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嘗試在地上建立天國的他們,最終制造了人間煉獄!


在安史之亂的那期視頻中我曾經(jīng)提到過,
如果按照20世紀的人口比例進行換算的話,
安史之亂可能是歷史上死傷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戰(zhàn)爭了。

長達7年的安史之亂導致了3600萬人死亡,
而當時全世界僅有2億人。
有專家估算,如果安史之亂發(fā)生在20世紀,
按照20世紀中葉人口26億來換算的話,
這場戰(zhàn)爭將讓4.6億人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在那期視頻下面就有不少觀眾留言說,
如果不看比例,而是看絕對死傷人數(shù)的話,
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殺戮,不是一戰(zhàn)二戰(zhàn),也不是安史之亂,
而是發(fā)生在清朝晚期的太平天國運動。

早在1880年,美國傳教士安德魯.哈巴Andrew P.Happer
在他的《中國紀事》一書中就提到,
太平天國運動,陜甘云南回亂,
北方五省大饑荒總造成中國人口損失6100萬人,

三年后,他將觀點調(diào)整為8300萬人。
進入現(xiàn)代之后,歷史學家曹樹基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國人口史》中,
通過縣志等資料,以府為單位,
對太平天國運動前后的中國人口進行了推算和統(tǒng)計,

認為在太平天國戰(zhàn)爭,江蘇,浙江,安徽,江西,
福建,湖北,湖南7省共損失人口7330萬。

1999年,歷史學家葛劍雄、侯楊方、張根福在著作
《人口與中國的現(xiàn)代:1850年以來》一書中提到,
太平天國戰(zhàn)爭導致1億多中國人不知所蹤,
直接造成的死傷人數(shù)高達7000萬。
不過,即使是這樣,
一直以來教科書上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都是褒揚有加的。

比如說2017版由教育部審定的八年級歷史教科書中,
太平天國被稱為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
它堅持斗爭14年,轉(zhuǎn)戰(zhàn)大半個中國,
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
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然而,這真的是歷史的全貌嗎?近些年來,
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了與官方不同的看法。
他們認為人們腦海中對太平天國的美好印象恐怕與史實存在偏差,
甚至是對歷史的誤讀。

那么太平天國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政權(quán),
當時又發(fā)生了什么呢?今天咱們來聊聊這背后的故事。
從乾隆后期開始,清朝統(tǒng)治日益衰落,
而清政府卻仍以「天朝上國」自居,做著萬國來朝的美夢,
以為自己的國家還是那個世界第一帝國。

殊不知,經(jīng)過了日久天長的閉關(guān)鎖國,
外面的歐美列強已經(jīng)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
并將地域遼闊、物產(chǎn)富饒的中國作為了其海外擴張的目標。

19世紀20年代開始,
西方列強為了攫取暴利、扭轉(zhuǎn)貿(mào)易逆差,
開始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
鴉片的泛濫,嚴重影響了百姓的身心健康,
白銀大量外流,吏治日漸敗壞,清朝統(tǒng)治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主持銷毀收繳的鴉片,
禁煙運動達到最高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
禁煙措施和銷煙運動讓英國政府強烈不滿。

1840年,英國遠征軍用堅船利炮踹開了清朝的大門,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2年后,戰(zhàn)爭以中國失敗并割地賠款而告終,
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quán)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此后,清朝的官僚制度更加腐敗不堪,
社會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整個中華大地出現(xiàn)一片頹勢。
清朝國內(nèi)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
而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爆發(fā)的。

天國六人組1814 年,廣東花縣一個農(nóng)民家庭里,
一名男嬰呱呱墜地,父母給他取名洪仁坤,小名火秀。
20多年后,他給自己另外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洪秀全。

小火秀上面還有兩個哥哥洪仁發(fā)、洪仁達,
這二位就是日后在太平天國朝廷里作威作福,
氣走石達開的福王和安王。

洪家的三個男孩子中只有洪仁坤是個讀書人,
兩個哥哥都從小跟著父母務(wù)農(nóng),目不識丁。
正因如此,洪仁坤從小就在家里地位特殊,備受寵愛。
14歲那年起,洪仁坤先后四次到廣州參加府試。
如果考中,他將獲得讀書人最低一級的稱號,成為一名秀才。
但不幸的是4次應試,洪仁坤均名落孫山。
就像被魯鎮(zhèn)上的短衣幫戲謔的孔乙己一樣,
家里、村里對的洪仁坤看法也從期望變?yōu)槭?,甚至嘲笑?/p>
1836 年,洪仁坤第二次參加府試的時候,
街邊的基督教傳教士梁發(fā)塞給他了一本梁發(fā)自己編著的宣教小冊子《勸世良言》,

