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不拍戲就銷聲匿跡,不參加真人秀的他,打了多少明星的臉!
近期,“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張譯,在華表獎上現(xiàn)身,并且憑借《我和我的祖國》,擊敗張涵予,一舉奪下第18屆華表影帝寶座。
繼44歲的他,成為今年娛樂圈首個新晉頂流之后,憑借一個“拼盤電影”奪冠的張譯,再度成為了話題的中心。
然而,不同于其他明星,張譯沒有選擇“趁著熱度追擊”,而是在繁華過后,就開始“神隱”。
如同年初的《狂飆》大火之后,張譯沒有選擇像劇中演員那樣,瘋狂直播撈金,而是在流量巔峰,隱出眾人的視野。
不發(fā)微博,不接受采訪,就連《狂飆》的慶功宴也沒出現(xiàn)。
即便,在他的表演被詬病,“不如男配角張頌文”好,后來還?被曝出“戲霸”的黑料時,他也沒有出來為自己解釋半句。
甚至于,他隨后主演的新劇《他是誰 》,被狠狠抨擊“演什么都一個樣”時,張譯也是一聲不吭。
就像他說的:
“我是一名演員,并不是明星,我還不夠厚,經(jīng)不起太多的消費。”
他只想專心演戲,無意成為人們追逐的熱點,爭議的中心。
多年來,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不參加綜藝,也不參加真人秀,只是專心拍電影、電視劇。
而且,每次都是有戲時,才出現(xiàn)。沒戲時,就立馬消失。
以至于,此次,當張譯現(xiàn)身華表獎時,網(wǎng)友們說:
“太久沒見到張譯本人了,是活的,是活的,他出現(xiàn)了?!?/span>
那么,消失的這段時間,張譯去哪里了?
其實,又是馬不停蹄地進劇組拍戲了。
出道至今,張譯雖說已經(jīng)榮膺金馬、金鷹、百花、華表,影帝大滿貫,但他的身上,卻始終縈繞著一種緊迫感。
過去四年的時間里,張譯一口氣拍了16部電影。
組和組之間,最短只間隔半天。
緊緊纏繞著他的不止于此,還有對名氣的恐懼和不安。
曾經(jīng),一位主持人問張譯:
“總有影迷為你尖叫,那是什么感覺?”
張譯心虛地笑著:
“我覺得那聲音不屬于我,我就是一個假的?!?/span>
很難想象,一個堂堂的影帝,居然會說出這么沒氣場的話。
事實上,張譯的骨子里,藏著濃濃的自卑的底色。這和他的成名經(jīng)歷,密不可分。
01
張譯的自卑,來自于何處?
大概,是爆紅前,那漫長而煎熬的10年。因為長得丑,他嘗盡了人間辛酸。
當年,張譯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考入文工團。沒想到,因為長相在班級墊底,被同學們嘲笑“驢臉”,甚至還被笑話:
“就你,長這么丑的,還能進文工團,是我們招生標準降低了吧!”
這也就罷了,就連老師也對他毫不留情:
“我們班最不會演戲的,就是你了?!?/span>
就連好友沈騰,也說:
“如果我長成你那樣,我是絕不會在朋友圈或微博發(fā)自拍照的,要是有媒體發(fā)布我的照片,更會將它們統(tǒng)統(tǒng)銷毀?!?/span>
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讓張譯對自己的前途感到灰暗。
好不容易做好心理建設,鼓起勇氣去找個角色,卻再次遭遇導演的冷嘲熱諷:
“你根本不適合演藝圈,你演戲就是個死?!?/span>
任憑張譯再故作堅強,也扛不住接二連三的奚落,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合適當演員。
黑暗里,出現(xiàn)了一道光,那是張譯的女班長。
她欣賞張譯的樂觀、堅強,主動幫張譯補習,兩人就此談起戀愛。
張譯以為,幸運之神終于眷顧了他一次。
誰知,幸福過后是更深的冷寂。
當女班長將張譯帶回家見父母,女班長的母親毫不留情地說:
“那張臉,就像讓人一個屁股坐了似的?!?/span>
“就是十年、八年,也不會有出息?!?/span>
就這樣,張譯慘遭分手。
遭受打擊的張譯,陷入更深的迷茫。
后來,好不容易憑借打不死的“小強精神”,強撐著站起來,在團里跑跑龍?zhí)住?/span>
然而,盡管他總是積極準備,但無論怎么拼命演,總會出笑話。
這個時候,團里負責人又對他說:
“張譯阿,別折騰了,你沒有表演天賦?!?/span>
“安心工作,以后進辦公室做干事、寫公文吧?!?/span>
堅持了這么久,就要放棄了么?張譯徘徊過,卻不甘心!
