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萬家中國日料店,即將迎來“倒閉潮”?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引發(fā)爭議,作為與日本美食深度綁定的日料店也因此被卷入漩渦中。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者:簡煜昊,編輯:方圓。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后,8月25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最新發(fā)文,表示將加大水產品食品安全監(jiān)管及食鹽價格監(jiān)管力度。
此前中國海關總署、香港及澳門特區(qū)政府均已表示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核污染水引發(fā)的“搶鹽囤鹽”或是消費者緊張情緒的一個縮影,對于餐飲業(yè)而言,考驗可能才剛剛開始。

營收下降1/3、客流減少50%,
多家日料店表態(tài):停用日本產食材
對于日料店來說,核污染水排海帶來的沖擊,顯然更加直接。
“天河店今天的營業(yè)額降了三分之一?!盰i DAO壽司的負責人對紅餐網表示,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出來后,門店受到了不小影響,不過該負責人強調目前使用的都是國貨。
廣州另一家中端日料店主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稱,進入8月,客流量比起6、7月減少了50%。
在北京,一家名為漁藤的日料店對媒體表示,自從日本曝出核污染水新聞后,還沒等排放的時間和細則出臺,店內的刺身等生食生意,較之前已經差了很多。
不過,與“搶鹽囤鹽”的恐慌緊張心理類似,也有消費者擔心日后海產品受到影響,趕著來最后消費一波。
同樣處于廣州核心商務區(qū)的半藏壽司店,盡管晚市時間仍有顧客在排隊,但一位正用餐的消費者向紅餐網表示,自己是抱著“趕上末班車”的心態(tài),才決定今天來吃日料的。
類似的場景也發(fā)生在上海多家日料店。根據梨視頻報道,24日晚上海楊浦區(qū)一家日料店要等位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長寧區(qū)的一家日料店晚間8點左右仍在不斷翻臺。
前來消費的顧客表示,因為覺得現在的海鮮還是安全的。

△半藏壽司店內,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在社交平臺上,#中國日料店會大批量倒閉嗎#的相關話題沖入微博熱搜榜,在新浪新聞發(fā)起的投票之中,選擇“再也不去日料店”的用戶超過了28.1萬。
當下就表明再也不吃日料,再或是趁著核污染水的影響尚未完全波及的空檔,抓緊時間去消費,無論哪種情形,都預示著日料店要結結實實迎來一波沖擊了。
對此,一眾國內日料品牌也紛紛第一時間回應食材來源問題。
? 8月24日,美心集團旗下元氣壽司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自今年3月日本公布核污水排放計劃開始,已啟動停用日本食材的計劃,逐步替換掉日本食材。
? 從7月開始,元氣壽司所有門店已經沒有使用日本海產,而是改用國產和外國安全海域的食材。
? 日本回轉壽司品牌壽司郎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當前大部分食材來自日本以外世界各地,日本產地部分會盡快聯系其他產地供應。品牌將嚴格按照海關規(guī)定,停止進口日本食材。
? 大雄壽司發(fā)布聲明稱,公司采用的均為正規(guī)渠道采購、符合安全規(guī)范的食材,并未使用福島等十個都縣的產品。
? 摩打食堂則發(fā)文公示了主要原材料的產地,并表示即日起停用所有日本原料。
此外,包括連鎖日料餐廳鳥劍居酒屋、桃太郎洋風料理、夏樹壽司等在內的多家餐飲企業(yè)均發(fā)表聲明,或承諾絕無使用日本進口產品和原料,或聲稱已經更換了進口渠道。

△圖片來源:各家日料店的公告截圖
受到波及的還有上游供應鏈企業(yè)。在核污染水排海消息放出后,也有不少消費者質疑,海鮮等水產制品還安全嗎?水產相關企業(yè)的水產品主要來自哪里?
對此,中水漁業(yè)、百洋股份、國聯水產等多家上市公司作出回應。
百洋股份表示,目前主營業(yè)務為飼料與飼料原料、水產食品加工、遠洋捕撈,公司產品和作業(yè)范圍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影響有限;獐子島回復投資者稱,會嚴格執(zhí)行國家關于水產品進口的相關要求;國聯水產則表示,目前國際采購的原料以南美白對蝦為主,主要采購自南亞、中東地區(qū)等。

