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知識的豐富程度和是非辨別能力
人類知識的豐富程度和是非辨別能力;
知識是知識,
是非是是非,
有知識而沒是非的,多的是。
是非是是非,
知識歸知識,
有是非而沒知識的,也不鮮見吧。
是非是一種論斷,
是人類心意的論斷,
是非就像樹木,有曲、有直,
直的是材,曲的無用。
在實用的角度上,彎曲的木頭就是沒用,沒用就是沒用,不必廢話;
在某種哲學的關照下,曲的有自己的用性,什么用性呢?他們叫“無用之用”。
筆者也不好評論這些了。
人家都這樣說了,你總不能把他說死吧?
君子有容人之量,后必有喜事。
人類知識的領域,現(xiàn)在可是比任何以前的時代都更加拓寬了,
火星也登了,
大眼睛也設立了,
空間站也很好了。
太空望遠鏡天天望,
通訊衛(wèi)星天天忙,
地面基站天天轉,
這像是什么呢?
筆者胡說的,讀者你說,這像不像一個許多小動物和電力工業(yè)品架構的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有仿生眼睛,一個人類負責其一個細胞運行;
有耳朵,聽的聲音跨越各個波段;
有嘴巴,呵氣成波、吐丸成彈;
有意志,群體意志就是它的意志;
當然咯,這是筆者對空天網絡的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其實啊,這不就是超人嗎?
科技已經把人類推進到一個宏觀機器人的樣子,
但是人類的是非觀還跟五千年前一樣。
這是為什么呢?
筆者認為,人類雖然是高級哺乳動物,但是,也是動物;
動物,有直觀的表達,人類永遠不能脫離動物的那種直觀動作,
什么直觀動作呢?
1.給你一個眼神兒,你就明白來去;
2.用“手掌”拍拍你脖子,你就明白大??;
3.給你一聲吼叫,你就得馬上采取行動。
… …
直觀的動態(tài)和聲音,表達最簡單的意思,所有的問題都在一切磋中化解。
什么意思呢?做出來的是實在的,說的近乎吹的。
說的好聽點,君子重乎行,慎乎言。
說完動物,人類呢?
人類還是有特異的東西的。
人類首先有羞恥心,就產生了虛偽;其次有耐性,就產生了知識;有了勞動,就有了剩余。
他們越造越精,越走越遠,
分術別科,百種不一,
所以,自命“超脫物性”,化虛化無。
謂其,何嘗不是一種局限呢。
但是,社會性總能成功地把人們從完美的獨立中拉回來,或者,確切地說,拖回來。
看見別人舒適,自己也會感覺舒適,
看見別人悲傷,自己也會感覺悲傷。
同一桌吃飯的人,
有一個哭哭啼啼,大家都吃不好。
同一個宴會,
有一桌人打起來,大家都不喜悅。
所以,人的社會性,或者說,聰明的鳥、獸、魚都有社會性,
這是自然界賦予我們的本能。
與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有擴音器和放大鏡。
就是口口相傳的媒介、觀察者的解讀。
動物的最大矛盾是吃和被吃,
人類的矛盾有最大的嗎?總是按倒葫蘆、瓢又起。
人和人,自然人之間也是這樣。
本來,語言是促進溝通的東西,
但是卻造出幾百種語言,每個語言又分幾百種方言,這不是人性嗎?
所以,人類知識的豐富程度是一回事,是非又是另一回事,人類對是非有沒有辨別?
有啊,但是呢,
辨別能力又是另一回事兒。
辨別能力強是人類的優(yōu)點吧?是啊,但是呢!
知道卻不說又是另一回事兒。
這樣呢,人類重新回歸了物性,以“不言不說”的德性,進入到一種新的獨立狀態(tài)。
這種新的獨立狀態(tài),也許仍舊不能脫離人類的社會性,我是說在斷裂的時空中。
關鍵字:時空、人類、天文、動物、社會性、勞動、知識、羞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