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配合默契兩線出擊,印軍腹背受敵傷亡慘重,輪到我方提條件了

作者:刺客
自從和美國攀上“親戚”關系之后,莫迪政府的領土擴張野心變得越來越膨脹,前段時間居然對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三個鄰國同時發(fā)起邊境摩擦,結果損兵折將,還把印度陷于四面楚歌的困境。時至今日,除了印尼邊境稍微平靜下來之外,中印和印巴邊境的緊張局勢仍然在持續(xù)。
很顯然,新德里發(fā)起挑釁時有眼無珠選錯了對象,同時惹上了中國和巴基斯坦這對鐵桿兄弟,注定印度必須為自己的挑釁行為付出慘重代價。據環(huán)球網最新消息稱,印度和巴基斯坦13日在印巴克什米爾地區(qū)實際控制線附近,爆發(fā)數月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炮戰(zhàn),導致印方傷亡慘重。
據悉,炮戰(zhàn)從當天凌晨一直打到傍晚,有印度政府官員告訴路透社,在此次印巴邊境沖突中,印方一共有3名士兵和1名邊防警察、還有6名平民喪生,巴方則有4名平民在炮戰(zhàn)中喪生。
單從此次沖突的結果來看,印度顯然又吃癟了。這已經不是這個月印軍在克什米爾地區(qū)第一次吃虧,在之前的8日,還有3名印軍士兵在與武裝分子的交火中喪生。另外,同樣還是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一名印軍上校日前因頭部中彈身亡。
巴鐵之所以在與印軍的交火中取得優(yōu)勢,來自中國的軍事支持僅僅只是當中的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當前印度為了應對中印邊境緊張局勢,大量的精銳部隊和先進武器裝備,都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qū)。
相比之下,部署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印軍部隊,由于物資補給和武器彈藥嚴重不足,導致駐扎在該地區(qū)的印軍缺乏斗志,軍人因壓力太大而自殺的悲劇屢屢發(fā)生。所以說 ,印軍在印巴邊境沖突中屢屢吃癟,就是莫迪當局挑起多處邊境爭端咎由自取的結果。
事實上,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qū)的印軍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兒去。他們擁有兵力上的優(yōu)勢,在物資補給方面也有優(yōu)先權。不過,他們所要面對的卻是連美國都要忌憚三分的中國,所面臨的壓力一點都不比部署在印巴邊境的部隊小。
據環(huán)球網報道,在剛剛結束的中印邊境軍長級會談期間,面對印方執(zhí)行脫離接觸的訴求,我方提出一個前提條件,要求印方必須撤走班公湖南岸非法越線人員,中方才考慮在辦公湖北岸脫離接觸。
中國之所以會對印方提出這一條件,是因為印軍一直都不老實,據印度國防部公布的消息稱,不久前,數千印軍士兵連夜越境,占領了爭議地區(qū)的一處山頭,并建立陣地準備永久盤踞,導致原本逐漸穩(wěn)定下來的邊境局勢,再度陡然升級。
不過,印軍的挑釁最終還是付出慘重代價,除了今年6月份在加勒萬河谷沖突中傷亡慘重外,日前,國內媒體援引著名時事評論家金燦榮教授的評論,稱我軍在不方便動用武力奪回被印軍越線占控山頭的情況下,使用微波設備朝山上發(fā)射微波,導致一些印軍人員喪失戰(zhàn)斗力,只能從山頭撤離,我軍隨后奪回被占控的陣地。
巧合的是,在我軍驅趕越線占控印軍的同時,巴鐵那邊也與印軍爆發(fā)大規(guī)模炮戰(zhàn),是不是中巴兩國早就計劃好的聯合行動,我們不得而知,但中巴兩國在應對邊境沖突的這種默契度,對印度而言絕對就是一個噩夢。
畢竟,現在的印度已陷入兩線作戰(zhàn)困境,根本就別指望能在與中巴兩國的邊境沖突中獲得任何好處,相反,印軍卻因為顧此失彼而陷于更為被動的境地。所以說,莫迪政府如果還妄想著繼續(xù)扛下去的話,結果只能讓印度付出更多的代價。
由此可見,我方給印方提出脫離接觸的前提條件,也僅僅只是維持兩國原先的實際控制線,并不想多要印度的一寸土地。這對印方而言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莫迪當局明智一點接受中方的條件,非但可以讓前線印軍不用再受這份罪,同時還可以節(jié)省大筆軍事費用,用于應對國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