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堂·論阿膠膳食】阿膠白切雞
有宋三百年,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市民文化繁盛,當時世界第一大都會,繁華富庶無與倫比的汴京城,實為周這樣一個茶葉小販出身的帝王所奠基。 四代君王承前啟后,歷時半個世紀,才終于在李唐帝國的廢墟重建了一個昌盛王朝,結(jié)束了兵戈連綿、黎民饑饉的百年亂世。
唐朝滅亡后,五代亂世,兵戈四起,民不聊生。有個家境貧寒的小孩,名叫柴,十二三歲就走南闖北,販賣茶葉。他聰明伶俐,能言善辯,替他的姑父郭賺了一大筆錢。郭是個將軍,喜歡柴的機智能干,便收他為養(yǎng)子,讓他改姓為郭,從此,他一直到生命終點
相傳,柴在后周宮廷最愛吃的一道美食就是阿膠白切雞,這與他兒時的經(jīng)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柴的父親從前是一個讀書人,早年苦讀寒窗覓得一官半職,卻終因受不得官場黑暗,乃棄官務(wù)農(nóng)。他樂善好施、性格豪爽,又有文化,所以深得村民擁戴。柴生活清貧,年過半百,膝下無兒。這年中秋又到,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決定殺只母雞,一來祈天保佑早生貴子,二來打打牙祭。妻子剛將母雞剝洗干凈端進廚房,忽然窗外有人呼嚎哭喊。原來是小孩貪玩燈籠釀火災(zāi)。時值秋高氣爽,一些村民的家財眼看要化作灰燼。柴二話沒說,揣起一個水桶就沖了出去,他的妻子也跟著去救火。
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火勢很快得到了控制,并最終被撲滅。柴回家時灶火已熄,鍋中水微溫。原來妻子走得匆忙,只在灶中添柴,忘放佐料和蓋上鍋蓋。而鍋中光雞竟被熱水燙熟了!于是,白斬來吃。白切雞做法是水開時需開蓋澆淋雞體致剛熟,不加佐料。
后來柴榮做了皇帝,整日忙于國家政事,身體頻頻抱恙,人越是在虛弱的時候,越容易想念起往日的安穩(wěn)時光,即便這時候,柴依舊讓御膳房烹飪白切雞,皇后符氏特意命御廚將熬制的阿膠湯浸泡白切雞,令柴吃到了醇香又滋補的阿膠白切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