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再論三國時代(二·二) 高句麗【山上王-平原王】

2023-08-06 17:22 作者:羲從風媧從云  | 我要投稿



高句麗帝王譜系圖

目錄

山上王:通嫂得王位? 酒桶女? 遷都丸都城

東川王:和親曹魏 斬首吳使?埋葬于皇后 協(xié)魏伐公孫淵? 毋丘儉伐高句麗? 遷都平壤? ?和親新羅? 百姓殉死柴原

中川王:預物奢勾謀反? 貫那夫人投海 魏將尉遲楷伐勾麗

???西川王:安國君達賈伐肅慎? 逸友素勃謀反?

烽上王:誅殺安國君達賈 慕容鮮卑伐高句麗 倉助利諫王修宮室

美川王:倉助利冊立新王 進兵遼東諸郡 三國合圍慕容瘣

故國原王:前燕慕容皝挾后要王 前燕滅亡

小獸林王:禮敬佛法

故國壤王:與后燕爭霸東北 征伐百濟 新羅派遣質(zhì)子

廣開土大王:后燕慕容熙討伐高句麗? 破倭人百濟聯(lián)盟? 援新羅驅(qū)倭寇 認親北燕高云

長壽王:北燕滅亡 馮弘投靠高句麗? 三面稱臣

文咨明王:稱臣南北朝? 討伐新羅百濟

安藏王:稱臣南北朝 ?討伐新羅百濟

安原王:稱臣南北朝? 討伐新羅百濟

陽原王:稱臣南北朝? 討伐新羅百濟

平原王:稱臣南北朝? 討伐新羅百濟


1.山上王【解延優(yōu)】

上文我們講到高句麗的故國川王。故國川王沒有兒子。他死后,皇后于氏秘不發(fā)喪,深更半夜前往故國川王的弟弟解發(fā)的宅邸中?;屎髮獍l(fā)說:"大王沒有兒子,按照兄終弟及的高句麗傳統(tǒng),你應該繼承王位"。解發(fā)不知道故國川王已經(jīng)死了,皇后半夜來訪讓他感到困惑。他說:"王位自有天命,你一個婦道人家,休得胡言。再說了,你貴為一國之后,深更半夜不睡覺,跑到別的男人家里去,像個什么樣子"。正經(jīng)人解發(fā)就把王后趕出來自己家的大門。

皇后在解發(fā)家討了個沒趣。就來到國王的另外一個弟弟解延優(yōu)家中,對他說:"大王今天半夜去世了,沒有留下子嗣,按照規(guī)矩,應該由最年長的弟弟解發(fā)繼承王位??墒墙獍l(fā)對本后傲慢無禮。本后想了想,與其傳位給解發(fā),還不如傳位給你"。解延優(yōu)聽了很高興。親自操刀為老嫂子做飯感謝老嫂子的厚愛 。沒想到在切菜時候,不小心割到了手。老嫂子看到后,就很心疼小叔子,從自己的裙子上撕下布條為小叔子包扎。所謂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嫂子。這一來二去兩人就有了相互勾搭之意。將要離別時,皇后就對解延優(yōu)說:夜深了,我獨自一個人回宮,恐怕不安全。要不你送送我吧。 這一送就送到了皇后的床上?;屎蟊硎荆何抑幌胱龃笸醴蛉?,誰是大王我無所謂,兄弟你別太客氣。

兩人溫存一宿,到了第二天天亮?;屎缶蛡卧煜韧踉t書,宣布傳位于王弟解延優(yōu)。史稱山上王。

王弟解發(fā)聽到山上王登基的消息后感到很憤怒,曾經(jīng)有份當皇帝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他沒有好好珍惜。如今機會遠去,解發(fā)反而心中不平,就起來鬧事。他帶領了兩三個兵士,圍困了皇宮。對解延優(yōu)喊話:兄終弟及,是上古傳下來的規(guī)矩,按照規(guī)矩,我比你大,王位因該傳我,你速速從龍椅上滾下來,饒你不死。不然就殺了你。

解延優(yōu)也許是害怕軍隊,也許是睡了嫂子理虧。就裝死關閉宮門不出來。解發(fā)原本想著自己占據(jù)輿論高地,一出來鬧事,就會有一大群臣子出來支持他,搞個黃袍加身啥的。結(jié)果圍困了皇宮三天,根本沒有臣子鳥他,連個來慰問送冰棍的都沒有。搞得解發(fā)很是尷尬。

這下叛亂不成,根本沒人支持,解發(fā)在高句麗社死了。只能連夜扛著老婆孩子逃到遼東太守公孫度哪里,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向公孫度訴苦,訴說他的嫂子和弟弟怎么通奸亂倫,有悖倫理,嫂嫂和弟弟又怎么合伙起來欺負他,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要求公孫度借他三萬兵,殺回高句麗奪去王位,事成之后,珍寶美女三七分,好處大大的有。

公孫度倒不是貪圖解發(fā)的財寶,只是他早就看高句麗不順眼了,又找不到機會收拾高句麗,正好解發(fā)的到來給了公孫度一個借口。公孫度就借了三萬兵給解發(fā)。

解發(fā)殺回高句麗。山上王這邊派遣王弟解須迎戰(zhàn)。殺得遼東漢軍大敗而歸。解發(fā)一路潰敗,解須乘勝追擊。眼看追到眼前,解發(fā)趕忙向弟弟求饒說:你我是親兄弟,你忍心殺害老哥我嗎?解須不敢加害親哥哥,于是說:解延優(yōu)不把國家讓給你雖然是不義。但是你被憤怒沖昏頭腦,勾結(jié)外國軍隊,要滅自己的國家,這算什么意思?你死了之后,有何面目見列祖列宗?解發(fā)聽了慚愧的低下了頭。

事后解發(fā)雖然被釋放了,但是打了敗仗,不好向公孫度交代,遼東府衙那邊不能待了,高句麗也回不去了,又想到弟弟的數(shù)落,既慚愧又走投無路,最終選擇在裴江邊自殺。


山上王得以繼承王位,和先皇后于氏有很大關系。當了王之后,山上王索性也不藏著掖著,公布了兩人的不正當關系,并把先皇后于氏立為自己的皇后。

可是于皇后年紀大了,生不出孩子。山上王向天帝禱告,祈求獲得一子。不久天帝托夢于山上王,說會賜予他年輕的皇后一個兒子。山上王醒了之后,和群臣述說了這個夢,并質(zhì)疑說:于皇后年紀都這么大了,哪里來的年輕的皇后呢?國相乙巴素回應山上王說:天命不可測,大王姑且等待,看看后面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五年后的十一月,山上王郊祭祭天。

郊祭按照史記和周禮的記載,只有天子才能進行,諸侯只能進行社祭。高句麗祭天,體現(xiàn)了貊人土著積極學習中原文化,同時具有僭越天子的不臣之心。然而,這種形式的僭越其實在偏遠地區(qū)是很常見的,無論是宮廷的雅樂還是禮儀,都會流傳出宮廷,被民間吸收融入當?shù)氐耐了字?,每當中原發(fā)生大動亂,禮儀往往被毀滅一空,只時候就只能到鄉(xiāng)下乃至異國博采風俗,把禮儀找回來。所謂禮失求諸野。


祭天前一天,祭天的豬它又雙叒叕跑了。養(yǎng)豬的官吏不辭辛勞去追豬。一追追到酒桶村,當?shù)赜幸粋€二十多歲的美女,看到官吏追豬的窘迫而滑稽的樣子,樂得哈哈大笑。這美女她本是個農(nóng)家女,慣于降服豬類,一來二去,就幫助官吏把豬抓了。

官吏回到皇宮,向山上王述說美女協(xié)助自己抓豬的經(jīng)歷。山上王是個lsp,一聽說美女二字,立馬來了興趣。向官吏詢問地址后,深夜微服私訪來到酒桶村。要求和美女玩人體連接的小游戲。美女聽說他是大王,不敢違抗。一宿溫存后,美女對大王說:"如果我不幸懷孕了,您可要負責到底,千萬別忘了我"。山上王已經(jīng)進入賢者時間,也不怕于皇后的嫉妒,無論啥條件都滿口答應,待到天明就起駕回宮,卻把酒桶村美女的事情忘了。


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強,山上王臨幸酒桶女的事情很快被于皇后的眼線知道了。于皇后慣于拈酸吃醋,十分嫉妒,就派了一隊士兵前去誅殺酒桶女。酒桶女換上男人的衣服試圖逃走,還是被士兵們趕上了。酒桶女向士兵們哭訴:你們?nèi)缃駚須⑽?,是大王不想要我了下的命令,還是王后嫉妒我下的命令?我如今懷了大王的龍種,你們殺我可以,殺我肚子里的小王子可不行。"士兵們一聽這話懵了,他們單知道王后讓他們來殺人,卻不知道殺的原來是大王的情婦。士兵們害怕?lián)熑?,就沒有殺酒桶女,回去向山上王報告。

山上王本來知道于皇后殺酒桶女的事情,但是鄉(xiāng)下一村姑而已,殺便殺了,只要不讓于皇后這個母老虎發(fā)作就行,可是如今得知酒桶女懷孕了,山上王就不能坐視不理了。

