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師的一次對話
不管你適合不適合搞學術,起碼你研究生在我的指導下不會讓你延畢。不過你能想到這一點已經(jīng)是進步。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搞學術?
20~30天時間,在目標研究領域,找10篇5年以內(nèi)引用量還算不錯(也可以直接偷懶找高引)的文章,然后試著去回答以下十個問題。引用量還算不錯(也可以直接偷懶找高引)的文章。
然后試著去回答以下十個問題。
基本上可以分為air,pro,max
你是否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20~30天)讀完這十篇文獻(相當于每天0.5篇或1/3篇)
是:具有基本的意志力和定力,這是一位合格的基礎素養(yǎng)
否:Air,Pro,Max,Pro,四個層次
你是否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20~30天)讀完這10篇文獻?
是:具有基本的意志力和定力,這是一位合格研究生的基礎素養(yǎng)
否:讀文章是搞科研的第一要義,沒有持續(xù)的輸入,很難有大的輸出,如果你連一篇都讀不下去,慎重。
是:在完成該任務的過程中,你是否提前制定了讀文章進度表,并嚴格執(zhí)行?
否:具有相對長久的規(guī)則和執(zhí)行能力
在完成該任務的過程中,你是否提前制定了讀文章并嚴格執(zhí)行。
是:具有相對長久地規(guī)劃和執(zhí)行力,有助在讀研期間有條不紊地推。
Q3:
Q4:文章中可能會涉及一些公式推導,原理分析你是否還能手推公式,并且會議起本科相親的課程知識
是:專業(yè)基礎扎實,數(shù)學基礎過硬,知識運用的肌肉記憶。
Q5:在讀文章的過程中,你是否會主動圈圈點點,并能夠形成一份文獻閱讀報告
是:具有學習和學習習慣和總結能力,還是那句話,輸入決定輸出,而讀讀并不代表輸入,必須將文章掰開嚼碎,才能真正融入自己的知識
Q6:在讀文章的過程中,你是否能對文章的方法結論提出新
Q7:針對這些新問題是否萌生出探索?包括但不限于繼續(xù)其他文章,動手做實驗驗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