里面記錄了伊甸園的傳說,諾亞方舟的故事,
還翻譯了《馬太福音》以及《啟示錄》中的一些佳句。
梁發(fā)原本是個雕版工人,
曾經(jīng)幫西洋傳教士雕刻過一些宗教性的作品,
在此過程中,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

但由于梁發(fā)自身文化水平有限,
對基督教教義的理解存在嚴重的偏差,
由他所編寫的宣教小冊子的準確性就可想而知了。

起初,洪仁坤并沒有在意這本書,隨便翻了一下,
就丟在家中的角落里了。
1837年,洪仁坤第三次府試落榜后,
遭到了極大的精神打擊,剛到家就大病一場,
據(jù)說是「死去七日」,還魂后「俱講天話」。
洪仁坤自稱,在那場大病的昏迷期間,
他做了一個夢,夢到了頭戴高邊帽,
身穿黑龍袍,滿口金胡須,相貌莊嚴的上帝。

上帝認了他作二兒子,并說孔子的學說都是妖言,
令天使鞭撻孔子,打得他孔子嗷嗷大叫,連連認錯。
而后封洪仁坤為“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命他下凡誅妖。

這個夢后來被大書特書,寫進了太平天國自己的史書《太平天日》里。
不過那次大病初愈以后,
洪仁坤仍然寄希望于通過科舉博取功名。
1843年,29歲的洪仁坤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落榜,
這次他倒顯得平靜的多。

他重新拾起了那本布滿了灰塵的《勸世良言》小冊子,
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的小名洪火秀竟然多次在書中出現(xiàn)。
比如淹沒世界的「洪」水、燃燒的「火」焰、以及上帝的名諱當時被翻譯作了「耶火華」。
洪仁坤從此更名為洪秀全,并開始對外宣稱他是上帝的次子。
秀全二字可以拆解為「禾、乃、人、王」,
而「禾」又與「我」的發(fā)音相似,
「禾、乃、人、王」「我乃人王」,洪秀全認為,這是個好彩頭。
有人說,洪秀全屢次落榜是懷才不遇,是因為清政府的科舉腐敗。

但其實只要看一下《洪秀全集》,
你就會明白,洪秀全也許真的不是讀書的料,
清政府的考官們也并非個個尸位素餐。
1843 年 7 月的某天。
這是平凡的一天,也是不平凡的一天。
因為這一天,拜上帝教成立了。
洪秀全開始向同村的人宣講經(jīng)過他魔改后的基督教教義。
雖然大部分人都認為他是因為屢試不第魔怔了,
但洪秀全的堂弟洪仁玕,以及他的一個遠方親戚馮云山,
還是被洪秀全說動了,皈依了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馮云山離開了廣東花縣,
經(jīng)過了兩個多月的徒步,深入廣西,進行傳教活動。
洪仁玕因為家人反對,未能成行。
然而,或許是因為缺乏領(lǐng)袖魅力,
或許是因為口才太差,洪秀全費了好大力氣,
也才發(fā)展了幾個信徒。
不久后,心灰意冷的洪秀全回到了花縣老家,
但馮云山在廣西堅持了下來。
馮云山與洪秀全同歲,家境富裕,
從小上私塾,也算飽讀詩書。

他沿著貴平縣北部紫荊山區(qū)的河谷一路前行,
不斷結(jié)識那些生活窮苦的客家人,
向他們描繪了一個人人沒有私心、沒有私產(chǎn),
社會沒有犯罪、老弱病殘都得到妥善安置的理想世界。
不經(jīng)意流露出的才華讓當?shù)卮迕裾鄯?/p>
追隨馮云山越來越多。
馮云山最聰明的一點是,
把自己說成了被洪秀全派到紫金山宣教的干部,
還大力宣傳洪秀全「奉天誅妖」的偉大使命,
在信徒心中樹立了洪秀全救世主的形象。

把一個遠在天邊的人樹立為偶像,
會讓信徒覺得馮先生已經(jīng)這么厲害了,
他還要皈依洪秀全,那洪秀全自然是真神無疑了。
這樣更容易聚攏人心,形成神話。

回到老家花縣的洪秀全也沒閑著,
他編寫了《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
《原道醒世訓》等傳教書籍。
1847年,又和堂弟洪仁玕跑到了美國傳教士羅孝全的教堂學習。
3個月后,洪秀全提出想要受洗并留在教堂工作。
起初,羅孝全覺得這個勤奮好學的中國人簡直就是上帝送來的厚禮,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他發(fā)現(xiàn)洪秀全連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位一體」的教義都沒搞明白。
他那個所謂的「上帝二兒子」的異夢也是對基督教最大的褻瀆。
洪秀全所勾勒出的身材高大、黑袍金須的有形上帝讓羅孝全無法接受。
1847年夏天,洪秀全憤然離開了羅孝全的教堂。
隨后,在得知馮云山還在紫荊山后,洪秀全再次來到了廣西。
馮云山率3000教眾迎接教主的圣駕,
被這宏大場面震撼到的洪秀全瞬間將什么受洗、什么基督教拋諸了腦后。