山上王又來到酒桶村,緩緩吐了一口氣,問酒桶女:"這孩子,是我的嗎???"酒桶女自我辯解說:"妾身平身不和兄弟們同席親近,更不敢接觸外姓男子了,腹中的孩子,實實在在是大王的。"山上王聽了很高興,把酒桶女接回了皇宮。來年生下一個小男孩,起名解郊。

山上王當政31年,遷都丸都城。薨逝。


2.東川王 【解郊】

山上王死后,酒桶女的孩子解郊繼承王位。其漢名為解郊,扶余名為優(yōu)未居。號為東川王。

東川王外祖父家是地位低賤的農(nóng)家,因此他頗識人間疾苦,從小性格仁慈善良。伺候吃飯的侍者即使把湯不小心潑灑在東川王的衣服上,東川王也不生氣責怪。

當政時期,國相高優(yōu)婁去世。改立將軍明臨于漱為國相。并且和曹魏建立外交關系?!咀⒁馐瞧降鹊耐饨坏年P系,而非宗藩關系】

同年,太后于氏薨逝【就是那個和弟弟通奸的老嫂子于皇后】,臨死前,她說:"哀家失節(jié),沒有臉去地下見故國川王了,你們要是可憐哀家,就把哀家和山上王埋在一起吧"。雖然于太后以前迫害過東川王的母親酒桶女,但是東川王仁慈,還是同意了于太后的要求。


埋葬幾天后,高句麗的巫師前來報告說:故國川王的魂魄降臨到他身上,故國川王的魂魄說,昨天看到于太后被埋葬在山上王的陵墓里。而故國川王的陵墓和山上王的陵墓就在附近。每天看到這一對奸夫淫婦在隔壁山上秀恩愛,氣得他老人家在棺材里都躺不穩(wěn)了。故國川王不愿意看到這一對狗男女,要求在兩座陵墓間種植松樹充當屏障,以遮住視線。


第十年,吳王孫權派遣使者來和高句麗建交。因為高句麗已經(jīng)和曹魏建交,為避免曹魏懷疑,高句麗斬首孫權的使節(jié),傳首給曹魏。


兩年后,曹魏派遣司馬宣王出兵討伐遼東公孫淵。高句麗和公孫家積怨已久,立馬派遣主簿大加鞍前馬后為曹魏效勞,共同討伐公孫淵。


四年后,高句麗偷襲安平縣,和曹魏關系破裂。又四年后,曹魏派遣幽州刺史毋丘儉,發(fā)兵一萬人從玄兔郡官府出發(fā)大舉討伐高句麗。高句麗派遣步騎兵兩萬人在沸流河邊迎戰(zhàn)。高句麗憑借主場作戰(zhàn)和人數(shù)優(yōu)勢,斬首魏軍三千人,又在梁貊部落的山谷里引魏軍深入,依靠地形優(yōu)勢,再斬首魏軍三千。


接連斬首魏軍六千人,魏軍只剩四千。這時候,東川王飄了,夸下豪言:人人都說魏軍驍勇善戰(zhàn),看來不過如此,遠遠不如我高句麗的兵士,聽說毋丘儉還是曹魏的名將,如今看來也只是草包一個,我們宜將剩勇追窮寇,殺曹魏個片甲不留。于是率領輕騎兵五千人追擊四千曹魏殘軍。沒想到,魏軍沒了退路,反而激發(fā)出絕地反擊的勇氣,結(jié)成方陣,穩(wěn)步向前,不但擊敗了高句麗五千騎兵,還乘勢殺潰高句麗步兵一萬八千人。東川王只得率領一千輕騎兵,狼狽逃竄。


毋丘儉乘勝追擊,占領高句麗首都丸都城,并下令屠城,血洗丸都。東川王則一路逃竄到竹嶺,軍士幾乎散失殆盡。這時候,高句麗東部人密友自告奮勇去招募敢死隊,讓東川王先行南,由自己逃抵擋魏軍追擊。東川王一邊逃竄,一邊聚集走丟的高句麗兵士。又派東部人劉屋勾前去支援密友。劉屋勾到前線,在死尸從中看到抵抗魏軍重傷,已經(jīng)奄奄一息的密友,劉屋勾把密友背負到東川王面前。東川王用大腿給密友當枕頭,一直守候到密友蘇醒,君臣三人才跨上戰(zhàn)馬輾轉(zhuǎn)南逃沃沮。

南沃沮已經(jīng)是高句麗的最南界,此番聚離高句麗人身死國滅就只吊著一口氣,而魏軍仍然在不斷追擊中。東川王焦慮萬分,這時候臣下東部人紐由主動請命,要求向魏軍假投降,乘機刺殺魏軍大將,高句麗軍隊好反撲殺他個措手不及。


紐由混入魏軍詐降說:我高句麗土酋君主得罪于上邦大國,如今我國君主已經(jīng)知錯,想要向上邦投降,所以派遣小人我送上一些土著的美食,以表達我們投降的誠意。魏將聽信紐由的話,讓他上前送美食。紐由靠近魏將,從食物下面掏出匕首,一刀直插魏將胸口。魏軍大亂,眾將士一起上前亂刀砍死紐由。


于此同時,東川王收拾殘兵,分三路反攻。魏軍失去大將,為求穩(wěn),暫時從樂浪退兵。東川王逆風翻盤,仍舊收復國土。東川王感念紐由以身殉國,追封其為九使者,大大犒賞紐由的子孫。


毋丘儉伐高句麗,可以說是高句麗建國以來最為慘烈的一場戰(zhàn)斗。在魏軍的鐵蹄蹂躪下,高句麗處于亡國邊緣。不光國都丸都城被屠戮血洗,人口損失殆盡,舉國上下,化為焦土。東川王南逃沃沮,不可不謂陷入絕境,窘迫以極。

在漢人的史書中,可能只是輕飄飄的一句毋丘儉伐高句麗。但是這樣一句輕飄飄的話,在周圍落后民族眼中,就是一場國破身死,血流千里的民族屈辱敗亡史。漢民族的對外擴張,無不伴隨著周邊落后民族沉痛的血與淚。

此場戰(zhàn)役,幾乎占領高句麗全境。北到高句麗最北國界,直接追擊到高句麗和肅慎的國界線上,魏軍在此立碑做紀念。最東到達高句麗國界最東的東沃沮,魏軍倘若再前一步,高句麗就只能東逃進入日本海了。魏軍在高句麗首都丸都城實行了三光政策,盡數(shù)屠戮丸都城的貊人土著,燒毀丸都城,還在舊都國內(nèi)城雕刻魏軍的軍功碑乃去。

魏軍撤退后,丸都城已經(jīng)化為一片廢墟。高句麗無奈只能南遷平壤城。這場事件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志性事件,魏軍對貊人土著的連環(huán)打擊,使得貊人在東北的勢利大大的削弱。高句麗政權作為一個素習漢文化的貊人土著政權,逐漸開始不再和和中原玩在一起,實行去漢化,南逃平壤,逐漸和百濟,新羅玩在一起,樹立起三韓共同體的貊人意識。



東川王回到首都國內(nèi)城,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城和丸都城已經(jīng)被魏軍燒為一片焦土,片瓦無存。城市居民幾乎被魏軍屠殺殆盡。東川王沒有辦法,見識到魏軍的強大,為了避其鋒芒,率領剩下的老百姓跨越長白山,一路來到大同江南岸的平壤,這里有過去檀君王儉修建的王儉城,曾經(jīng)長久的作為箕子朝鮮的國都。東川王修整王儉城的遺跡,重新在此處建立國都。


第二年,新羅聽說高句麗遷都于平壤,就派遣使者慰問高句麗,建立友好關系。同年九月,在經(jīng)歷了差點滅國的戰(zhàn)爭,保存最后一點精力領導百姓修建完平壤城后,心力交瘁的東川王病逝。國人都十分尊敬東川王,在東川王下葬的當天,不少百姓和近臣跑到東川王的墳墓邊自刎殉葬。東川王的太子認為殉葬不合乎周禮,下令逮捕自殺殉葬的百姓。老百姓們不敢殉葬,就砍下柴火,堆積在東川王王陵周邊,表示對東川王的哀悼。因為柴火堆滿了東川王王陵,所以他的王陵又被稱為柴原。


東川王,雖為民間出身,生性仁德。但總結(jié)來說,并沒有像琉璃王,武神王一樣做出什么偉大的歷史功績出來。反而在魏軍的攻擊下,節(jié)節(jié)敗退,差點滅國身死,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君主,然而這樣的君主卻受到高句麗全體國民的愛戴,這份愛戴甚至超過對高朱蒙的愛戴,這是為什么呢?

