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算盤,極星沒戲
以目前極星的產品力和品牌力羸弱,等待它的或許還是默默無聞的困局。
有多少人知道極星?
在剛剛走進少部分中國消費者視野中時,極星是北歐高端品牌的代名詞,還用極簡、清冷、獨樹一幟等詞匯構建了人設,就如同該品牌的中文命名那般很極致。
創(chuàng)立于1996年的瑞典品牌,出生即和沃爾沃汽車合作,后又加入吉利汽車,成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品牌之一,主打電動化和高性能。這是極星的前半生。
可這家已然流著一半“中國血”,在成都擁有制造基地的極星,卻沒有因為吉利或是沃爾沃的龐大背景打開憧憬之下的汽車市場,甚至在電氣化浪潮下,極星也沒有發(fā)揮出其強大的差異性。

2021年,極星在全球累計銷量僅2.9萬輛,目前在售車型Polestar 1,Polestar 2。
平淡無奇的產品,并不出彩的市場營銷,極星將北歐設計中營造的“極簡清冷”體現(xiàn)無疑,而在這份波瀾不驚中,Polestar 3來了。
當?shù)貢r間10月12日,極星全新純電動SUV Polestar 3在丹麥哥本哈根全球首發(fā)。這是繼極星Polestar 1、Polestar 2后的第三款車型,也是極星品牌之下第一款SUV。新車共推出兩款配置,售價分別為88萬以及103萬元;共有雙電機長續(xù)航版和雙電機高性能版兩個版本車型,配備111kWh的大容量電池組,CLTC工況續(xù)航分別為670/620公里。
此次極星Polestar 3標配了自適應雙腔空氣懸架和主動減震器以及標配5個雷達、5個外部攝像頭和12個超聲波傳感器。上述數(shù)據(jù)基本構成了極星Polestar 3的全部要素,不過讓國內媒體圈炸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售價。
在極星Polestar 3上市之際,極星首席執(zhí)行官托馬斯?英格拉特說到,“極星未來幾年的三款新車(包括Polestar 3)將分別與保時捷Cayenne、Macan以及Panamera對標?!贝送?,托馬斯還留下了極星到2025年將實現(xiàn)1000%的銷量增幅的豪言。

網友們看不下去,笑稱極星真的過分自信。Polestar 1,Polestar 2都未能打開中國電動市場大門,還寄希望于如此高昂價位的Polestar 3,誰會買?
據(jù)悉Polestar 3將計劃于明年交付,如此漫長的周期,在競爭頗為激烈的本土電動汽車市場,屬于下下簽,極星將用怎樣的方式熬過這漫長的大半年呢?
想用高昂的Polestar 3,將自己打造成真正的高端。這一次極星的對手是保時捷。托馬斯說,他希望極星成為電氣化時代下的保時捷。所以價格也比較保時捷。
可起步80萬元的價格,幾乎正在斷送極星自己的命運。眾所周知,Polestar 2主打的價位區(qū)間是25-40萬元,已然屬于高價位,也靠近目前的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但起步80萬元的Polestar 3基本屬于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天花板,基于極星在本土市場的品牌力,這個價格幾乎已和用戶說再見。

“有勇氣定這個價格可能基于吉利集團背后的壓力,極星必然要做出某些姿態(tài),以保全自己在集團中的位置,而80萬元起步的價格顯然沒有考慮目前國內市場新能源行業(yè)的戰(zhàn)況,但凡極星想要憑借Polestar 3打開本土市場的一絲可能,也不會送上如此一份毫無誠意的售價,可見放棄中國,面向歐洲才是他的計策......”行業(yè)分析師如是說。
比起市場上多數(shù)的電動車,極星的確另類,畢竟當時吉利將其收購,主要是讓吉利矩陣更為豐富,當然極星所表現(xiàn)出的高端、與眾不同也會給吉利帶去一些新鮮感和多變性。
不過如今看來,極星卻是一個燙手山芋。
去年2.9萬輛的交付已然創(chuàng)造了極星品牌交付史上的新高。而今年上半年極星已交付2.12萬輛,第三季度交付0.92萬輛,目前三季度累計交付量已有3萬多輛,雖然遠比去年極星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比起夸下??诖蟮摹?022年全年銷售5萬輛的目標”,極星仍然遙不可及。

而在保值率方面,Polestar 2市場端一降再降的價格讓人可以說是直呼驚詫。在極星某商場體驗店咨詢時,工作人員就曾告知“優(yōu)惠幅度非??捎^”;在二手車市場,極星的受歡迎程度也幾乎為0,甚至傳出過28萬的車,不到18萬元即可拿走的傳聞。
這種口碑和銷量不免令人心生疑慮,主打高端品牌的極星的失衡狀態(tài)到底從何而起。哪怕是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駕駛Polestar 2的一段場地駕駛視頻,開啟了BOSS下場帶貨的先河,但走紅一時的視頻,并沒有給極星帶去太多的市場聲量,產品營銷不夠本土化,讓極星一直無法接地氣,當然也錯失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競爭的入場券。
還記得當年全新概念車極星Precept的發(fā)布會現(xiàn)場,不遠萬里趕來的托馬斯?英格拉特曾經拿出過最為誠意的心,向中國用戶世示好,并且還拿著特斯拉與其Polestar 2進行市場對比,“如果我們企圖一夜之間趕超特斯拉,這種想法太天真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在中國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可立誓之后,極星“能在中國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推進舉措并不明顯,反觀特斯拉2021年全年總銷量達到936,172輛,同比增長了87.2%;截止去年1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量就已突破40萬輛,這樣的距離,可不僅僅是幾句豪言壯語可以挽救的。
果然在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當下的極星還是選擇了夢想。
當然,極星也未必一定要“打開中國市場”。在2021年末,托馬斯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極星品牌后續(xù)重點調整至歐洲與北美,到本世紀中期,歐洲地區(qū)銷售份額將達到40%,其余銷售份額由北美和亞洲市場平分?!?/p>
今年6月24日,極星成功赴美上市,首日市值達到275億美元。上市之后,極星可以快速收攏資金,從而進行市場擴張。這么來看,極星好像貌似已經走上了“人生巔峰”,在歐美多地開拓市場,好像不用顧及中國市場了。

其實不然,在極星之前,包括法拉第未來、Lucid、Arrival、ELMS在內的初創(chuàng)電動車企業(yè)都通過SPAC完成了上市洗白。這些公司上市以后,股價均出現(xiàn)了大幅上漲。但好景不長,不久后便大幅回調。
所以對于極星來說,沒有銷量無法實現(xiàn)盈利,也很難一直被資本青睞。換句話說,以目前極星的產品力和品牌力羸弱,等待它的或許還是默默無聞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