羅孝全絕對不會想到這個被他拒之門外的廣東青年會在短短幾年之后,
假借上帝之名,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一場勢不可擋的血雨腥風。
1847年秋天,為了擴大拜上帝教的影響力,
清除異教徒,洪秀全和馮云山遠赴廣西象州縣,
搗毀了當?shù)叵慊鹱钍⒌母释鯊R,
將私塾中孔子的牌位掃地出門,
并強迫當?shù)孛癖姼男虐萆系劢蹋?/p>
這引起了當?shù)厥考濍A層的強烈不滿。
1848年初,地主王作新向官府報案,
并親自帶領(lǐng)人馬擒拿了馮云山,
指控其聚眾謀反,要求予以審判,洪秀全逃離廣西避禍,
群龍無首的拜上帝教陷入了一片恐慌。

就在此時,教內(nèi)一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小人物挺身而出,
拯救了拜上帝教,這個人名叫楊秀清。
根據(jù)《天情道理書》記載,
危機時刻,楊秀清想到了當?shù)仫L靡的降童巫術(shù),
自己裝成天父上帝耶和華下凡的樣子,
向眾教徒傳達天父的旨意,團結(jié)教眾共同抵抗外敵,
拜上帝教得以保全。

另一方面,頭腦靈活的楊秀清深知清政府的腐敗,
他主張以行賄為主,組織營救馮云山。
楊秀清下令燒炭的教徒,
每賣一百斤木炭就抽一部分錢上繳拜上帝教,
作為救援馮云山的???。
等到洪秀全、馮云山再度歸來時,
看著「天父下凡」的楊秀清,想不認賬也不行了。
一朝是天父,終身是天父。
就這樣,楊秀清迅速躋身拜上帝教管理層。

據(jù)史料記載,從1848年至1856年,
楊秀清假托天父下凡傳言共二十五次以上。
1848年11月,另一名燒炭工人蕭朝貴如法炮制,
假托天兄耶穌下凡,上來就問洪秀全:
「洪秀全弟,爾認得朕么?」
洪秀全先是一愣,隨后立刻配合蕭朝貴演起了戲。

承認蕭朝貴天兄下凡的特殊身份只是順帶,
洪秀全的真正目的是坐實自己「上帝次子」的地位。
不管怎么樣,度過了馮云山被捕的這個大危機,
1849年,拜上帝教會又蓬勃發(fā)展起來,
成了廣西遠近聞名的大勢力。

不僅貧苦人愿意信奉,就連地主富農(nóng)也靠攏了過來。
廣西桂平金田村地主富豪韋昌輝獻盡家財,舉家加入拜上帝教。
此后拜上帝教的核心領(lǐng)導者們利用韋家的銀子加緊組織力量,
暗中打造兵器。
他們在韋家大宅建造了十二座鐵爐,表面打農(nóng)具,暗中打刀槍。

為了掩人耳目,還特意養(yǎng)了一群大鵝,
用鵝群叫聲掩蓋打鐵的響聲。
打好的兵器全部秘密丟入村西頭的犀牛潭中,
用的時候再撈起來,跟教徒們說是上帝賜予他們的。

出身廣西貴縣、驍勇善戰(zhàn)、廣交豪杰的農(nóng)民小伙石達開也很快躋身太平天國領(lǐng)導班子。
就這樣,洪秀全、馮云山、楊秀清、韋昌輝、蕭朝貴、石達開
組成了太平天國的「首義六王」。

蕭朝貴借助一次天兄附身,
宣布了他們身份的合法性:洪秀全為上帝次子,
馮云山為第三子,楊秀清為第四子,韋昌輝為第五子,
蕭朝貴妻楊云嬌為第六女,蕭朝貴為帝婿,石達開為第七子。
好好的第一個基督教被他們玩成了土味過家家。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領(lǐng)數(shù)萬教眾在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發(fā)動起義,
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自封「天王」。
此后太平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席卷了大半個中國。
定都天京

太平天國的「太平」二字反映了底層百姓對安定、理想社會的追求。
「天國」二字則來自于圣經(jīng)。
太平天國的建國目標是,在上帝的指引下,
消滅人間閻羅妖,構(gòu)建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會。
人間閻羅妖指的就是清朝統(tǒng)治者,太平軍將其稱為「清妖」。