我認為這是一種經(jīng)典的吊橋效應。因為在魏國族滅高句麗的戰(zhàn)爭中,全體高句麗的老百姓都身受其苦,在生命受到極度威脅的驚恐環(huán)境中存活下來,那么領導他們走到最后的王。無論表現(xiàn)的有多差勁,都會受到全體國民的一致愛戴。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shù)睦?,抗日?zhàn)爭的時候,全體國民都暴露在兇殘日軍的屠刀之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抗戰(zhàn)勝利后,領導抗戰(zhàn)的常氏凱申自然而來的受到全體國民的愛戴,雖然他在抗戰(zhàn)中幾乎是節(jié)節(jié)敗退,表現(xiàn)糟糕,除了一退再退,幾乎沒干別的,但老百姓并不會計較這些。他作為抗戰(zhàn)勝利的一種符號而得到全體百姓的愛戴。東川王同樣如此。雖然除了逃跑以外。幾乎沒干別的。但是百姓依然把他當做抵抗魏軍的主力而愛戴。

關于殉葬:首先要區(qū)別活人祭祀和活人殉葬,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活人祭祀,是指用活人奴隸來祭祀神靈,目的一般是為了賄賂神靈,后續(xù)通過占卜的方式請求神的旨意,來啟示未來。這些用于祭祀的活人死后并非是用作神靈的奴隸,而是被當做神靈吃的肉而被獻祭的,其地位等同于牛羊豬狗,祭祀的時候,往往需要將尸體大卸八塊,以使得他更像是一塊肉。多見于商朝,商人不僅用奴隸來祭祀,還會用活的豬狗牛羊大卸八塊來祭祀,在商人眼里,這些奴隸和豬狗牛羊沒有區(qū)別,都是神靈的食物,也正因為如此,商族的百姓一般不會成為祭祀的祭品。因為在商人的視角中,商族的百姓是人,而其他族的百姓和豬狗牛羊沒啥區(qū)別。

周建立后,因為周人覺得活人祭祀野蠻,所以廢除了活人祭祀,改用太牢【豬牛羊】來祭祀。但是仍然保留了商代的觀念,認為越血腥,越不加烹飪,味道越難聞的祭品對于昊天上帝來說,就是越上等的。因此他們祭祀的豬牛羊都是生的,味道難聞。這種習俗延續(xù)到后世。后人也覺得生豬太難聞,就把豬肉煮一下,變成半生的胙肉。比如清代祭祀的時候,在雍和宮現(xiàn)殺豬,煮成胙肉,分給百官吃,這種胙肉,沒有調(diào)味料,還夾生。腥膻騷臭,極度難吃。百官往往被迫吃賞賜的胙肉,回到家就吐了。

而活人殉葬,則不是中華的習俗,多見于周邊蠻夷之中,秦楚本為蠻夷,有殉葬習俗,融入華夏后,也廢除了殉葬。此后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南北宋,都沒有殉葬。

殉葬的含義是指主人死后,主人所寵幸的奴仆,近臣,寵妃因為對原主人十分尊重愛戴,主人死了之后,感覺自己的天塌了,活不下去了,因此自殺更隨主人來到陰間,繼續(xù)侍奉主人。和活人祭祀不同的是,活人祭祀的對象多是和原主人毫無關系的奴隸,他們往往是作為食物被送到陰間,供亡魂或者神靈食用的。而活人殉葬的對象多是原主人生前親近的人,殉葬后,是作為奴仆和妃子在陰間繼續(xù)伺候原主人的。

在周邊蠻夷民族中,雖然族源不同【比如秦楚,鮮卑,蒙古,契丹,女真,滿洲,三韓,高句麗】,但都一致的存在殉葬習俗。殉葬早期都是自愿的,是出于對原主人的愛戴,所以才自愿殉葬。但是到了后期,統(tǒng)治者為了在陰間有人伺候,往往強迫自己親近的人殉葬。

中國自秦楚融入華夏,自己改革胡俗后,就沒有殉葬了。后來的殉葬最早來源于契丹遼朝,耶律阿保機首開殉葬之風,遼金元明一路傳承。尤其元朝,大規(guī)模鼓勵民間孝子孝女為父親殉葬。明朝承襲元朝之舊,保留殉葬習俗。明中后期廢除。清朝入關后,又把滿人傳統(tǒng)的殉葬再一次帶入中華,但是不久后,又再次被廢除。

了解了以上的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東川王的太子會仍未百姓給東川王殉葬不雅,而禁止百姓殉葬。

因為在那個時代來說,高句麗的土著貊人沒有什么文化,他們主動殉葬,是發(fā)乎于情的,從乎于本俗的,是出于對東川王的愛戴的。

到對于東川王的太子來說,他長久的接觸漢文化的一套東西,視周禮為文明開化,視貊人土俗為野蠻落后。因此他看到殉葬的行為,會覺得十分的不雅,十分的非禮。而禁止土人殉葬。這反映的是漢文化和貊人土著文化之間的沖突。

我想東川王的太子禁止殉葬,其心理應該和后來日本人禁止相撲,韓國人反感露乳裝是一樣心理吧。


3.中川王【解然弗】? ?22

中川王是東川王的兒子,英俊瀟灑。

登基同年,中川王的弟弟預物,奢勾謀反,試圖搶奪王位。被中川王所鎮(zhèn)壓。任用明臨于漱為宰相,并且主管高句麗軍隊馬。

中川王解弗然有兩個夫人,王后椽氏,以及妃子貫那夫人。貫那夫人生的絕色美麗,長發(fā)飄飄。十分受到中川王的喜愛。中川王因此冊封其為小后。

王后椽氏對比十分嫉妒,就在中川王面前陰謀陷害貫那夫人,她說:"曹魏國正在千金求購長頭發(fā)的美女,當年先王由于對天朝上國失禮,導致被討伐,差點落入身死國滅的境地。如今我們?nèi)f不可失了事大之儀,不如把本國的長發(fā)美女都送給曹魏,曹魏一定會感到很開心,就不會再攻打我們了"。中川王聽懂了王后的言外之意是要陷害貫那夫人,想要讓貫那夫人送給曹魏當姬妾。因此默不作聲。

而貫那夫人聽聞到王后椽氏陷害自己的風聞,心里沉不住氣了,決定先下手為強。于是哭哭啼啼的跑到中川王面前哭訴說:"王后椽氏,經(jīng)常辱罵我,說我是鄉(xiāng)下女人。讓我早點滾回鄉(xiāng)下去,不然有我好受的。他乘您不在,屢次三番意圖謀害我,我該怎么辦呢?"中川王從這話中聽出了女人之間宮斗的氣息,因此也默不住聲,不加以參合。

貫那夫人見中川王不聽自己的話,決定把籌碼升級,開始一哭二鬧三上吊。一天,中川王從箕山打獵回來,貫那夫人拿著一個牛皮口袋跪倒在中川王面前哭訴:"大王,您走后,王后經(jīng)常想把臣妾塞到這個牛皮口袋里,扔到海里殺了。大王要是不處理王后,那就請放臣妾回鄉(xiāng)下,臣妾從此不敢再侍奉在大王左右了"。

俗話說要想一輩子不痛快,就娶兩個女人。中川王夾在兩個爭風吃醋的女人中間十分痛苦,面前兩個女人的相互攻擊,只能抱以沉默??墒谴丝趟僖踩滩蛔×?,心里升上來一股子無名火。他說:"你就這么想投海是吧?我成全你"。于是真的派人把貫那夫人塞到牛皮口袋里,扔到海里淹死了。

明明是王后椽氏迫害在賢,貫那夫人還更受中川王喜愛,為什么最后還是貫那夫人宮斗失敗了呢?很簡單,因為貫那夫人出身農(nóng)家,沒有顯赫的母家勢力。對于中川王,她只是一個漂亮的玩物,什么時候厭倦了,就可以拋棄。不可能為了貫那夫人得罪王后代表的世家大族。試圖以寵愛來要挾一個國王,以讓他挑戰(zhàn)世家大族,愚昧。

第七年,國相明臨于漱去世。為了加強和明臨家族聯(lián)系。中川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明臨笏覩,兩家聯(lián)姻。第二年,立王子藥蘆為太子。

第十二年,曹魏再次來犯,派遣大將尉遲楷來進攻梁貊。中川王派遣8000大軍迎戰(zhàn)。這一次,抵擋住了魏軍的進攻。為了表示對祖宗護佑的感謝。中川王在抗擊曹魏勝利的第二年,親自回到卒本扶余【高朱蒙在卒本川邊定都的地方】祭祀先祖。




4.西川王 【解藥盧】 23

西川王在位時期,肅慎大規(guī)模入侵高句麗。西川王派遣王弟達賈前往迎敵。殺掉了肅慎的酋長,降服了肅慎六十幾個部落,肅慎成為了高句麗的附庸。西川王為了獎賞達賈,封達賈為安國君,讓他統(tǒng)治梁貊和肅慎的土地。

西川王的弟弟達賈是著名的大將軍,而另外兩個弟弟逸友和素勃則陰謀發(fā)動叛亂。兩人在溫湯地區(qū)聚集黨羽,游樂無度,說西川王的壞話。西川王假裝許諾要封兩人做宰相,邀請二人到國都見面。等兩人到了國都后,西川王則在大殿上示意大力士擒拿兩人,抓住后斬首。


5.烽上王 【解相夫】

西川王死后,由太子解相夫繼承王位。解相夫為人驕橫跋扈,行事多疑。頗有曹老板【指曹操】的性格特點,卻沒有曹老板的能力。

在烽上王的父親西川王在位時期,王叔安國君達賈因為鎮(zhèn)壓肅慎有功勞,因此權利達到頂峰。這使得烽上王十分記恨。烽上王一繼位,就派人誅殺了安國君達賈。國人無不哀痛,說:"安國君是國家的棟梁,沒有安國君,高句麗怕是已經(jīng)被肅慎滅亡,如今安國君被殺,我國又要依靠何人守衛(wèi)邊疆"?

