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包括《南極條約環(huán)境保護議定書》提供的整體保護,保護本地物種的具體機制以及南極特別保護區(qū)系統(tǒng)。這項獨特的研究為將資源用于為南極生物多樣性提供最具成本效益的作用的戰(zhàn)略提供了詳細的路線圖。我們現(xiàn)在對風險最大的物種進行了詳細評估,并確定了我們可以采取的減輕這些風險的行動的優(yōu)先級。” 為了對不同的管理策略及其投資回報進行美元計算,該團隊使用了CSIRO開發(fā)的工具。 Carwardine博士說:“優(yōu)先級威脅管理工具(Priority Threat Management tool)結合了關于一系列管理行動的收益、成本和成功概率的科學和專家信息,以找到跨區(qū)域管理威脅的最佳投資。我們已經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尼西亞和現(xiàn)在的南極洲使用了該工具,為具有挑戰(zhàn)性的保護問題提供現(xiàn)實世界的解決方案?!? 該研究還表明:到2100年,一些物種可能會保持與現(xiàn)在類似的狀態(tài)。一些物種可能以犧牲其他物種為代價擴大其分布或豐度。這些物種包括某些類型的苔蘚(mosses)和藻類(algae),微生物墊(microbial mats),地衣(lichens)和巴布亞企鵝(Gentoo penguins)—— 唯一預計從氣候變化中受益的海鳥。 Terauds博士說:“了解物種對威脅的脆弱性以及不同的保護行動如何使物種受益對于指導有效的保護應對措施非常重要。這項研究表明,為子孫后代保護南極生物多樣性既需要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也需要繼續(xù)開展區(qū)域保護行動?!? 評估的管理政策包括: 一切照舊(Business as usual) 受損場地的修復(Remediation of damaged sites) 管理現(xiàn)有基礎架構(Managing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管理新基礎架構(Managing new infrastructure) 運輸管理(Transport management) 保護植被(Protecting vegetation) 保護區(qū)(Protecting areas) 保護物種(Protecting species) 人類活動(Human activities) 影響外部政策(Influencing external policy) 所有策略相結合(All strategies combined) 除“政策影響”以外的所有策略(All strategies excluding ‘policy influence’) 參考文獻: Lee, J.R., Terauds, A., Carwardine, J., Shaw, J.D., Fuller, R.A., Possingham, H.P., Chown, S.L., Convey, P., Gilbert, N., Hughes, K.A. and McIvor, E., 2022. Threat management priorities for conserving Antarctic biodiversity. PLoS biology, 20(12), p.e3001921. 編譯 | 開心 審核 | 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