清政府當時推行剃發(fā)易服,太平軍為了跟他們對著干,
故意不剃發(fā)、不結(jié)辮,披頭散發(fā),
因此太平軍也被清政府稱為「長毛」。
1851年秋天,太平軍占領(lǐng)了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
12月在永安分封諸王,史稱「永安建制」。
因為號稱能替天父、天兄傳話,
楊秀清和蕭朝貴的地位是僅次于天王洪秀全的。

楊秀清被封為東王九千歲,
蕭朝貴被封為西王八千歲,
馮云山被封為南王七千歲,
韋昌輝被封為北王六千歲,
石達開被封為翼王五千歲。
1852年4月,太平軍自永安突圍,
一路破全州、圍長沙、戰(zhàn)岳州、克武昌、取九江、奪安慶,

于1853年3月19日一舉拿下江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并將江寧改名為「天京」,在此建都。
雖然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云山在突圍北上的過程中不行戰(zhàn)死,
但太平軍的整體攻勢是勢如破竹,令清軍難以招架的。
有學者分析認為,太平軍發(fā)展如此之快,
戰(zhàn)斗力如此之強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高層領(lǐng)導們制定了一個所謂「人間天堂」的目標。
推翻清朝統(tǒng)治后,人們將享受天國一般的生活。
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
這對于底層窮苦百姓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其次,定都天京后,
洪秀全頒布了《天條書》、《太平軍目》、《太平禮制》等教義法規(guī),
并重申了圣庫制度。

所謂圣庫制度是1851年金田起義之時,
太平軍創(chuàng)建的財產(chǎn)管理公庫。
圣庫制度規(guī)定,凡參與起義之人,需要變賣所有房產(chǎn)、土地,
舉家遷入軍營,并將財產(chǎn)全數(shù)上繳圣庫。
太平天國全體人員的衣食均由圣庫開支,任何人不得私藏財物。
若私藏財產(chǎn)被發(fā)現(xiàn),價值超過五兩的一律斬首。
這就斷了所有人的退路,家都沒了,只能勇往直前拼死奮戰(zhàn)了。
1853年冬天,洪秀全又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

這不僅僅是一個分配土地的方案,
更是太平天國建都之初的立國方針。
《天朝田畝制度》把天下田產(chǎn)按其產(chǎn)量多寡,
分為三類九等,好田壞田搭配,不論男女,平等分配。
婚姻方面,實施一夫一妻制,
科舉設(shè)男科、女科,軍營有女兵、女將軍。
禁止納妾、買賣婚姻、買賣奴婢、纏足、賣淫,禁止吸食鴉片。
可以說《天朝田畝制度》是中國農(nóng)民第一次思想覺醒的體現(xiàn),
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只可惜這些舉措并不符合當時社會的發(fā)展,
實施起來舉步維艱,
最終《天朝田畝制度》變成了一紙空談。
除此之外,太平軍的武器裝備相比清軍也要先進的多。
雖然起義之初,太平軍多用的是大刀、長矛等冷兵器,
但隨著戰(zhàn)事不斷告捷,太平軍繳獲了大量敵方武器。

根據(jù)《太平天國文獻史料集》記載,
1852年12月,太平軍攻克湖南岳州后,
收繳清軍大炮280余尊,還有各種水師船只。
正應了那句歌詞,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靠魔改的基督教發(fā)家的太平軍和洋人接觸的多,
比起固步自封的清軍更善于使用洋槍洋炮。
1853年5月,太平軍兵分兩路,從都城天京出發(fā),開始了北伐和西征。
北伐,目的是為了阻止清軍南下,為西征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
西征,目的是為了奪取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qū),
為天京提供充足的物資供應,同時建立戰(zhàn)略屏障。
北伐的太平軍一度攻入了天津附近,
兵鋒直指清王朝的心臟北京地區(qū)。

但隨后不久,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全軍覆沒。
不過,西征軍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開辟了湖北、江西、安徽大片土地。
1856年初,天京當局從西征戰(zhàn)場抽調(diào)了部分軍隊援助天京,
集中兵力對天京外圍的清軍發(fā)起進攻,
一舉粉碎了清軍的江北和江南大營,
使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鼎盛。
然而,好景不長,
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太平天國內(nèi)部悄悄滋生和蔓延開來。
那些被裹挾著拋家舍業(yè),
舉家卷入太平軍的農(nóng)民們很快意識到,
天王洪秀全所描述的天堂并不屬于每一個人。
極樂誘惑

