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休克如何搶救?
*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春戨之家
過敏反應是由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參與的急性反應,可累及皮膚黏膜、呼吸、心血管等多個系統(tǒng)。接觸致敏原幾分鐘到數(shù)小時內出現(xiàn)皮膚黏膜系統(tǒng)癥狀(如皮疹、唇舌紅腫等),且存在胸悶、氣短等呼吸系統(tǒng)和/或持續(xù)的胃腸道癥狀,和/或血壓下降,則定義為嚴重過敏反應[1]。過敏性休克是臨床常見的嚴重過敏反應,若救治不及時,死亡風險極高。
致敏誘因和過敏反應分類
攝入致敏食物、藥物,昆蟲叮咬等均可導致過敏反應(見圖1)。對花生過敏者,一旦攝入100μg的花生蛋白即可引發(fā)過敏反應[2]。在美國,約0.5%-3%的人群因膜翅目類昆蟲叮咬而出現(xiàn)過敏[3]。

圖1
在臨床,除造影劑、青霉素外,神經(jīng)肌肉阻滯劑、阿片類鎮(zhèn)痛藥同樣有導致過敏反應的風險。
表1?Gell和Coombs將過敏反應分為4種[4]

過敏反應主要是由IgE介導的I型變態(tài)反應。當人體對致敏原產生的嚴重過敏反應,并伴隨外周循環(huán)灌注不足時,即稱為過敏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的治療要點
過敏性休克可在數(shù)分鐘內發(fā)生,即刻識別、快速搶救是治療的“精髓”。除予以過敏者生命支持,合理使用急救藥物尤其重要。過敏性休克的治療要點如圖2所示。

圖2
休克體位:將患者置于仰臥位、雙腿抬高,有利于靜脈回流,改善心臟和大腦的血供。
液體復蘇:一般推薦20ml/kg的補液量,但應根據(jù)患者血壓等情況調整。
腎上腺素具有激動α受體和β受體的藥理作用。當其激動α受體可收縮皮膚黏膜、激動β1受體可興奮心臟、激動β2受體可擴張支氣管平滑肌。因此,腎上腺素是治療過敏性休克的“基石”。
抗組胺藥:可收縮皮膚黏膜血管,緩解皮膚潮紅、皮疹等癥狀。
H2受體拮抗劑:主要緩解胃腸道癥狀。
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等短效β2受體激動劑,可快速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
糖皮質激素[5]:具有對抗炎癥反應、抗過敏的藥理作用。推薦過敏性休克的患者使用氫化可的松注射液(200mg*q6h)。
正性肌力藥:例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兒茶酚胺類藥物,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用。
治療藥物小結:
一線用藥:腎上腺素;
二線用藥:抗組胺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
如何正確使用腎上腺素?
將患者過敏反應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管理[6](見表2),分級不同的患者使用腎上腺素時存在差異。
表2

將過敏性休克患者按照表2進行分級管理,推薦如下[1]:
2、3級反應者:首選肌內注射腎上腺素(規(guī)格:1ml:1mg,相當于1:1000),注射部位為大腿中部外側;濃度要求:1mg/ml。推薦用量:通常按0.01mg/kg給藥,14歲及以上患者的單次用量≤0.5mg;14歲以下患者的單次劑量≤0.3mg。5-15min后效果不佳者可重復給藥。
對于3級反應者,還可采取靜脈注射腎上腺素。(2D,弱推薦,較低質量證據(jù))推薦用量:14歲以上及成人,0.1-0.2mg;≤14歲的兒童,按體重2-10μg/kg給藥。
4級反應者,應靜脈注射腎上腺素濃度要求0.1mg/ml。推薦用量:14歲以上及成人,靜脈注射0.5-1mg;≤14歲的兒童,按0.01-0.02mg/kg給藥。3-5min后效果不佳者可重復給藥。(2D,弱推薦,較低質量證據(jù))
對過敏性休克患者的監(jiān)護及教育
由于部分過敏反應具有“雙相發(fā)作”的可能,即經(jīng)過有效治療后過敏癥狀好轉,卻又在數(shù)小時內復發(fā)過敏反應。為此,建議救治后的患者應留院觀察12h以上,并監(jiān)護其生命體征;包括心臟功能、呼吸、氧飽和度及尿量等。
醫(yī)務人員應該告知患者過敏反應、嚴重過敏反應的醫(yī)學知識,避免接觸致敏原,提高其依從性。
總結
合理使用腎上腺素是搶救過敏性休克的關鍵,腎上腺素是目前的一線用藥。
精氨酸加壓素能收縮血管。另有動物實驗表明亞甲藍可增加血管外周阻力、逆轉休克,亞甲藍與腎上腺素聯(lián)用對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有利[7],因此,精氨酸加壓素、亞甲藍能否用于過敏性休克患者的治療,尚需進一步研究論證。
參考文獻:[1]李曉桐,翟所迪,王強,等.《嚴重過敏反應急救指南》推薦意見[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9,2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