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掙扎,獲18.84億元貸款后的廣汽三菱能重回正軌么?
自從去年以來,有關(guān)廣汽三菱即將退市的傳聞一直連續(xù)不斷,雖然廣汽三菱官方極力否認傳聞,但卻難以掩蓋其尷尬的處境。一邊是低的“可憐”的銷量,一邊又是極高的資產(chǎn)負債率及巨額的虧損,由此可見,廣汽三菱被淘汰出局的傳聞并非空穴來風。

而就在廣汽三菱退市被傳的沸沸揚揚時,作為大股東的廣汽集團又拉了它一把,對其再次進行“輸血”。6月21日,廣汽集團披露的《關(guān)于向廣汽三菱提供委托貸款的公告》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通過決議,同意合資企業(yè)廣汽三菱各股東方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廣汽三菱提供總額不超過18.84億元的資金支持。按照股比,廣汽集團將提供不超過9.42億元委托貸款。

不過,對于巨虧的廣汽三菱而言,這18.84億元的貸款或許僅是杯水車薪,依然難以改變廣汽三菱頹敗的局面。
要知道,截止到2022年底,廣汽三菱的資產(chǎn)負債率已飆升至98.33%,而且該年度利潤虧損擴大至19.4億元。廣汽三菱財務(wù)情況如此糟糕,主要還在于其產(chǎn)品競爭力不足,銷量過于慘淡,基本喪失了“造血”能力。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廣汽三菱年銷量僅3.36萬輛,不及一線合資品牌一款車型的月銷量高。

而進入2023年,廣汽三菱銷量更加慘淡。1-3月份其累計銷量僅3969輛。4月份,廣汽三菱甚至在廣汽集團銷量快報上被“除名”。對此,廣汽集團給出的理由是,由于廣汽三菱月度產(chǎn)銷占比比較小,當月產(chǎn)銷公告將廣汽三菱合并至“其他”項,不再單列。
其實,廣汽集團并不是首次為廣汽三菱“輸血”,去年廣汽集團就為廣汽三菱“輸血”10億元。但最終廣汽三菱的銷量繼續(xù)萎靡不振。因此,對于此次廣汽集團向廣汽三菱提供9.42億元的委托貸款,也引發(fā)了不少投資者的擔憂。畢竟,并不是“砸”錢就能救活廣汽三菱的。如今,三菱汽車并未將發(fā)展重心放在中國,技術(shù)及產(chǎn)品均未向中國市場傾斜,僅靠廣汽集團一方“拼命”挽救,還是難以將廣汽三菱從深淵中拉上來的。

除了銷量上的慘淡,更為悲慘的是廣汽三菱長沙工廠已停產(chǎn)已久。早在今年3月份,曾有消息稱三菱汽車自2023年3月8日到5月內(nèi)在中國停產(chǎn)新車,長沙工廠暫停生產(chǎn),或于6月份重啟。但三菱汽車方面人士近期表示,計劃在今年6月后繼續(xù)暫停在中國區(qū)域新車生產(chǎn),復(fù)產(chǎn)日期尚未確定。
自2019年以來,廣汽三菱銷量一路下滑,使得這一原本就比較小眾的品牌在市場上的存在感更加孱弱。在這樣的情況下,廣汽三菱仍不急于推出全新產(chǎn)品來“救市”,仍抱著歐藍德“啃老本”。目前除了歐藍德之外,廣汽三菱在售車型僅有三款,均處于市場的邊緣狀態(tài)。

在燃油車市場失利的廣汽三菱似乎也已經(jīng)“破罐子破摔”,在各大車企紛紛“押注”新能源市場的情況下,廣汽三菱對新能源市場的“大蛋糕”卻無動于衷。其在電動化方面布局相當緩慢,旗下僅有的一款換殼埃安品牌車型的純電動車阿圖柯,其月銷量僅為個位數(shù)。
寫在最后
雖然廣汽集團對廣汽三菱仍抱有一絲希望,欲通過資金支持,將其拉回“賽道”,但已“病入膏肓”的廣汽三菱已難以重返天日。即便是再度追加投資,無疑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畢竟,廣汽三菱除了缺少資金之外,新產(chǎn)品的投放及強大的技術(shù)才是其真正需要盡快給予補充的。
(本文由文武車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chuàng)出品,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夏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