既然毫無希望,何不放手一搏,反正也不會比現(xiàn)在更差了。
張譯突然想通了,于是一口氣打印了上百份簡歷,跑遍了上百個劇組,哪怕只能得到一個跑龍?zhí)椎慕巧?/span>
誰知,憑借張譯這張臉,跑龍?zhí)椎男〗巧珜λ麃碚f,都是一種奢侈。
輾轉(zhuǎn)多時,好不容易有一個演歷史英雄人物的機會,卻又在離證明自己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被換下了。
原因很簡單:
張譯長得太丑,英雄后人覺得不適合演他的先輩。
張譯大受打擊,卻依舊不死心。
他的簡歷,不斷加印,5年的時間,加印了上千份,跑了幾百個劇組。
拿到的角色,卻屈指可數(shù)。
張譯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是千瘡百孔,不過此時的他,已經(jīng)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2005年?,張譯好不容易得到《喬家大院》中,一個小雜役的角色,原本甘之如飴的他,卻被導員胡玫的一句話當頭棒喝:
“男演員28歲再不出來,基本沒希望了。”
張譯聽后,一陣冷汗。
彼時的他,已經(jīng)27歲了,一個像樣的角色,都沒演過。
一時間,張譯心急如焚,輾轉(zhuǎn)難眠。
他急需尋找到演藝生涯的突破口。
02
幸運的是,在28歲這年,張譯終于等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那年,張譯得知康洪雷導演,籌拍《士兵突擊》的消息之后,立馬提筆寫了一封3000字的信。
里頭密密麻麻是,自己能夠勝任劇中“許三多”的理由。
其實,張譯之所以想爭取這個角色,是有淵源的。
《士兵突擊》的前身,是話劇 《愛爾納突擊》,編劇正是張譯所在話劇團的同事。
當時,這部劇在團里排練時,張譯負責場記工作。
由于,心中有一個演員夢,所以張譯做場記時,將每個人物的角色都背得滾瓜爛熟,對劇本更是了如指掌。
不得不說,張譯這招劍走偏鋒,還真奏效了。
由于信中的言辭懇切,讓導演康洪雷深受感動,決定用他。
只是,沒給他許三多的角色,而是一個出演班長“史今”的機會,張譯對此甘之如?飴。
他將它當做職業(yè)生涯,最后一根稻草,緊緊抓住。
劇本,他看了又看。人物性格,他一再揣摩。
功夫不負苦心人,這部戲播出后,張譯火了。
史今退伍那段,笑著笑著就哭了,更是讓不少人記憶深刻。
熬了近10年,張譯終于迎來了演藝生涯的曙光。
在28歲的年華,比胡玫導演說的,晚了一年,他?及時坐上了一輛通往偉大前程的末班車。
只是,也許是煎熬的時間太長了,讓張譯始終對自己有一種不自信。
他總感覺,而今得到的一切,都是那么不真實。
觀眾的喜歡,讓他惶恐。
觀眾的追逐,讓他焦慮。
一次,張譯走在路上被一個女孩認出來,他一下子就慌了,拎?著手里的水果,就使勁地跑。
一個不小心,就撞到了墻,水果散落一地,摔個稀爛。
面對無數(shù)次的采訪中,面對那些他人的褒獎,張譯也總覺得承受不起,他總是說:
“不是我演的好,是劇本寫的好,導演拍的好,和我有什么關系呢?!?/span>
“換一個演員,他一樣是史今?!?/span>
他從不覺得自己演得好,總是把功勞都歸于別人。
對于名氣和贊譽,也總有一種不配得感。
不過,在演戲這條路上,張譯卻沒停止過。
隨后,他又陸續(xù)出演了《雪花那個飄》、《生死線》、《兵團歲月》等多部影視作品,事業(yè)走上了快車道。