果然到了第二年,慕容鮮卑部落的慕容廆就過來進犯高句麗,烽上王打不過慕容廆因此一路逃亡到鵠林,最后靠著臣下北部大兄高奴的兒子的保衛(wèi)才擊退慕容廆又回到國都?;氐絿己?,烽上王不思操練軍隊,加強武備,反而又開始搞內(nèi)斗,對自己的兄弟們下手,以謀反的罪名賜死自己的弟弟古鄒加咄固。烽上王的侄子乙弗為了逃避伯伯的政治迫害,不得不逃亡到荒野。

過了三年后,慕容廆不甘心上次的失敗,再度進犯高句麗。軍隊來到高句麗的故國原,慕容廆甚至的還囂張下令讓士兵把烽上王的父親西川王的墳給挖了,把尸體挖出來羞辱。

在這種情況下,烽上王不得不咨詢當時的國相倉助力,讓他想應對敵軍的對策。倉助利推薦了曾經(jīng)擊退過慕容鮮卑的將領北部大兄高奴的兒子擔任新城太守,來抵抗慕容鮮卑的進犯。高奴之子不辜負眾望,在他的守備下,使得慕容鮮卑從此不敢東進。

慕容鮮卑不來進犯,烽上王就又飄了,在高句麗連續(xù)兩年遭受天災糧食歉收的情況下,依舊從民間抓捕大量勞工,強迫他們?yōu)樽约盒藿ㄈA麗的宮殿。同時還派人四處尋找逃跑的侄子乙弗,勢必要將自己的親族們趕盡殺絕才安心。

這種種行為引起了國相倉助利的不滿。倉助力勸諫烽上王要懂得愛惜百姓,不要在災荒年隨意的征調(diào)勞役。這些勸諫,非但沒讓烽上王悔改,反而激怒了烽上王。烽上王警告?zhèn)}助利,如果以后再敢說這樣的話,就弄死倉助利。

倉助利懼怕烽上王真的要殺自己,于是回到家中后,秘密和諸大臣商議,決定迎接逃亡的解乙弗為君主。大家于是并發(fā)動政變,顛覆政權。烽上王遂自殺而死。


5.美川王 【解乙弗】 32

倉助利冊立新王

解乙弗的父親叫做古鄒加咄固的兒子?!靖呔潲惙窖酝琳Z中,稱呼王子為古鄒加,咄固為王子的名字,全名為解咄固】。這位古鄒加咄固和烽上王是親兄弟。

烽上王為人性多疑,因為懷疑古鄒加咄固有謀反之心,于是派人殺死了這個弟弟。

解乙弗害怕受到烽上王的迫害,于是出逃到民間避難。逃到一個叫做水室村的地方,在當?shù)匾粋€叫陰牟的地主家做幫傭。

這個陰牟不知道解乙弗王子的真實身份,于是充分發(fā)揮了地主盤剝的本性,十分苛待于解相夫。陰牟家的地主大院旁邊是一片沼澤,到了夏天,沼澤里的青蛙咕呱咕呱叫個不停,吵得陰牟一家老小睡不著,于是陰牟就讓解乙弗到了晚上,就向沼澤地里扔石頭。石頭扔到沼澤里,發(fā)出響動,青蛙們就嚇得不敢叫喚了。過了一會,沒有響洞,平靜了,青蛙就又開始叫喚,解乙弗就再扔一塊石頭,青蛙就又安靜了。如此循環(huán)往復,充當陰牟一家的人力消音器。等到天亮了,解乙弗還來不及補覺,就又被地主陰牟拖起來,被趕著去砍柴,洗衣服,做飯,做家務。如此一周七天,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資本家看了都要自愧不如。在堅持干了1年后,解乙弗被盤剝的實在受不了了,只能辭職。

雖然辭職了,可是生活還要繼續(xù)啊,于是解乙弗想了個法子,拿自己出逃時攜帶的銀子做本錢,跑到鴨綠江邊販鹽。

有一天就來到了一個叫做思收村的村子。有一戶老奶奶纏著解乙弗不讓他走,死活讓他送自己一斗鹽。解乙弗看老奶奶可憐,就送了他一斗??墒侨诵呢澙钒。夏棠桃姲装椎昧艘欢符},不想著見好就收,卻得寸進尺,要求再送他一斗。這下解乙弗無論如何也不答應了。

老奶奶見討不到鹽,就生起一股莫名的恨意,于是把自己的破鞋偷偷塞進解乙弗的貨物里。準備陷害于他。

解乙弗渾然不知的背起包裹就有。走了每一里地,老奶奶就帶著自己兩個五大三粗的兒子追了上來,揪著解乙弗的衣領誣賴他偷鞋,不由分說的把解乙弗扭送到鴨綠江官府。

鴨綠江的長官一艘解乙弗的包裹,果然搜到了老奶奶的破鞋。于是下令將解乙弗四十大板,沒收所有財務,并驅(qū)逐出鴨綠江。

如此解乙弗就真正的一無所有了,只能四處流浪討飯,沒過幾個月,就衣衫襤褸,形容枯槁,和真正的乞丐沒有區(qū)別,沒人想到這個人曾經(jīng)是王子。

但是俗話說,否極則泰來,一個人倒霉到頂點,那么好運就要來了。話分兩頭,在高句麗朝廷中央,國相倉助利因為勸諫烽上王時說話過了火,收到了烽上王的死亡威脅。倉助利于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廢除烽上王,另立新王。

倉助力所想到的新王人選就是出逃的王子解乙弗。于是他派遣北部長官祖弗,東部長官蕭友,到民間暗中訪查。

不久兩位長官就在一條漁船上找到了形容枯槁的解乙弗,二長官向其跪拜說:當今國王無道,大臣們想要廢除他,考慮到王子您為人仁愛,因此大家派我兄弟倆迎接您回去做新的王。

解乙弗懷疑是烽上王派來抓他的人,使詐套他的話,于是回答說:我是野人【就是指住在鄉(xiāng)下的人】,不是什么王子,您二位認錯人了。

兩位長官見解乙弗不相信,于是說:烽上王暴虐,早就失去民心了,大家都盼著您呢,您就別裝了。

于是兩位長官帶著解乙弗回來向國相倉助利復命。倉助利把解乙弗藏在鳥陌的一處住宅,好生伺候,伺機發(fā)動兵變。

等到這年九月,按照慣例,烽上王攜帶一群大臣去侯山打獵。乘著烽上王追捕獵物跑遠了,國相倉助利稱機召集群臣,向大家說了要廢除國王的意圖,講完最后,倉助利跟了一句:“和我同心的兄弟,大家更著一起上”。

群臣們?yōu)榱吮磉_支持,紛紛從河流邊折下蘆葦葉,插在倉助利的烏冠之上。倉助利由此確定大家都愿意跟隨自己,于是發(fā)動部隊,帶著一小伙兵丁,把烽上王抓捕了起來,囚禁在小黑屋里,用重兵把守。并轉(zhuǎn)而扶持解乙弗繼承王位,史稱美川王。

攻打遼東諸郡

在敘述美川王攻打遼東諸郡的歷史之前,我們先追述一下美川王之前,概括說從東漢末年一直到三國時代的遼東地區(qū)的政治大局勢的變化。見下文逗號部分注釋。

在東漢末年,東北地區(qū)由公孫度家族統(tǒng)治【注意是公孫度,不是和劉備一起讀書的那個公孫瓚,兩者沒關系】。由于漢獻帝王權衰落,公孫家自立為平州牧,改遼東為平州,后投降曹操,曹操封其為東夷校尉,仍舊世代世襲統(tǒng)領遼東一代,下轄玄兔,樂浪等郡。

在公孫家族統(tǒng)治遼東的時候,高句麗國也在遼東和公孫家族并存,公孫家在遼東充當攪屎棍子,使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遏制高句麗的壯大。在公孫家投降曹操后,曹操更是派遣大將毋丘儉出兵討打高句麗,并血洗了丸都城,更一度導致高句麗南遷平壤,和新羅建交,相關事情寫在東川王的章節(jié)中。

此后,司馬懿滅掉了公孫度的孫子公孫淵,改派流官管理平州,擔任東夷校尉。公孫家族對遼東的統(tǒng)治宣告結(jié)束。

于此同時,歷史逐漸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在全國建立小政權。而鮮卑族則崛起了所謂的鮮卑七部。

即慕容鮮卑,宇文鮮卑,拓拔鮮卑,段氏鮮卑,禿發(fā)鮮卑,乞弗鮮卑,獨孤鮮卑這七部。

其中在東北地區(qū),主要是慕容鮮卑,宇文鮮卑,段氏鮮卑這三部。

外加上高句麗統(tǒng)合下的諸部落以及臣服于高句麗的靺鞨人。

再加上西晉朝廷外派東夷校尉,以及下轄的玄兔,樂浪等郡的漢人。

于是鮮卑,貘+靺鞨,漢人這三大民族集團就在東北地區(qū)展開了大亂斗。

彼時的高句麗雖然已經(jīng)南遷國都到平壤,但是國家的戰(zhàn)略中心依然在大陸【指遼東】,其大陸性的一面要強行其半島性的一面。表現(xiàn)在政策上,主要是對鮮卑等大陸民族的防范,對中原王朝漢人政權的寇抄劫掠。