調整產品、尋找替代品,
高端日料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
日本農林水產省漁業(yè)白皮書數據顯示,2022年日本海鮮出口第一大目的地是中國,占總金額的22.5%,也就是6.04億美元。中國香港則排名第二,達到19.5%。
據香港文匯網的報道,香港餐飲聯業(yè)協(xié)會會董、日式餐廳負責人陳強表示,在日本未排放前,已有不少食客對日本食物失去信心,預料未來生意額將大跌近七成。
而在中國內地市場,相關影響也在核污染水正式排放之前已經開始顯現了。
今年7月7日,中國海關總署曾發(fā)通知表示,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10個縣(都)食品。且將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qū)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實施100%查驗。
在通知發(fā)出之后,不少日料門店或是替換掉整條供應鏈,或是減少使用進口的水產品。
榕島日式料理的主理人陳一一對紅餐網表示,早在今年6月,門店已經在適當調整使用日本進口水產品的比例,且目前已經將庫存中的剩余日本水產品返還給了供應商。

△圖片來源:榕島日式料理店朋友圈截圖
佛山一位不愿具名的水產供應商麥子(化名)也向紅餐網證實,在核污染水正式排放之前,已經陸續(xù)有門店將此前購買的日本水產品退還。
“我們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麥子表示,自己和不少店家在7月就達成了共識,退還的貨品都在計劃之中。
據了解,目前國內日料店進口的日本水產品分兩種,冰鮮品與冷凍品。普通日料店用冷凍品居多,而中高端日料店對于冰鮮品的需求要更多。
上海赤坂亭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游忠旺告訴紅餐網,早在今年7月,國家宣布加強對進口水產品的質量檢測時,就已經有不少高端日料店受到了沖擊。
“檢測時間一般需要3-7天,這會讓門店無法確認鮮魚到店后是否還能保持相同品質?!庇沃彝硎?,很多高端日料品牌只能被迫放棄從日本進口冰鮮品,尋找品質相當的替代品。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不過,對于以新鮮生魚為核心食材的中高端日料店而言,改用其它地區(qū)的食材可能還要面臨客群消費理念的教育問題。
上海傳道餐飲定位品牌全案公司合伙人黃光堯對紅餐網表示,中高端日料大多采取預約制,板前(即日料主廚面對面服務)對消費者影響非常大。“換食材這件事,也取決于板前個人魅力,是否強大到可以影響消費者的判斷?!?/p>
未來3-6個月,
日料餐廳可能要經受更大的考驗
核污染水對于國內日料餐飲消費的影響還在不斷發(fā)酵中,游忠旺表示,未來3-6個月,日料餐廳可能要經受更大的考驗。
對于未來何去何從,多位接受紅餐網采訪的經營者也表示,仍然在觀望中,目前并不愿意展開細說。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日料店數量有近8萬家。但事實上,過去幾年,日料行業(yè)在國內的發(fā)展不算太順利。根據紅餐大數據,2019年以前,日料在我國的市場收入逐年上漲,2019年市場規(guī)模已經接近1000億元;到了2020年,日料市場規(guī)模開始下降,僅有797億元;2021年,我國日料市場規(guī)模開始有回升,達到895億元,但2022年又降至733億元。

疫情期間,受限于食材與“現做現吃”的規(guī)則,主打生鮮刺身的日料門店普遍經營承壓。
像北京新發(fā)地農貿市場的“三文魚危機”就曾一度引發(fā)了“日料恐慌”。
2020年6月12日,相關部門在北京新發(fā)地農貿市場一塊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病毒。事發(fā)后,北京主要商超即刻下架了所有的三文魚。當時有日料老板告訴紅餐網,當時已到貨的三文魚要么丟掉,要么做成員工餐自我消化,日料恐慌導致門店生意迅速下滑。
另外,“以次充好”的丑聞也曾讓中高端的日料市場陷入困境。
2021年,據媒體報道,人均200+知名網紅日料餐廳將廉價的美國金標和牛充當澳洲M8級和牛,用比目魚代替鱈魚。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而此次的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在中國飯店協(xié)會日本料理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趙剛看來,或能成為倒逼國內日料行業(yè)進步的機會。
趙剛對紅餐網指出,此前一些中高端日料店過于依賴日本進口食材,并以此抬高身價,認為無論賣多貴顧客都會接受,忽略了自身硬實力的打造,引發(fā)行業(yè)不良風氣。
在他看來,日料食材本身也講究“季節(jié)性”,中高端日料店可以去尋找中國國內的特色食材,并加以應用,這或許是一種破局之道。
封面圖來源:紅餐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