2020年,張譯又在《八佰》中大放異彩,《金剛川》力壓吳京,并得到張藝謀的關注,邀請他出演電影《紅海行動》。
這部電影一舉奪下36億票房,張譯又大火了一把。
此后,張藝謀又邀請張出演譯《滿江紅》、《懸崖之上》、《狙擊手》,部部出彩。
張譯,從此邁向了“百億票房先生”之路。
03
也許是一切來的太不容易,原本只要有個“跑龍?zhí)住钡慕巧透手?飴的張譯,竟在不知不覺中,開啟了“戲瘋子”的道路。
為拍攝《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角色,張譯不管是拍戲還是休息,都瘸著腿走路。
結(jié)果,等到戲拍完,張譯的左腿也比右腿,瘦了2厘米。
為拍攝《紅海行動》,張譯在一場爆破戲?中,腳踝完全斷裂。
然而,因為擔心影響劇組的進度,張譯不僅拒絕做手術,甚至連石膏都不打。
他強忍著痛苦,在片場“沖鋒陷陣”。
后來,拍攝《一秒鐘》,張譯為詮釋出勞改犯的瘦骨如柴,一天只吃一根黃瓜。
短短46天內(nèi),他竟暴瘦了20斤,最低時,體重只有110斤。
在拍攝《懸崖之上》時,其中有一場電擊的戲,導演張藝謀提出,可以用替身演員,張譯拒絕了,真的接受了電擊。
這樣的意志力,真是非常人能比。
憑借著這樣“不要命”的拍戲精神,張譯的演藝生涯交出一張張滿意的答卷。
先是在2014 年,憑借《親愛的》,一舉斬獲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而后,又在2017年,憑借《雞毛飛上天》,榮獲白玉蘭獎和金鷹獎雙料影帝。
加上最近憑借《我和我的祖國》,斬獲的華表獎影帝,張譯已經(jīng)是國內(nèi)重磅級獎項的大滿貫得主?了?。
04
也許是年少時經(jīng)歷過太多挫折,至今已然是多個影帝寶座傍身的張譯,卻始終不改自卑的底色。
甚至,面對太好的評價,總會讓他感到不真實,甚至焦慮。
在他內(nèi)心始終縈繞著一種“不配得感”。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譯說:
“因為害怕繁華消逝的蒼涼,所以寧愿保持低溫?!?/span>
畢竟,鼎盛時期有多熱鬧,衰敗的時候就有多凄涼。
所以,張譯總是在拍完戲之后,就自動退隱。
他無意成為萬眾的焦點,只想踏踏實實的拍戲。
他不想體會那種大起大落的輪轉(zhuǎn),只想穩(wěn)步向前,一步一腳印。
不過,即便能保持低溫,不浮躁。
張譯內(nèi)心,也永遠有一種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的焦慮。
出道多年來,哪怕已經(jīng)登上了榮譽的頂峰,他也始終馬不停蹄地拍戲,不知疲憊。
4年時間,就拍出16部戲。
自卑有時候,也并不是壞事,他能讓人保持清醒 ,讓人?更?聰明?地?面對?榮譽?。
就像,張譯。
因為自卑,他始終把自己看得很低。功成名就也不浮躁。
因此能夠沉下心拍戲,演藝事業(yè)也越走越遠。
正如他所說:
“自卑的人,才會比較少說話,然后把自己的能量,都集中爆發(fā)在表演那一剎那。”
很多人,或許正如曾經(jīng)的張譯那樣,起點不高、過程曲折、一路受盡嘲笑和白眼。但是,縱然生命卑微如雞毛,也可以飛上天。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