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整理 納甘M1895
總重:0.75kg(未裝彈)
全長:230mm
槍管長度:114mm
彈藥:納甘7.62mm納甘彈
口徑:7.62mm
槍機種類:雙動式、單動式
發(fā)射速率:每分鐘14-21發(fā)
槍口初速:每秒272米
有效射程:46m
供彈方式:7發(fā)彈巢
納甘手槍是1895年,由比利時工業(yè)家萊昂·納甘為俄羅斯所研發(fā)的7發(fā)雙動式左輪手槍,發(fā)射7.62×38毫米彈藥。與大部份左輪手槍的運作原理不同,此槍采用了特殊的氣體密封式設計。在手槍的擊錘被拉低后其彈巢會向前移動,同時亦封閉了彈巢與槍管之間的空隙,使彈巢前部與槍管尾部閉鎖在一起,加上埋頭特種彈較長,使轉輪與槍管之間保持很好的氣密性,增加了子彈的初速,并容許武器能夠被抑制(此功能在左輪手槍中不常見)。同時它的設計也勉強允許它裝配一些不同型號的子彈,比如.32 S&W、.32 S&W Long、.32 H&R等,但是這樣會對其氣密性造成影響。
納甘M1895左輪手槍曾被俄羅斯陸軍廣泛使用,在十月革命后亦被蘇俄及其后成立的蘇聯(lián)所采用。在俄羅斯服役期間,此槍普遍被認為是堅固和可靠的。
它亦被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契卡以及許多的蘇聯(lián)執(zhí)法機構,包括:國家政治保衛(wèi)總局和內務人民委員部廣泛的采用。在警察內服役期間,使用短槍管的納甘左輪手槍十分常見,這是因為它們能方便的藏在便衣警察的衣服里。盡管更先進的托卡列夫手槍已在1930年推出,納甘M1895左輪手槍仍然持續(xù)生產并普遍在二戰(zhàn)中使用。納甘左輪手槍的氣體密封式設計說明了它與其他左輪手槍不同,并能夠有效的加裝抑制器作消聲射擊。
二戰(zhàn)期間,少量加裝了抑制器的納甘左輪手槍被蘇聯(lián)的偵察部隊所采用,少量從蘇軍繳獲的納甘左輪手槍亦有被納粹德軍使用。
越南戰(zhàn)爭期間,一些在秘密工作房內改裝的消聲納甘左輪手槍裝備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并被他們用來暗殺美軍部隊。其中一支被展示在美國弗吉尼亞州蘭利的中央情報局博物館里。
納甘M1895最初在比利時列日投入生產,但生產后來改在俄羅斯進行。納甘左輪手槍的單動式版本似乎早于1918年就已經停產,但當中亦有一些例外,這包括了專為射擊競賽而設的比賽型。大部份單動式版本隨后被改裝為雙動式。其主要出現(xiàn)在歐洲各國以及受前蘇聯(lián)影響的國家和地區(qū),獲多國軍警采用。
納甘左輪因為它的堅固性和可靠性長期服役,并廣泛出現(xiàn)在歐洲各國及前蘇聯(lián)勢力下的國家和地區(qū)。短槍管的納甘更是因為便于隱藏而被普遍配備于前蘇聯(lián)秘密警察中。而由于它在二戰(zhàn)中大量生產并廣泛配備,以及其獨特(嬌小)的外形而被俄羅斯人崇拜。帶有紅星的納甘手槍一度成為蘇共黨員的最高榮譽。也正是因為它對二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的重要,在電影《兵臨城下》中也有出現(xiàn)。元老級的它甚至出現(xiàn)在十月革命期間,可以說是見證了俄羅斯歷史的一把老槍了。
從衡量一般槍械的角度上,納甘M1895在其誕生的年代就是一支過時的手槍,當時這類仍然采用固定彈倉的轉輪手槍(并不是“左輪”手槍)正在被S&W的中折式和柯爾特的左輪式這些可以快速裝彈的轉輪手槍所取代,但是一向獨門技術讓納甘M1895得以生產60年之久——在拉動擊錘帶動轉輪時,納甘M1895的轉輪會被向前推頂住槍管。為了配合這個設計,這支手槍使用的彈藥也是獨特的7.62×38mmR納甘彈,其彈頭埋藏于彈殼內部,當子彈擊發(fā)時,彈頭會撐開彈殼,使其頂住槍管形成密閉空間。這種在轉輪手槍中獨特的氣密式設計,使納甘M1895成為全世界唯一一支開火時能將槍管與彈膛密封的轉輪手槍,最大限度地防止燃氣從槍管與彈巢間的縫隙流失,使納甘M1895有了更高的槍口初速和較低的槍聲,有的射手甚至認為它是世界上最精確的轉輪手槍——當然這樣的設計也有代價,和所有固定彈倉的手槍一樣,換彈時需要將彈殼逐一退出,再將新子彈逐一裝填進去,因此在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中,納甘M1895有一定劣勢。盡管許多武器專家質疑這種復雜設計在這樣一種普及全軍的手槍上是否有必要,然而納甘M1895在漫長的服役生涯中從未因為這個設計出現(xiàn)過故障,這支手槍受到了幾乎所有使用者的好評,“如果它出了什么問題,你可以用一柄錘子修好它?!睋?jù)說有一位俄羅斯將軍如此評價納甘M1895。

? ? ? ?以上資料取自百度/360瀏覽器/少前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