而對新羅,百濟等則主要以構建共同的三韓意識,加強同盟和友好關系為主。其主要原因是為了確保穩(wěn)定的大后方。且南方的新羅百濟的軍事實力相對較弱,對高句麗政權的威脅程度要遠遠小于大陸上的鮮卑和漢人政權。



五胡亂中華圖

那么時間來到美川王統(tǒng)治時期,美川王統(tǒng)治的二十年內(nèi),其軍事重心放在對漢人郡縣的寇抄驅(qū)逐之上。

第三年,美川王領兵八萬攻打玄兔郡,俘虜八千漢人,送到平壤。

第十二年,美川王派遣將領寇抄遼東西安平。

第十四年,美川王入侵樂浪郡,俘虜兩千漢人。

第十五年,入侵帶方郡,燒殺劫掠。

第十六年,攻破玄兔郡,燒殺劫掠而去。

三國合圍慕容鮮卑

在美川王統(tǒng)治時期,東北的漢人郡縣在一個叫做崔毖的人領導之下。此人出身名門清河崔氏,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著名謀士崔琰的后代。

崔毖統(tǒng)治東北時期,慕容鮮卑部落出了一個奇男子叫做慕容廆,傳說此人容貌英俊,聰慧過人。在他領導下,推崇漢化,慕容鮮卑迅速崛起為一大派勢力,前文我們講烽上王的時候,曾經(jīng)講過慕容瘣和高句麗之間的戰(zhàn)爭。這個人的子孫后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國之一的前燕政權。

那么鮮卑的慕容廆也和高句麗的美川王一樣,頻繁的發(fā)動對漢人郡縣的進攻,很快崔毖實際控制的地盤就只剩下遼東府衙一地,其他地方都幾乎被鮮卑和高句麗瓜分干凈了。

崔毖不甘心放棄遼東,于是秘密聯(lián)合高句麗,段氏鮮卑,宇文鮮卑三家,決定一起出兵討伐慕容瘣,瓜分掉慕容鮮卑的地盤。

三家大軍浩浩蕩蕩開赴到慕容鮮卑的首都大棘城下,慕容廆避城自守,一點也不慌。還派人送牛酒唯獨犒勞宇文鮮卑的軍隊。段氏鮮卑和高句麗的人一看,宇文鮮卑的人居然收到了慕容鮮卑的禮物,而自己卻沒有,于是懷疑宇文鮮卑和慕容鮮卑暗中勾結(jié),于是憤而退兵,聯(lián)盟瓦解。

當時宇文部的首領【首領稱大人】大人宇文悉獨官卻是和倔強的性子,表示即使兩方撤軍,也要堅持把慕容鮮卑打下來。戰(zhàn)爭由此從三國合圍轉(zhuǎn)化為了慕容和宇文兩方的戰(zhàn)爭。

慕容廆派出自己的兒子慕容皝以及長史裴嶷應對宇文鮮卑,把宇文悉獨官打的大敗而歸。

眼看瓜分慕容鮮卑的計劃落敗,崔毖這時候假惺惺的派出自己的兒子崔燾到大棘城給慕容廆慶祝勝利。慕容廆這么聰明的人,當然知道崔毖才是幕后主使,因此根本不吃這套,把崔燾抓起來一頓羞辱恐嚇,然后放回去讓他給父親崔毖帶話:慕容鮮卑的大軍馬上來算賬,投降放你條活路,逃跑,你自己看著辦。

崔毖聽了這話,嚇得家也不要了,只帶著幾十個騎兵連夜逃到高句麗,尋求庇護。高句麗收留了崔毖,崔毖后人后來也成為了韓國崔氏的來源之一。

崔毖逃跑后,慕容廆接收了遼東府衙,考慮到崔毖的兒子崔燾是個忠厚老實之人,慕容廆讓他接替父親仍然做遼東平州府衙的長官,一切如舊。

由于慕容鮮卑和高句麗接壤,慕容廆又派出軍隊斬殺高句麗將領如孥,俘虜高句麗百姓兩千余戶。

美川王憤而出動軍隊反擊,寇抄遼東府衙,慕容廆派遣慕容翰,慕容仁前來抵御,打得高句麗軍隊丟盔棄甲。美川王只得乞和討?zhàn)?,休?zhàn)為盟。

為了抵御慕容鮮卑的攻勢,美川王派人前去向后趙石勒稱臣納貢,尋求幫助。結(jié)果石勒在與慕容鮮卑的戰(zhàn)爭中大敗。


慕容鮮卑政權演變圖


6.故國原王 【解斯由】

與前燕的戰(zhàn)爭

美川王去世后,由太子解斯由繼位,人稱故國原王。故國原王在位前期,慕容鮮卑已經(jīng)成為高句麗最大的威脅。

為了防備慕容鮮卑,高句麗增建國北新城,修繕丸都城,平壤城,國內(nèi)城,加強武備。并主動向晉朝稱臣納貢,尋求幫助。

慕容廆死后,慕容皝接替其位,建立前燕政權。第六年,慕容皝出大軍討打高句麗,打至國北新城,故國原王投降乞和,并派出太子親自到前燕朝貢。

第十二年,慕容皝遷都龍城,同年在立威將軍慕容翰先取高句麗,后滅宇文鮮卑,徐圖中原的戰(zhàn)略建議之下,前燕發(fā)兵五萬從南進攻高句麗,發(fā)兵五千從北進攻高句麗。

由于高句麗南方都是狹窄偏僻的高山峽谷,北方為開闊大平原。因此故國原王錯誤的認為前燕軍隊將從北方進攻,因此調(diào)集五萬軍隊由解武率領防守北方。而自己則率領老弱部隊防守南方。

結(jié)果五萬前燕軍隊勢如破竹攻到丸都城下,不久,丸都城破,故國原王單騎逃命到斷熊山谷中躲藏。前燕軍隊開進丸都城,俘虜了王太后周氏和諸位王妃。

于此同時,在北方防守的五萬高句麗精兵也全面潰敗。由此,慕容皝停止了進攻,派人發(fā)出告示招降逃跑的故國原王,許諾投降不殺。而故國原王不相信前燕的許諾,始終不肯露面。

慕容皝于是下令屠殺不投降的高句麗人,焚毀高句麗的城池和宮殿,搜刮搶劫城中的財寶,俘虜五萬高句麗人,做完這一切后,準備班師回朝。

這時候,長史韓壽勸諫慕容皝說,高句麗這個地方苦寒,老百姓十分的狡猾,我們守是守不住的。如今高句麗雖然國破,國王也逃走了,城里被我們殺戮洗劫一空,但是仍舊有很多高句麗人逃亡到大山里面,我們抓是抓不干凈的,等我們一走,這些人必然會重新聚攏在高句麗國王身邊,卷土重來,再次成為我們的威脅。臣建議,不如派人把高句麗國王的父親的尸體挖出來,和高句麗的老太后,一起帶回我們前燕國,關起來,這樣就可以要挾高句麗國王,等高句麗國王把自己綁起來向我們投降,我們再把他老爸老媽還給他,這樣他就會感謝我們的恩情。

慕容皝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于是下令把美川王的的墳挖了,把尸體綁起來,連帶高句麗的老太后,以及搶來的財寶和俘虜?shù)奈迦f丸都城市民,一起帶回前燕。

果然,到了第二年,故國原王乖乖的派遣自己的弟弟做使節(jié),送了無數(shù)奇珍異寶到前燕,稱臣納貢,慕容皝一看高句麗很服帖啊,于是就把故國原王老爸的尸體還給了故國原王,只是仍然把故國原王的老媽扣押著。

又過了一年,慕容皝又派遣慕容恪再次大舉入侵高句麗,打下南蘇地區(qū),設置郡縣后班師。

就這樣,故國原王也不敢和前燕翻臉。到了第25年,慕容皝去世,慕容雋繼位,故國原王再次派人前來納貢,請求歸還自己的老母親。慕容雋同意了這個請求,派護衛(wèi)把老太后送還高句麗,并封故國原王為征東大將軍營州刺史,兼樂浪郡公?!緺I州即遼東,三國時代由公孫家族始設,樂浪郡公沿襲漢代樂浪郡之名】。

十五年后,前秦的宰相王猛【王猛,典故捫虱而談的主人公,前秦,即苻堅一族建立的政權】發(fā)兵擊破前燕,包括慕容暐在內(nèi)的慕容氏皇族被俘虜遷移到關中【一同被俘的還有著名的慕容沖,歷史上著名的男寵皇帝,和苻堅有一段龍陽逸事】。

在這場滅國戰(zhàn)爭中,前燕的皇族慕容評考慮到高句麗是前燕的藩屬國,因此逃難到高句麗??墒悄?,故國原王恨死了慕容家族對高句麗的燒殺劫掠,奪親母,辱父尸之仇,之所以臣服前燕只不過因為實力不行,忍辱稱臣。這次前燕滅國,高句麗樂的對仇人落井下石,因此把慕容評抓了起來,反手一波直接送到前秦,并且順便向前秦稱了一波臣。

與百濟的戰(zhàn)爭

故國原王統(tǒng)治后期,高句麗的國土向南拓展到與百濟接壤,因此和百濟發(fā)生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故國原王當政第四十一年,百濟國發(fā)兵三萬來襲,故國原王親自率領軍隊抵抗,不幸被百濟軍隊的弓箭射中,不治而死。