男女平等曾一度被官方史學界認為是太平天國社會制度的一大亮點。
乍一看,生活在「平等」中的天國男女都很幸福,
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拜上帝教建立初期,
洪秀全曾經(jīng)仿照圣經(jīng)中的《摩西十誡》制定了「十款天條」來約束教徒們的行為,
并將其稱為《天條書》。

《天條書》中的第七條是:不好奸邪淫亂,
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雜,
凡夫妻私犯天條者,男女皆斬。
在定都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的過程中,
太平軍每占領(lǐng)一個地方就對當?shù)氐哪信傩辗謩e編隊,
男女分開居住,不準相通。
即使是夫妻也不能發(fā)生關(guān)系。
在專門對太平軍進行政治教育的《天情道理書》中,
有一處特別提到了太平天國實行男女分營的原因。
由于大部分農(nóng)民都是舉家參與起事的,
所以軍中男女老幼都有。

增設(shè)女營可以保證一家大小都編入軍隊的各種組織之中,
對于安定軍心,解除將士的后顧之憂,有著積極的意義。
洪秀全等諸王曾經(jīng)許諾部下將士們,
待形勢穩(wěn)定之后,就允許夫妻家人團聚。
可1853年3月定都天京后,不但軍中仍然男女分開,
洪秀全更是將整個天京城都變成大軍營。

25個男人一個館,25個女人一個館,
即使是母親來探望兒子,丈夫來探望妻子,也需要獲得批準。
探視時,必須要間隔相當遠的距離,講話都得用喊得,
不能悄悄低語,毫無隱私可言。
其情其景可能還比不上現(xiàn)在的探監(jiān)。

《禮記·禮運》中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與異性的絕對隔絕使軍中同性戀事件頻發(fā)。
被壓抑到極限的官兵們在行軍打仗中會收養(yǎng)男童。
收養(yǎng)的男童之后的事情大家就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吧。
與天國中普通百姓嚴格禁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洪秀全、楊秀清等諸王的毫無節(jié)制的縱情淫樂。
最有艷福的天王洪秀全,
早在金田起義時就已經(jīng)擁有15位后妃,
臨終之前王娘人數(shù)高達88人。

1864年天京淪陷時,
幼天王洪天貴福在被俘后的口供中說:
「我現(xiàn)年16歲,老天王是我父親。
我有88個母后,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
我9歲時就給我娶了4個妻子?!?/p>
要知道當時清朝咸豐帝也只有10個妃嬪,
洪秀全是真正的做到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夜夜醉臥溫柔鄉(xiāng)。
為了方便管理,他都不給后宮嬪妃封頭銜了,
直接給他們編號,1號、2號、3號。
在天京當皇帝期間,洪秀全出過一本詩集《天父詩》,
里面收錄了500首半通不通的順口溜。

其中不少詩歌是他給后宮立的規(guī)矩: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
什么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
什么男女平等,早就被洪秀全拋之九霄云外了。
東王楊秀清雖然不像天王洪秀全那么艷福齊天,
但王娘數(shù)也達到了54人。
就連最得民心的翼王石達開也是三妻四妾。
什么是「只許大哥淫亂,不許小弟同房」,
看看太平天國就知道了。
太平軍入主天京后,洪秀全就總是念叨兩句話:
「萬國來朝之時,大興土木之際」。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別說萬國來朝了,一國來朝都沒有,
但底下的大臣們聽懂了天王的意思,
洪秀全是想修修房子享受享受生活了。
他以原清朝兩江總督衙門為宮殿,
開始大興土木,改建新宮。
天王府周圍十余里墻高數(shù)丈,分為內(nèi)外兩城。
外城被稱為太陽城,內(nèi)城被稱為金龍城。
金龍城又分為金龍殿和后林苑。

宮殿用富麗堂皇、美輪美奐、金碧輝煌等詞來形容都不為過。
天王府建成后,洪秀全把軍務(wù)政務(wù)都推給了下屬解決,
十多年如一日地待在宮殿中,
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享受奢靡的生活。
他極其迷戀黃金,生活用品,甚至是夜壺都是純金做的。

太平天國后期有一位著名將領(lǐng),名為李秀成。
他出身貧寒,從金田起義起就追隨洪秀全,
在數(shù)次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用兵天賦。
李秀成于1859年被封為忠王。
后來曾率軍解天京之圍,破清軍江南大營,
攻克蘇州,在太平軍中戰(zhàn)功赫赫。

但即使是忠勇如李秀成,和洪秀全等人相處久了,
也難免沾染上一些腐敗的習氣。
1860年,攻下蘇州后,
李秀成就立刻開始在當?shù)嘏d建忠王府。

忠王府氣勢之恢弘,一直到1863年,
晚清名將李鴻章收復蘇州時還未建成。
這座府邸位于蘇州拙政園旁邊,占地8000平方米。
整體采用江南風格的園林設(shè)計,大有「小橋流水」之感。

