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南宋之力支持岳飛北伐,可以成功嗎?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期望
盡南宋之力支持岳飛北伐,可以拯救宋朝嗎?
這個問題,古人就有過討論。
關(guān)鍵要看你如何理解“拯救宋”了。
若是想南宋不被金滅,則不需要討論,因為岳飛被殺后,宋金議和了。
如果是想收復開封,倒是可以。
如果想收復全部北宋故地,不能。
若是想乘機收復幽云十六州,則更不可能。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一個字“勢”。
勢,這個東西很玄妙。
“凡得失之數(shù),度之于彼,必察其情;度之于此,必審其勢;非但其力之強弱也。情有所必爭,力雖弱,未可奪也,強者勿論已;勢有所不便,力雖強,未可恃也。”
在“勢”面前,國力是次要的。
比如,論國力,金不如遼,但金照樣滅了遼。
同樣的道理,金還滅了北宋。
這就是“勢”,當時的金國冉冉升起的崛起之勢不可阻擋。

話題回到問題本身。
明末,有人問大儒王夫之,“盡南宋之力,充岳侯之志,益之以韓、劉锜、二吳”,可以取得怎樣的結(jié)果。
王夫之的回答只是“可以復汴京、收陜右”。
至于“復石晉所割之地,驅(qū)女直于塞外”,或是“據(jù)三關(guān),東有滄瀛,西有太原,仍北宋之故宇”,則不能。
王夫之的解釋,除了“勢”之外,還在于女真的想法。
“中原之土非其必爭之地”,女真一開始并沒有完全占據(jù)中原的想法。
一旦在中原失利,女真可以登時棄之,“卷甲思奔”,立刻北歸。
這樣一來,岳飛便可以收復河南、關(guān)中。
但女真的北歸,并非是沒有限度的,黃河是一道界限。
河南可以不要,但河北不能放棄。
河北之地為燕云十六州的“外護”,是女真“芻糧金帛”天然的提供之地。
而燕云十六州就更不用說了,女真如果連這個也放棄,那真是蠢到家了。
拋開女真的,南宋內(nèi)部的問題也是個隱患。
即便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飛,但天知道宋朝內(nèi)部的定時炸彈何時會引爆?
拋開宋高宗秦檜,就是武將內(nèi)部,對岳飛也會形成掣肘。
岳飛的名聲是在后世顯得愈發(fā)響亮的,在但是他可不是最有名或最能打的。

韓世忠、劉琦、吳璘吳玠都不比岳飛若,他們能甘心屈于岳飛之下?
他們能心甘情愿地讓資歷、功績都不是那么突出的岳飛成為北伐主將?
“韓、劉、二吳,抑豈折節(jié)而安受其指麾?”
你也許會搬出民族大義,認為韓世忠、劉琦、吳璘吳玠都是深明大義之人,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
拉倒吧,這個只能是你以為的。
韓世忠、劉琦、吳璘吳玠或許一開始能受岳飛節(jié)制。
但是若到了最后關(guān)頭,比如岳飛直搗黃龍之際,他們還能安心坐得住嗎?
宋軍幾路人馬很難做到團結(jié)一心,貌合神離倒是最真實的。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有太多先例。
“因朱仙之捷,乘勝渡河,復漢、唐之區(qū)宇”是不現(xiàn)實的,是荒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