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蔥日食記”——蔥燒海參:尋味經(jīng)典魯菜的前世今生!

蔥燒海參是中華特色美食,魯菜經(jīng)典名菜,從山東源入,以水發(fā)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后無余汁,后來做法傳入河南,成為河南地區(qū)特色菜肴,今兒,小蔥就和大家一起解密蔥燒海參的前世今生!

蔥燒海參的歷史由來:
真袁枚《隨園食單》亦載有:“海參無為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庇需b于此,北京豐澤園飯莊老一代名廚王世珍率先進行了改革。他針對海參天性濃重的特點,采取了“以濃攻濃 ”的做法,以濃汁、濃味入其里,濃色表其外,達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的效果。

再到近代,魯菜多推崇海參,蔥燒海參也是魯菜的代表菜品之一。

河南的蔥燒海參由來已久,這與海參曾是宮廷菜的身份息息相關。在河南,有九朝古都的洛陽,也有七朝古都的開封,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海產(chǎn)干貨源源不斷進貢到河南。

很多御廚傾盡全力研制海參的烹飪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海參菜系流傳到官府,再到民間酒樓茶肆,自然也到了尋常百姓家。

于是早在清末民初,在開封的又一新、洛陽的真不同、新鄉(xiāng)二合館等,其頭牌菜中,蔥燒海參是壓軸的角色。
蔥燒海參的家常做法:

原料:水發(fā)海參1000克。
調(diào)料:精鹽2克,大蔥105克,味精3.5克,青蒜15克,濕淀粉10克,姜末5克,雞湯700克、姜汁27.5克,糊蔥油50克,白糖27.5克,熟豬油150克(約耗75克),醬油12.5克,紹酒15克。
具體步驟:
1、將水發(fā)嫩小海參洗凈,整個放入涼水鍋中,用旺火燒開,約煮5分鐘撈出,瀝凈水,再用300克雞湯煮軟并使其進味后瀝凈雞湯。把大蔥分別切成長5厘米的段和末。青蒜切成長3.3厘米的段。
2、將炒鍋置于旺火上,倒入熟豬油,燒到八成熱時下入蔥段,炸成金黃色時炒鍋端離火中,蔥段端在碗中,加入雞湯100克、紹酒5克、姜汁2.5克、醬油2.5克、白糖2.5克和味精1克,上屜用旺火蒸1至2分鐘取出,潷去湯汁,留下蔥段備用。
3、豬油加炸好的蔥段 、海參、精鹽、清湯、白糖、料酒、醬油、糖色、燒開后移至微火煨兩到三分鐘,上旺火加味精用淀粉勾芡,用中火燒透收汁,淋入蔥油,盛入盤中即可。
蔥燒海參雖然源于魯菜,但是如果說知名度還是應該在河南的更是知名,不過,中國很多名菜都是這樣,也許這正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食物流轉(zhuǎn)的快的原因吧,中華飲食博大精深,還有值得我們探索的地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