李鴻章在家書中曾經(jīng)這樣描述忠王府:
「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花園三四所,戲臺兩三座,平生所未見之境也?!?/p>
然而,忠王府在太平天國諸王府邸中,
還算是最為簡樸的一座了。

由此可見,洪秀全勾畫的人人平等之理想社會此時已然成為泡影。
太平天國最盛時期的圣庫堪稱是金山銀海,
但是到了1864年天京城被攻破之前,
天京城內(nèi)早已是彈盡糧絕,
天王府一貧如洗,成千上萬的金銀財寶,
短短幾年的時間內(nèi)就被揮霍一空了。

如果說腐朽為太平天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的話,
領(lǐng)導人之間的內(nèi)訌就為虎視眈眈的清政府提供了突破口。
天父殺天兄 (天京事變)
1856年,這一年是太平天國的丙辰六年,也是清咸豐六年。
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內(nèi),本是一派繁華景象,
洪秀全繼續(xù)在他「小天堂」般的天王府中享受著榮華富貴。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天父一次不合時宜的下凡傳言,
竟然敲響了太平天國的喪鐘。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沉迷享樂,
將政務(wù)都交給了東王楊秀清,
楊秀清也成了天國的實際掌權(quán)者。

隨著時間的推移,楊秀清對權(quán)力的欲望也越來越膨脹。
永安建制時,楊秀清被封為了九千歲,
如今他已經(jīng)不滿足于這個頭銜了,
他想要更近一步,與洪秀全平起平坐,
成為萬歲,甚至取而代之。
根據(jù)《金陵省難紀略》的記載,
1856年8月,楊秀清又一次假托天父附身傳話,
當眾質(zhì)問洪秀全:「你打下江山,誰功勞最大?」
洪秀全答曰:「四弟楊秀清。」
天父又說:「既然知道你四弟功勞最大,為何只封他為九千歲。」
洪秀全趕緊說:「今后遵天父圣旨,東王稱萬歲,
東世子(東王兒子們)也稱萬歲。」
天父滿意的笑笑說「我回天上去了。」

洪秀全此時心里憋屈的很,
他深知這就是楊秀清在裝神弄鬼,
但也只能打掉牙王肚子里吞,
因為揭穿東王,就等于揭穿了天國的神話。
不過,滿腔怒火得找個出口呀,東王楊秀清是不能再留了。

1856年9月1日,六千歲北王韋昌輝接到了洪秀全誅殺楊秀清的密詔。
韋昌輝早就對專橫跋扈的楊秀清心懷不滿了,
次日,他便率3000精兵,突圍東王府,
將毫無準備的東王殺了個措手不及,
東王府內(nèi)數(shù)千男女都死在了韋昌輝的刀下。
不僅如此,掌權(quán)后的韋昌輝還將東王屬下兩萬多將士殺戮殆盡。

洪秀全原本只是想除掉「逼封萬歲」的楊秀清,
沒想到造成了天京城內(nèi)血流成河。
此時正在湖北武昌督師的翼王石達開,
聽聞消息后,萬分震驚,火速趕回了天京。
石達開一見到韋昌輝就斥責他濫殺無辜,
已經(jīng)殺紅眼的韋昌輝覺得石達開立場有問題,
兩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石達開負氣離開天京。
沒想到韋昌輝這邊不依不饒,竟然帶兵滅了石達開家滿門。

16歲加入太平軍,19歲統(tǒng)帥千軍,
20歲封王的石達開,和清軍大小激戰(zhàn)數(shù)百場,
如此梟雄,沒死在敵人刀下,
倒被自己人從后面來了個滿門抄斬。
離開天京半個月之后,
盛怒之下的石達開率領(lǐng)4萬大軍兵臨天京城,

逼天王洪秀全交出韋昌輝,
并喊話,要是拿不到韋昌輝的首級,就攻滅天京。
韋昌輝憑一己之力把都城天京變成了一個血腥的屠宰場,
滿朝文武、全城百姓對此事也是憤憤不平的,
大家都站到了翼王石達開這邊,給天王施加壓力。
無奈之下,1856年11月,
洪秀全下令處死了韋昌輝,隨后石達開奉詔入天京。

他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戒了首惡,不咎部屬,
北王韋昌輝的親族也得以保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
盡管武昌在石達開回京后不久便因彈盡糧絕而陷落,
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wěn)守要隘,伺機反攻,