7.小獸林王【解丘夫】14

故國原王身中百濟流失而王,他死后,由他的兒子解丘夫繼位,稱小朱留王,又稱小獸林王?!拘≈炝艉托~F林在高句麗語中同音,只是漢語翻譯不同而已】。

由于前燕被前秦所滅亡,小獸林王時期,主要的威脅不再來自于鮮卑人,而是來自于北面的契丹人,和南面的百濟國。與這倆分別打過一次戰(zhàn)爭。

而在外交方面,其主要的政策是投靠前秦,向前秦稱臣,學習前秦的文化。

五胡亂華時期,由于北方的君主主要是胡人,胡人統(tǒng)治者推崇胡教,另一方面,由于連年的戰(zhàn)亂,老百姓民不聊生,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相比于東漢末年畫符燒水,治病救人的五斗米道【天師道】,講究涅槃靜寂,往生極樂的佛教顯然更具有吸引力。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佛教在統(tǒng)治階層和底層民眾中上下兩開花,極大的繁榮昌盛起來。

無論東漢時期的由張?zhí)鞄焺?chuàng)立的五斗米道【即天師道,正一道】,還是由張角創(chuàng)立的五斗米道,他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壯大,在于他能夠給老百姓提供免費的醫(yī)療,通過持咒畫符的方式。本質(zhì)上其實是一種祝由術,雖然不同于中醫(yī)拿草藥針灸治病,道教拿符箓祝禱治病是典型的巫醫(yī),但他也是實際有效的。通過治療老百姓的病痛而燃起生的希望。無論是丹鼎,符箓都是服務于活人的,乃至于養(yǎng)生的房中術,求長生不死的仙術,都代表著對生的渴望。他是一種關于生的宗教。

而佛教則恰恰相反,他認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人世間的一切都是空的。又認為人陷于無明的狀態(tài)中,遭受貪嗔癡三毒的禍害,體會著生老病死,怨憎會,恨別離,求不得的種種痛苦,在因緣業(yè)力的牽引下不斷的轉(zhuǎn)世輪回體會,不斷的禁受痛苦。只有徹底的悟了,涅槃靜寂,才能徹底的擺脫輪回,擺脫痛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關于死的宗教。

那么在此背景下,小獸林王在向前秦稱臣的過程中,也積極的向前秦學習關于佛教的文化知識。

小獸林王二年,前秦向高句麗國贈送了浮屠順道,并讓順道攜帶了大批精美的佛像和佛經(jīng)向高句麗傳法。

浮屠,即梵語Buddha一詞,意思是徹底覺悟的人。翻譯為漢語有三種譯法。

1.翻譯為佛陀,即已經(jīng)成佛的人。

2.翻譯為浮屠,指對比丘,比丘尼的敬稱,?通俗一點講,就是指和尚。

3.翻譯為浮圖,是對梵語stupa一詞的謬? ? ? ?譯,stupa即窣堵坡,是一種用來供奉舍? ? ? 利子的高大建筑,通俗的來講,就是佛塔,或者稱舍利塔。舍利是指佛陀或者僧人火化后骨灰中出現(xiàn)的一種球狀結(jié)晶,是佛教圣物。

窣堵坡,即印度覆缽式佛塔,原本是用來埋葬佛陀骨灰的墓冢。僧人團體圍繞窣堵坡建立寺院進行共同生活和修行,寺院在佛教中本稱為伽藍。寺本是官署的意思,比如大理寺,鴻臚寺等等。因為佛教傳入中國后,這些寺也就是官署部門經(jīng)常用來接待外國來的得道高僧,因此寺這個詞被借用過去,用來翻譯伽藍,表示僧侶的居住場所。

小獸林王為了安置前秦送來的僧人順道,特意建造肖門寺。

小獸林王當政第五年,又由一天竺僧人阿道,聽說高句麗國王崇信佛教,善待僧人,因此從東晉渡來高句麗傳播佛法。小獸林王特意為其建造伊弗蘭寺來供養(yǎng)這位僧人。



8.故國壤王? 【解伊連】

小獸林王死后,由他的弟弟解伊連繼承王位,稱故國壤王。故國壤王在位期間,其主要對外對內(nèi)政策如下。

?與后燕的關系

前文提到,前燕被前秦所滅亡。慕容皇族中的慕容垂整合舊部,卷土重來,建立了后燕政權。后燕和高句麗為了爭奪遼東的主導地位,展開了多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參戰(zhàn)人口在萬人上下,此處略過不提。

?與百濟的關系

故國壤王期間,國內(nèi)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饑荒,百濟國乘機對高句麗邊境地區(qū)進行騷擾入侵,戰(zhàn)爭規(guī)模均在百人上下。原因在于百濟地域偏遠,國力弱小,其實力和前燕,高句麗這些大國不可同日而語。

?與新羅的關系

三國時期,曹魏大將毋丘儉討打高句麗,血洗丸都城,高句麗南遷平壤的過程中,新羅給與高句麗提供了不少幫助,因此高句麗和新羅之間總體維持和平友好的氛圍。

在高句麗的視角看來,因為新羅過度弱小,對高句麗不構成任何威脅,根據(jù)高句麗的開國始祖高朱蒙的卵生神話,其與新羅始祖樸赫居世的卵生神話相似,而和東扶余的天帝神話相異。且根據(jù)民國時期,大陸文人輯錄的高句麗貴族的墓志銘的自述,均稱自己是扶余貴種,三韓令族,可以推測高句麗的國母柳花夫人應當來源于三韓,與新羅頗有鄉(xiāng)土之親的情感。綜上兩個原因,高句麗視新羅為友好勢力。

然而在新羅的視角看來,百濟已經(jīng)是一個要時刻防備的大國,而高句麗更是一個得罪不起的龐然巨物。新羅本著侍奉大國的心態(tài),審慎的把自己國家的貴族,即后來的新羅實圣王送到高句麗當人質(zhì),以表示自己侍奉高句麗故國壤王的誠心?!緦嵤ネ醍斎速|(zhì)的事情寫在新羅相關的章節(jié)中】

?與佛法的關系

故國壤王延續(xù)先代的政策,崇信佛法,推崇佛教。禮敬僧人。廣建佛寺。



9.廣開土王 【高談德】

故國壤王去世后,由他的兒子高談德【關于他的兒子為什么姓高,下文會講】繼位。史稱廣開土大王,又稱好太王??脊艑W上有著名的《好太王碑》,可以和《三國史記》的內(nèi)容相互印證,是珍貴的史料。廣開土王時期,高句麗的領土面積達到全盛。

以下分對鮮卑【后燕和北燕】的關系,對百濟的關系,對新羅倭人的關系分別講述廣開土大王時期的歷史。

?對百濟的關系

本處不贅述戰(zhàn)爭過程了。詳細參考百度“好太王“詞條。

?對后燕,北燕的關系

前燕被前秦滅國后,慕容家族皇室被前秦的皇帝苻堅遷移到前秦的國都看管起來。

慕容垂因為早些年受到慕容家皇室宗親的迫害,因此出逃投奔前秦被封為前秦的冠軍將軍,受到苻堅的信任。慕容垂因此借口回家鄉(xiāng)祭祀先祖,得到苻堅的允許回到鄴城,聯(lián)絡舊部,起兵反抗前秦,建立后燕政權。

隨著慕容家族在東北地區(qū)卷土重來,高句麗的日子又不好過起來。在慕容垂的主持下,先后兩次討伐高句麗,和高句麗的故國壤王爭奪遼東的地盤。那么在接連和后燕掰了幾次手腕掰輸了之后,到了廣開土大王這一代,高句麗想通了,決定再次向慕容家族稱臣,結(jié)果這次稱臣非但沒有使得和鮮卑的關系緩和,后燕的皇帝慕容盛反而認為廣開土大王的使節(jié)傲慢無禮,有損后燕國體,因此決定讓將軍慕容熙【皇帝的叔叔】發(fā)兵三萬再次討伐高句麗。這次戰(zhàn)役,高句麗的新城,南蘇二城被攻破,失地七百余里,被后燕俘虜人口五千戶。

廣開土大王越想越氣,于是在休整兩年后,對后燕發(fā)起反擊,擊破遼東城,趕走后燕設置的平州刺史慕容歸。

彼時,后燕的政權由慕容熙統(tǒng)治,慕容熙決定發(fā)兵收復遼東,眼看遼東城破的時候,慕容熙突然腦抽下了一道令人智熄的命令,他下令后燕將士不得率先爬云梯登城,他要讓工程兵在遼東城墻上開一個口子,他與皇后要率先進入城中,蕩平遼東城,居破城首功。

