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xué)
什么是美? 現(xiàn)在對美的理論和標準太多了,例如“四大美人”的美,山川江河的美,文字的美,太陽的美,英雄的美,宇宙的美……其實不過是環(huán)境不同,需求不同,形成人對生存環(huán)境的好惡而產(chǎn)生的所謂美丑。 在雄壯的青藏高原,氣候惡劣,如果有一片比較平坦的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人們就會覺得這里美,便定居。在平靜的寧夏平原,氣候宜人,如果有一座雄偉的高山,人們就會覺得這里美,所以常常住在山腳。 美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然的一切是沒有美丑之分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安排。高山流水,暴風(fēng)驟雨又如何,不過是天翻地覆,滄海桑田的人的慷慨?!澳钐斓刂朴?,獨愴然而涕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龍盤虎踞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無不是對世間萬千的變化之洞悉。 于是,分別美丑就是一種生存取向。艷陽高照久了就想要樹下乘涼,此時大樹就是美的化身。陰雨連綿久了就希望太陽出來,此時太陽就是美的化身。真正的美就是不殤不貧,平平淡淡最好。一切事物一旦濫觴或者貧乏,勢必要面臨美丑之辯,這是生存使然。資本家覺得錢掙得多多的,他們就覺得這是美??吹絾T工“偷懶”,便要貶斥甚至鞭笞,并告訴大家這是丑陋,所以他做的對。普通百姓覺得安居樂業(yè)就是美,看到浪費和大肆鋪張就是丑,但是并不掌握話語權(quán),所以這樣的美并不被所有人接受。幾百米騎摩托、自行車或者走路就可以完成的事,有人要讓別人開汽車,覺得安全! 但是如果美丑被不加分辨的強制定義,那一定是奇丑無比的。因為這樣的定義長久下去必然是某些人的獲利,大部分人的損害。獲利者形成了對利益的控制和維護,自然其他人要遭殃。教育也罷,工業(yè)也罷,商業(yè)也罷,醫(yī)院也罷,在任何行業(yè)都是如此。 世間百態(tài),人人的需要不同。因此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曰:“強梁者不得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