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zhèn)吉等太平天國晚期的后起之秀也開始走上一線,
獨當一面,內(nèi)訌造成的動蕩局面逐漸平復。
然而,此時的洪秀全已然成了驚弓之鳥,
他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不肯授予他「軍師」的頭銜。
軍師是太平天國官職制度中的最高職位,相當于宰相。

首義六王中,洪秀全是天王,楊秀清、蕭朝貴曾被封為正軍師。
馮云山、韋昌輝曾被封為副軍師,只有石達開沒有軍師頭銜。
為了牽制石達開,
洪秀全還將自己的兩個哥哥洪仁發(fā)、洪仁達
分別封為「安王」和、「福王」,共同執(zhí)掌朝政。
1857年6月,受不了猜忌、又了無牽掛的石達開,
率領(lǐng)最忠于他的20萬大軍再度離開了天京城,
表示要繼續(xù)西征,拓展太平天國的勢力,從此一去不返。
隨后不久,洪仁發(fā)、洪仁達二人因缺乏領(lǐng)袖才能,遭到群臣的反對。
洪秀全被迫取消了2人的王爵。

東王逼天王,天王就要北王殺東王,翼王又要殺北王,
王殺王,殺了個血流成河。
這就是1856年天京城內(nèi)發(fā)生的事,史稱天京事變。
從天京事變爆發(fā),到石達開出走,整整九個月,
韋昌輝殺了一半,石達開帶走了另一半,
偌大的天京城內(nèi)空空蕩蕩。
天京事變也是史學界公認的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
天國崩塌
天京事變后,洪秀全情緒消沉,完全沉湎于奢靡的后宮生活。
1859年4月,洪秀全封他的堂弟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
另一面,清政府為鎮(zhèn)壓太平軍。
積極調(diào)兵遣將,并允許漢族官員掌握軍權(quán),組建地方武裝
一時間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以及左宗棠的楚軍陸續(xù)參戰(zhàn),
讓太平軍承受了極大的軍事壓力。

1856年到1860年4年間,英法聯(lián)軍趁中國內(nèi)亂之際,
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火燒圓明園,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

但對于清政府來說,太平天國是心腹之患。
英法聯(lián)軍的侵略充其量只是肘腋之患,大不了割地賠款。
由于太平軍堅決抵制鴉片的輸入,
也拒絕承認清政府簽署的一些列賣國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西方列強們紛紛開始站隊,
加大了對清政府的貸款,為他們提供武器彈藥,
甚至親自下場和太平軍交戰(zhàn)。

自1860年起,清政府先后與美國人組建了「長盛軍」,
與法國人組建了「常捷軍」,
與英國人組建了「常安軍」、「定勝軍」。

在中外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下,
轟動一時的太平天國逐漸走向了窮途末路。
1861年9月,在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的指揮下,
湘軍包圍了安慶,太平軍糧斷援絕,最終投降。

安慶失陷,都城天京屏障盡失,
曾國藩率湘軍順流東下,直逼天京。
1863年3月,天京遭到圍城,城內(nèi)已經(jīng)無糧可吃,
洪秀全帶著城中百姓吃「甜露」,其實就是泥土與雜草揉成的黏團。
同年6年,翼王石達開兵敗于四川大渡河,走投無路之時,
他做出了一個從軍事政治上說極為錯誤,
但從人性上說極為光輝的決定。
他寫信給清政府四川總督駱秉章,
要求殺自己一人而保全三軍,言辭懇切。

6月25日,石達開被押解到成都凌遲處死。
所謂凌遲處死就是俗稱的千刀萬剮,
是古代最殘酷的死刑之一。
受刑時,石達開一言不發(fā),毫不畏縮,全程大義凜然,
圍觀者無不贊嘆,真奇男子也。
然而,石達開死后,
出爾反爾的清軍還是將其部下6千余人盡數(shù)斬殺。

1863年底,忠王李秀成勸困于天京城內(nèi)的天王洪秀全「讓城別走」。
意思是咱們困守天京必定死路一條,還不如放棄這里,
換個有利的地方打游擊以圖再起呢。
但年近五十的洪秀全早已失去了當初的創(chuàng)業(yè)勇氣,
果斷地拒絕了李秀成,
他說,怕什么,我的天兵多過水,將會把天京守得像鐵桶一般!

