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文物,帶你走進印章的前世今生

喜歡書法的人,多少也會接觸一些印章。
今天,就借十件文物來給大家講一個極簡印章史。??
1
亞方罍



中國的印章能追溯到什么時候,這個問題有爭議。??
有一種說法是能追溯到商代,因為商代青銅器里有一種“亞字紋”,就是一個字外面有四四方方的一個框子。
有學者認為帶這種框子的字是表家族,這個字其實是用印在陶范上蓋出來的,又或者是這個字模仿了印章。
此外,甲骨文里已經(jīng)有“印”字了,這個“印”字像一個人跪受烙印——蓋上這個印,你就是我的人了。
2
春安君玉璽



之前的時代不好說,但戰(zhàn)國肯定有印了。
一方面,從文獻來看,《史記》里有蘇秦配六國相印一類的故事;
另一方面,從實物來看,我們也發(fā)現(xiàn)出過不少時的印章,比如上海博物館藏的這個“春安君玉璽”。
附帶一提,印和璽沒什么區(qū)別,先秦的文獻多稱璽而不稱印,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規(guī)定只有皇帝那塊大印可以稱璽。??
3
河間王璽封泥

這是西漢時期留下的河間王璽封泥,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所謂封泥,就是蓋過印的泥團。印章在紙出現(xiàn)前已廣泛使用,當時的用法就是蓋在泥上。??
具體的使用方法可以參考西方歷史上的火漆:
十六世紀往后,西方貴族用火漆封信件,在上面蓋印章防偽,和這個套路相似。
4
皇后之璽


這件文物出土于陜西,現(xiàn)藏陜西歷史博物館。
根據(jù)款式及出土地點,學者們認為這是一件西漢時期的文物,并且很可能屬于呂后。??
這里說一下它的材料,這是玉璽,是用和田的羊脂玉做的。
西漢有規(guī)定,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材料做印,最高級的是玉,排在玉后面的是金、銀、銅、鐵。
5
晉歸義羌王印

仍是一件陜西歷史博物館里的文物,這是個金印。
印上的文字是“晉歸義羌王”,所以學者們認為這是晉朝政府賜給歸順羌王的一個印。
可以看見,印上雕了一只駱駝,這個造型還挺罕見的,估計和對方的少數(shù)民族身份有關。??
附帶介紹一下,印上面那塊叫印鈕,印鈕也可寫作印紐,“鈕”“紐”兩字通用。
《正字通》說:“凡物之鉤固者皆曰鈕”,所以固定衣服的那個叫紐扣,印紐則是用來穿綬帶、固定在腰間的。
印紐可以不作修飾,直接作一個貫穿的小孔,也可以做成動物,比如龜、蛇等,皇家的話,可以用螭、龍。
6
張翰帖


文章過半,終于有一件文物和書法有關了。
《張翰帖》是歐陽詢的作品,故宮藏的這件是唐人摹本。它左邊有一個印章,上有“紹興”二字。
這個“紹興”是宋高宗的年號,今天浙江省底下有個紹興市,也是因這個年號而得名。
用年號作印蓋于自己收藏的書畫,這個做法據(jù)說起源于唐太宗李世民,他有一個“貞觀”的印。??
7
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卷


趙孟頫對印章很上心,他寫過《印史》,給自己刻過二十幾方印章。??
作為知識分子,趙孟頫有自己的審美趣味,他曾經(jīng)吐槽他那個時代:
近世士大夫圖書印章,一是以新奇相矜,鼎彝壺爵之制,遷就對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鳥之象,蓋不遺余巧也。其異于流俗,以求合乎古者,百無二三焉。
趙孟頫主張學習漢印,他的風格就是后世所謂的元朱文,比如《洛神賦》里最后那個“趙氏子卬”。
8
墨梅圖卷


相信大家都知道王冕這首詩:
吾家洗研池頭樹,箇箇花開澹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這首詩就是題在這幅《墨梅圖卷》上的,在這首詩后面有一個“王元章”的印,“元章”是王冕的字。
前面的印章史基本沒文人什么事,更多的是印工的活。即使是趙孟頫,更多的是設計印文,動刀的還是印工。
后來的文人能親自動刀,得感謝這個王冕,王冕發(fā)掘了新的刻印材料花乳石,這東西比較刻起來沒那么費力,文人終于可以自己動手了。??
9
鄧石如篆書四箴四條屏


鄧石如既是篆書大家,又是印章大家,說到他人們總會說“書從印入,印從書出”。??
吳育在《鄧石如傳》中曾有這么一段記載:
山人學刻印,忽有悟,放筆為篆書,視世之名能篆者,乃大奇。遂一切以古為法,放廢俗學,其才其氣,能悉赴之。
他的書法和印章可以說是互相推進,之后的吳昌碩、齊白石等人也走上了這條書印相長的道路。
10
吳昌碩篆書臨石鼓文軸

只剩一個名額了,那就挑一件吳昌碩的吧,因為最后想引吳昌碩的一句話——
書畫至風雅,亦必以印為重。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
其實,按咸魚的觀點,在畫上蓋印比在書上蓋印要難。
給一件書法作品蓋印主要注意兩點,一是照顧空白處,二是別喧賓奪主。??
文字 | 不愛蓋印的咸魚癸
想學習書法或想了解關于書法的更多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凝書房」
或直接加教務長為好友,咨詢相關事宜
?教務長3(大凝愛書法的全拼小寫:daningaishu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