在慕容熙的微操下,后燕軍隊暫停了進攻,開始挖城墻。高句麗將士得以有了喘息的機會,后燕最終沒有攻下遼東城,無功而返。

第二年,遼東爆發(fā)全域性的大蝗災,后燕試圖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于是大舉發(fā)動對北方契丹國的戰(zhàn)爭。行軍到陘北和契丹人一交手,才發(fā)現(xiàn)契丹這幫癟犢子人多又能打,實在惹不起,只好溜了溜了。契丹人一看前燕這幫家伙溜了,他反而來勁了。棄輜重派出輕騎兵追擊后燕軍隊。后燕軍潰敗,三千里急行軍瘋狂逃竄,半路上士兵馬匹被冰雪凍死,損失慘重。在撤退逃跑的路上,后燕國王越想越氣,本來想打契丹撈點好處,沒想到被契丹野人胖揍一頓,這份氣必須要撒到高句麗身上,于是回程途中順便討伐高句麗木底城??上?,當時已經(jīng)進入冬天,后燕軍隊長途跋涉,加上東北寒冷的冬天,士兵和馬匹又冷又餓,沒有發(fā)揮出戰(zhàn)斗力,被高句麗守軍擊退敗還。

慕容熙兵敗回國后不久,后燕國內(nèi)的慕容云發(fā)動兵變殺死慕容熙,建立了北燕政權。

慕容云,本名高云。他的祖父叫做高和,本來是高句麗人,早些年,慕容鮮卑攻打高句麗,高句麗戰(zhàn)敗,他的祖父高和于是被鮮卑俘虜為奴隸,成為了歸化鮮卑人,后燕的皇帝慕容寶當政時期,高云因為武藝出眾被選拔隨侍當時的東宮太子慕容盛。慕容寶十分看中高云的將才,于是收其為養(yǎng)子,賜姓慕容,改名為慕容云。

我們知道高句麗的太祖高朱蒙,原本乃是由東扶余國的金蛙王撫養(yǎng)長大的。東扶余國的國王姓氏為解,傳說是天帝解慕漱的后人。高朱蒙一開始是隨著養(yǎng)父姓解,直到高朱蒙建立高句麗國之后,取太陽光耀之意,短暫的改姓為高。然而,高朱蒙去世后,他的后世子孫為了確保和強大的東扶余之間的關系,仍然姓解。而于此同時,高句麗作為一個落后的蠻夷,不得不和當時先進的中原王朝進行文化交流。為了拉近于中原王朝之間的距離,就得讓高句麗王室和中原攀親。于是對漢人,高句麗則稱自己姓高,稱自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帝高陽的苗裔【另一個號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的,就是投了汨羅江的大詩人屈原】。而這個高姓只在針對漢人時候使用,伴隨些五胡亂中華,北方被胡人統(tǒng)治,這個高姓就很少提起。

五胡亂華時期,高句麗的主要威脅不再來源于漢人。而來源于鮮卑,契丹等等這些胡人。而靺鞨人則世代臣服于高句麗為高句麗打仗,是高句麗的忠心的奴仆,不值得擔心。鮮卑,尤其是慕容鮮卑,他所建立的一系列燕政權,比如前燕,后燕等,基本上是把高句麗壓在地上爆錘,捶得高句麗毫無還手之力。在鮮卑和高句麗的歷次戰(zhàn)爭中,就會有不少高句麗人被鮮卑俘虜做了奴隸,成為歸化鮮卑人,這些為了不忘故國,于是采取高句麗國名首字為姓氏,自稱姓高。高云的祖父高和就是這種情況。

北燕政權,雖然主體是慕容鮮卑人,但是他的國王高云是歸化鮮卑人,他的族裔是高句麗人。高句麗的廣開土大王目光如炬的抓住這個機會,派使者到北燕去認親,改姓為高,自稱高談德,和北燕高云攀親戚。高云出于對故鄉(xiāng)的感情,認下了這門親。從此,高句麗和鮮卑達成了短暫得和平,來自鮮卑的威脅被解除。

渤海高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玄菟有一郡守名高隱,其后代先后在北燕,北魏,東魏做大官,成了遼西的名門望族,被稱為渤海高氏。渤海高氏的高洋后期直接廢除了東魏的皇帝元善見,自立為帝,建立北齊政權。著名的蘭陵王高長恭就出自這一系。北齊滅亡后,渤海高氏有一部分投靠高句麗,日后并入朝鮮族,成為朝鮮韓國兩國境內(nèi)的本貫渤海高氏。另外一部分則投靠隋唐兩朝,為隋唐的君主打仗。其中唐朝著名的將領高駢就出自渤海高氏,他曾經(jīng)出任安南地區(qū)的長官,參與了唐朝收復安南的軍事行動,具體可以見越南歷史的章節(jié)。

安東高氏:安東高氏主要是高句麗國的王族遺民,原安東都護府境內(nèi)的臣民。安東高氏絕大部分部分隨著末代高句麗王報德王高安舜投靠了新羅,成為了現(xiàn)代朝鮮民族里的本貫為安東高氏的一部分人民。

還有一部分安東高氏在高句麗滅亡后,被唐朝皇帝內(nèi)遷到漢地,成為歸化漢人。唐朝著名將領,經(jīng)略西域的高仙芝就是安東高氏,是高句麗王族后裔。

東扶余王國的建國神話,稱其為天帝解慕漱駕駛五龍車下凡所建立,這個神話中的天帝解慕漱應當是對箕子經(jīng)略朝鮮的故事的再度演繹?;拥幕臼芊庥谶|東,統(tǒng)治穢王國和貊王國兩大土著蠻國,后來在周朝燕國,秦朝,魏滿的擠壓下,不得不戰(zhàn)略收縮,攜帶宮人南下建立馬韓,震懾三韓,尊稱辰王。而固守遼東的貊類,即扶余人,他們依然模糊的記得箕子的事情,因此將箕子音變?yōu)榻饽绞?,尊其為開國皇帝。傳說中的五龍車,應當是指歷法五龍歷。

朝鮮族內(nèi)的解氏,奇氏均為箕子的后裔,以封國箕國為姓氏,后期音變?yōu)榻?,奇二姓。元朝時期高麗的奇皇后就是出自這一氏,是箕子的后人。

后面到了唐朝時期,將高句麗,新羅,百濟稱為海東三國,又稱其為三韓。而稱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國為海東盛國。這是唐朝人視角中的稱呼,唐朝人視高句麗,新羅,百濟為三韓,即三國各為一韓。

而高句麗國內(nèi)部一般敘述自己族裔的時候,一般用八字短句來形容,即稱呼自己為“扶余貴種,三韓令族”。有些版本的墓志銘,會直接點出自己來源于三韓中的那一韓,比如高震墓志銘中稱呼自己是”扶余貴重,辰韓令族“,李他仁墓志銘中則說自己是”景靈卞韓”??梢姼呔潲愖约貉壑械娜n是指馬,卞,辰三韓。而不是高句麗,百濟,新羅各為一韓。

扶余貴重,重點在強調(diào)高句麗太祖高朱蒙被金蛙王撫養(yǎng)長大的這段故事。強調(diào)自己父系是天帝解慕漱,是扶余人貴族,貊人貴族。

而三韓令族,應當是指高朱蒙的母系柳花夫人,柳花夫人傳說是河伯之女,具體是哪天河的河伯沒說,但是依據(jù)高句麗人的三韓認同,我們推測他應當是來源于辰韓的。強調(diào)三韓令族的認同,一方面是母系來源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為了構建和百濟,新羅的血緣紐帶,以達成廣開土大王,一統(tǒng)百濟新羅的戰(zhàn)略目的。

除了扶余貴重,三韓令族的描述之外。還有一種提法也被高句麗廣泛使用,即“五部三韓”。五部即高句麗內(nèi)部的五個部落:

1.多勿部,即西部。漢人稱其為涓奴部或者消奴部,處于沸流水的下游,建立有沸流國,國主稱松讓,早期和投降于高朱蒙并聯(lián)姻,被封為多勿國主,生下了沸流王子。沸流王子在和琉璃王爭霸的斗爭中失敗南逃,建立了百濟國。此后沸流部衰落。直到美川王時期才又興起。

2.沸流部,即中部,即高朱蒙從東扶余逃亡帶來的人,原始股,高句麗王族所在的部。居住于沸流河的上游,所以稱沸流部。漢人稱其為桂婁部。桂婁和沸流是同一個詞的不同音譯。

3.椽那部,即北部。漢人稱其為絕奴部,高句麗名臣明臨答夫,明臨于漱都出自這一部。明臨答夫刺殺殘暴的次大王,扶持謙虛的新大王上臺之后,椽那部的實力空前大漲。新大王為了籠絡椽那部,為自己的兒子故國川王迎娶椽那部的于氏為皇后。于皇后的親戚左可慮仗著皇后的委婉,四處橫行霸道,終于被故國川王剿滅,故國川王為了壓一壓椽那部的勢力,任用了平民宰相乙巴素。

故國川王死后,妖后于氏扶持了山上王稱帝,繼續(xù)把持朝政。日后,山上王和平民的酒桶女生下了東川王。東川王出身平民,他繼位后,仍然懼怕這個嫡太后于氏。椽那部勢力仍然非常大。

東川王死后,傳位于中川王。中川王仍然迎取椽那部的女人的為王后。期間,椽那王后和中川王的另一個寵妃灌那夫人爭寵。中川王懼怕椽那部的勢力,果斷的把寵妃灌那夫人投入海中殺死。為了安撫椽那部的情緒,中川王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明臨于漱的兒子,以加強關系。

