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生活方式:讀閒書,交高人,見世面
明代的陸紹珩寫到:
“一願讀盡世間好書,二願識盡世間好人,三願看盡世間好風水?!?/p>
人生在世,沒有誰的生活不煩惱,你要自己去尋找解藥。
最好的療愈,是讀閒書;最寶貴的機遇,是交高人;最高的境界,是見世面。
讀閒書
老樹畫畫曾說:
“喫茶讀閒書,聽雨看花落。念從心頭起,風從眼前過?!?/p>
少年時,讀書為增長見識;
老年時,讀書可修身養(yǎng)性。
作家梁曉聲,曾獲得茅盾文學獎。
他頗愛讀閒書,到了40歲依舊花大量時間看閒書。
在《聊齋》中,梁曉聲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讀懂鬼怪背後的情感,於是自己寫了一本《鬼狐啟示錄》。
許多人覺得《白蛇傳》只是個愛情小說,他卻從中看見了希臘英雄一樣的悲劇主義。
梁曉聲認為,一個人的心靈發(fā)育史,一定跟他的閱讀史有關,不必抱著功利主義去讀書,而是盡可能地看不同種類的書籍。
昨夜睡覺遲,早起聞書香。
閒書有鹹味,開卷飯桌旁。
書是人生的避難所,你可以拋下所有煩惱,沉浸在:星空的廣闊,文人的心胸,歷史的淵源。
愛讀書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原本難熬的兩三個小時,只要打開一本閒書,便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而一個人的專注力、忍耐力,正是在看書中慢慢提升的。
相比起看娛樂視頻,讀書才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
作家亦舒曾經(jīng)寫道:
“讀那麼多書幹什麼呢?
就是在要緊關頭,可以憑意志維持一點自尊:人家不愛我們,我們站起來就走,無謂糾纏。”
餘生,心無雜念,只讀閒書。
交高人
古人有言:
“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遊,則日生邪情?!?/p>
一位高質量的朋友,勝過一群聒噪的狐朋狗友。
春秋時期,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他們彼此信任,合夥做生意。
年底分紅,管仲總是多拿一部分錢,鮑叔牙知道管仲家裡窮,從來沒有指責他貪心。
在一次逃跑途中,管仲差點誤殺齊桓公,惹來滅頂之災。
鮑叔牙卻對齊桓公說:“管仲的智謀遠遠超過我,你應當請他做宰相?!?/p>
齊桓公說:“他曾經(jīng)要殺我,你卻要我請他做宰相?”
鮑叔牙解釋到:
“這不能怪管仲,他只是聽從主人的命令。
管仲寬厚愛民,善於治理國家,制定禮儀,這些都是我做不到的?!?/p>
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建議,便任用管仲,沒過幾年,齊國就迅速強大了起來。
後來,管仲感慨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
真正的高人,亦師亦友,有著深遠的智慧,和不俗的品格。
危難時,助你逢兇化吉;困厄時,幫你轉敗為勝。
俗話說:“近賢則聰,近愚則聵?!?/p>
人與人之間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
遇小人,花言巧語時,拉你陷入深淵。
遇貴人,闊步高談間,為你帶來新知。
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去。
人生在世,既要修煉自己,也要結交高人,路才能越走越遠。
見世面
《小婦人》有一句話:
“女孩就是要見見世面,才能決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p>
在這本書中,女主角喬,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
她生性灑脫,喜歡看書寫作,常常帶領姐妹們一起演話劇。
因為父親在遠方參加戰(zhàn)爭,家裡沒有收入,喬嘗試寫小說賺錢,幫母親分擔重擔。
當時,大家都覺得女孩應該早點結婚,只有嫁入豪門,才能改變命運。
喬很討厭這種觀點,她拒絕了富家公子的告白,獨自去紐約求學。
?
她說:
“女性,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也有遠大志向和天賦。
我受不了人們說,女人生來就是為了結婚的?!?/p>
在紐約,喬認識了巴爾教授,學習德語,結交新朋友,不斷開闊視野。
與此同時,她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儘管一次次投稿失敗,她依舊堅持了下來。
最後,喬的小說被出版商看中,不僅賺取了一大筆稿費,還創(chuàng)辦學校,實現(xiàn)了真正的自由。
見過世面,知道天高地厚,才能懂得人情世故。
嚐過甜苦,明白人世滄桑,才能辨別是非黑白。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不要被別人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去體驗、去經(jīng)歷,才不算白來人間一趟。
當你見的世面越多,心胸也就越寬闊,不會輕易為雞毛蒜皮而煩惱。
一個人的閱歷和經(jīng)歷,比任何財富都值錢。
聽過一個定理,當你把20%的核心事情做好了,剩下80%的問題會迎刃而解。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抱怨和吐槽上,不如認真對待每一段時光。
越是窮途末路,越要勢如破竹,荊棘裡會開出花來,泥潭里也有詩意。
願我們都能活在當下,多讀書、交高人、見世面,一邊向下紮根,一邊向上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