1864 年 6 月,天京城破,
死也舍不得離開天京的洪教主「升天」,
死因一說為病死,一說為自殺。
同月,洪秀全 16 歲長子洪天貴福繼位,是為幼天王。
湘軍攻破天京城后,
忠王李秀成火速趕到天王宮殿護駕,
將戰(zhàn)馬讓給幼天王,自己則換騎一匹劣馬。

最終幼天王重圍成功,李秀成被清軍俘獲。
攻陷了天京的湘軍開始縱火、屠城,火光映天,血水橫流。
時不時傳出被燒死和殺死的太平軍士兵、普通老百姓的慘叫聲。
這次屠城對于當?shù)匕傩斩裕莾H次于南京大屠殺的災難。
1864 年 8 月,李秀成被曾國藩就地處死,時年 42 歲。
他在生命的最后九天里揮筆寫下了洋洋數(shù)萬字《李秀成自述》,
細述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勾勒了太平天國的興亡史,
總結(jié)了天國敗亡的慘痛教訓,同時也給歷史留下了一團迷霧。

關(guān)于這份自述背后的故事,
有機會的話,我們另起篇章跟大家聊聊吧。
1864 年10月,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隨后被處死。

至此,稱霸南方十四年的太平天國正式滅亡。
然而,伴隨著天國的爭議卻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爭議不斷
農(nóng)民起義,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民間的???,
也一直是掌權(quán)者最為頭疼和忌憚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民眾的力量一旦集結(jié)起來,會勢不可擋。

晚清時期,在內(nèi)外交困,萬馬齊喑的時代,
太平軍能夠提前半個世紀向腐朽無能的清政府說不,
向西方列強以及他們帶來的鴉片和不平等條約說不,
內(nèi)誅清妖,外擊列強,頭裹紅巾,剪辮蓄發(fā),
高喊「驅(qū)逐韃虜,恢復中華」,讓人感覺是一件非常燃的事
太平天國早期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
雖然沒能得以實施,但其思想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1859年4月,洪秀全的堂弟洪仁玕被封為為干王之后,
曾提出了領(lǐng)先時代的改革方案《資政新篇》。

洪仁玕是洪秀全最早的信徒,但后來曾與拜上帝教分道揚鑣,
前往香港接受基督教神學訓練,并任教英華書院中文老師。
重新加入太平天國后,洪仁玕利用在香港習得的先進知識,
主張效仿西方,發(fā)展資本主義。
政治上,《資政新篇》提倡以法治國、建立輿論監(jiān)督和政府官員選舉體系,
體現(xiàn)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經(jīng)濟上,它鼓勵發(fā)展工商業(yè),獎勵技術(shù)發(fā)明。
文化思想上,它反對迷信,提倡新式教育。
外交上,它主張自由往來、平等互利。
可以說《資政新篇》在當時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但由于農(nóng)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客觀條件的限制,
和《天朝田畝制度》一樣,
《資政新篇》也未能對太平天國的革命發(fā)展起到顯著的作用。
太平天國政權(quán)覆滅的100多年里,洪秀全在中國始終是一個神話。
孫中山先生曾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稱贊太平天國諸領(lǐng)袖為民族英雄、老革命黨。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先生,也長期肯定太平天國與洪秀全,
認為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正式的王朝,
并用正史的紀傳體,撰寫了《太平天國史》。
直到2000年,評論家潘旭瀾先生的《太平雜說》出版,
太平天國的神話才開始破滅。

潘旭瀾先生在書中直率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說:
「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軍,
是頭領(lǐng)們利用迷信發(fā)動和發(fā)展起來的一支造反隊伍。
他用教義、教規(guī)、戒律,
從精神到物質(zhì)嚴厲地控制著參加造反者,斷絕了一切可能的退路。」

事實上,孫中山先生的頭腦也是清楚的。
他只贊賞了太平天國反清的民族主義,卻直指太平天國,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權(quán);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歷史上的又一個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
他雖然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但并不鼓勵把洪秀全作為學習的榜樣。

關(guān)于這場戰(zhàn)爭造成的死傷,羅爾綱先生認為,
燒殺淫掠的都是清軍、外國雇傭軍,而不是太平軍,
有《滿清統(tǒng)治階級誣蔑太平軍殺人放火奸淫擄掠考謬》一文可證。

不可否認太平軍在前期軍紀嚴明、訓練有素是事實。
但太平天國晚期,神話破滅,軍心渙散、軍紀敗壞,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當時軍隊叛變的事時有發(fā)生,士兵們今天倒戈太平軍,
明天又倒戈清軍,誰是清軍,誰是太平軍,可能早已說不清楚了。

無論圍繞著太平天國有多少爭議,
無法否認的一點是,這場長達14年的戰(zhàn)爭,
規(guī)模之大,損失之慘重,影響之深遠,
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
參與起事的太平軍是底層百姓,
清廷的軍隊也招募的是普通百姓。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大量未參與戰(zhàn)斗的平民也在混亂中失去了性命。
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自古以來,政權(quán)更替,最終苦的都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