西川王在位時期,開始打擊椽那部的勢力,起用復活多勿部的勢力。任用安國君達賈打擊梁貊和肅慎,威懾椽那部。

烽上王繼位后,轉(zhuǎn)而打擊多勿部,扶持椽那部。但由于烽上王在和鮮卑人的戰(zhàn)斗中落敗,并且統(tǒng)治不善,被宰相倉助利廢除,轉(zhuǎn)而扶持美川王。椽那部從此衰落。

4.灌那部,即南部。漢人稱其為灌奴部。被中川王扔到海里的灌那夫人就是出自這一部。

5.恒那部,即東部。漢人稱其為順奴部。

?對新羅,倭人的關系

在敘述廣開土大王對新羅國的經(jīng)略之前,我們先短暫回溯一下新羅的歷史。

新羅國內(nèi)起先由樸,昔二氏擔任國王。后來有一權臣金奈勿利用昔氏王族內(nèi)部,骨正王子和伊買王子這兩派之間的血統(tǒng)斗爭,成功的掌握了新羅的政權。自立為王,稱為奈勿王。

新羅國建國以來,雖然可以西并伽椰十二國,北和穢貊,威抵百濟,堪稱是地區(qū)性大國。但是面對更強大的高句麗和日本來說,那是不堪一提。先說高句麗,高句麗有一臣仆,名曰靺鞨,靺鞨雖然打不過高句麗,對其俯首稱臣,但是靺鞨面對弱小的新羅卻是相當強大的存在,經(jīng)常長驅(qū)直入新羅國境燒殺搶掠。而作為靺鞨人的宗主國的高句麗對此是視而不見。再說日本,日本通過在朝鮮半島建立名為任那府的殖民政府,對卞韓五迦耶地區(qū),乃至對百濟政權施加非常大的影響。對于新羅,倭寇更是隔山岔五就來襲擊攻打新羅人的村落。著名的有日本神功皇后征韓等,使得新羅百姓苦不堪言,聞倭色變。

事情到了高句麗東川王時期,有了變化。東川王時期,高句麗被三國名將毌丘儉大舉入軍,血洗丸都城??梢哉f是相當慘烈。此后,高句麗就向南遷都,移居王儉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平壤。新羅知道高句麗南遷,也就趕緊跑過來拍馬屁,替高句麗修城池,締結(jié)友好關系。自從和高句麗締結(jié)友好關系后,靺鞨礙于宗主國的面子,就較少入侵新羅了。

而歷代新羅王為了鞏固和高句麗之間的友好,可謂是煞費苦心,不斷的派質(zhì)子到高句麗去。比如奈勿王為了討好高句麗就派政敵的兒子,同樣出自金氏的金實圣去往給高句麗的高句麗的故國壤王做人質(zhì)。金實圣當了九年的人質(zhì),一直到了奈勿王去世,才被高句麗廣開土大王放回,去搶奪新羅的王位,稱實圣王。高句麗希望通過讓質(zhì)子當王來實現(xiàn)對新羅的控制。

實圣王登基后,對當年派自己去高句麗的奈勿王非常痛恨。為了報復奈勿王,他就把奈勿王的后代也全部送去當人質(zhì)。比如奈勿王的兒子寶海王子被送到高句麗做人質(zhì)。奈勿王的兒子美海王子則被遠送到日本當人質(zhì)。實圣王時期,新羅兩面送人質(zhì)的行動,就顯示了當時新羅在高句麗和日本兩大國的壓迫下在夾縫中生存的窘境。

高句麗知道了新羅為日本所控制的局面,廣開土大王就萌發(fā)了要驅(qū)逐日本在朝鮮半島南部勢力,并完全控制新羅的想法。于是在他統(tǒng)治時期,發(fā)動了一系列援羅抗倭的軍事行動。于是一場高句麗新羅,對戰(zhàn)百濟日本的戰(zhàn)爭就此開始。詳細過程可參考百度“好太王”詞條。本處不贅述戰(zhàn)爭過程了。



10.長壽王 【高巨璉】

半島關系

長壽王是廣開土大王的的兒子。顧名思義,他很長壽。足足在位七十八年。國力達到鼎盛。

他在位期間,半島關系總體上和平的,因為廣開土大王時期,聯(lián)合新羅打百濟日本,這場戰(zhàn)爭的結(jié)果,新羅被至于高句麗的保護之下。百濟被徹底打服,很長時間內(nèi)不敢窺伺新羅。直到后期新羅為了擺脫高句麗的控制,達成麗濟聯(lián)盟后,這個和平局面才被打破。

三面稱臣

而在大陸關系方面,長壽王則是三面稱臣。即向慕容鮮卑的北燕政權稱臣。又向東晉王朝稱臣,被晉安帝冊封為高句麗王樂浪郡公。同時又向北魏的皇帝稱臣,被冊封為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郞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北燕的滅亡

北燕國內(nèi),慕容云的統(tǒng)治沒有持續(xù)多長,就被刺身亡。大將馮跋平定叛亂繼承后燕皇帝的職業(yè)。他死后,他的弟弟馮弘逼迫太子自殺,自立為帝。

馮弘在位期間,北魏不斷的對北燕發(fā)動進攻。試圖滅亡北燕。馮弘在情勢危急之下,第一時間想到了高句麗這個好奴才,于是派遣尚書陽伊提前到高句麗和長壽王打好招呼說:萬一我這邊不行了,我就先到高句麗這邊暫時投靠你,以圖后舉。

長壽王二十四年,燕王馮弘覺得自己撐不住了,于是寫信給北魏國王拓跋燾服軟,向要給北魏送質(zhì)子求得一時太平。北魏覺得自己勝利在望,一口回絕送質(zhì)子的請求,加派大軍滅北燕。同年四月,北燕白狼城破,馮弘危在旦夕。

長壽王一看,這個馮弘也不靠譜啊,還得自己來收拾殘局,于是派出大將葛慮,孟光帶兵數(shù)萬去北燕撈人。這數(shù)萬高句麗援軍在北燕尚書陽伊的帶領下一路行軍到龍城,迎接燕王馮弘去高句麗避難。

結(jié)果呢,這幫高句麗援軍軍紀也不咋的,一到龍城,就像孫猴子進了蟠桃園。高句麗的葛,孟二將軍下令,諸位兵士可苦了半年了,現(xiàn)在到了龍城,燕王陛下是自己人,大家都別客氣,當自己家一樣,東西隨便拿,女人隨便睡。于是在城中大肆燒殺搶掠一個月。又砸了龍城中的軍備庫,把最精良的裝備都裝到高句麗士兵身上。

燕王馮弘一看這陣勢,也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誰讓是自己請的救兵呢。

一個月后,等這幫高句麗人燒殺劫掠完之后,馮弘說:得,二位將軍,咱搶也搶完了,女人也睡了,現(xiàn)在該帶我回高句麗去了吧?二位將軍答應,于是軍隊開拔,馮弘一把火燒了龍城的宮殿,帶著龍城剩下的百姓,在葛孟二將軍的殿后保護之下,一路逃往高句麗。

北魏國王拓跋燾一聽說馮弘這小子跑了,非常生氣,派大軍來追趕。

長壽王還是比較講義氣,他聽說后,仗著這么多年給北魏稱臣納貢的情意,厚著臉皮向拓跋燾寫信給馮弘求情,請求拓跋燾允許馮弘像高句麗一樣,一起給北魏稱臣納貢,做北魏的仆從,但求饒過馮弘一命。

拓跋燾聽了長壽王的求情,更生氣了,當即決定連高句麗一起揍。所幸,在大臣樂平,王丕的勸解下才作罷。

馮弘之死

長壽王聽到馮弘即將抵達高句麗國都的消息,馬上激動的出來迎接。但是轉(zhuǎn)念一想:過去,高句麗作為臣子之國向北燕納貢,所以我對他謙卑做小,而如今馮弘落難,寄人籬下,應該是他來看我的臉色,我們兩個人的尊卑關系是不是該換一換了?

于是長壽王打定了主意,于是假意出來迎接,張口說一句歡迎的話,冒犯馮弘,試探馮弘的底線。他說:龍城王馮君閣下,這么大老遠的來我們高句麗,馬都跑累了吧?

這本來是一句表示歡迎的客套話,可問題出在對方的稱呼上。長壽王稱呼馮弘不稱其為主君天子,而稱其為龍城王。你是王,我也是王,言外之意,我們兩個現(xiàn)在是平等的了,你來投靠我,就是我的客人,而不再是我的主子了。

馮弘一聽這話,就感覺被強烈的冒犯到了,馬上擺出大燕天子的架勢,怒斥長壽王僭越犯上的行為。

長壽王一聽也不樂意了,我好心收留你,你還對我擺起天子的譜來。于是也不讓馮弘進入高句麗國都內(nèi),而是把馮弘扔在平郭,而后又派人把馮弘一幫人遷到北豐這個地方。

馮弘到了北豐也不消停,沒有寄人籬下的自覺性,頻繁以北燕天子的身份發(fā)詔書,還像在自己國內(nèi)一樣,對長壽王頤指氣使,不斷插手高句麗的內(nèi)政。

時間久了,長壽王心里的怨言越來越多,覺得自己請了個祖宗回來爬到自己頭頂上拉屎拉尿,于是下令,裁撤馮弘的侍衛(wèi)。馮弘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行我素。于是長壽王就派人綁架了馮弘的兒子馮仁,試圖警告馮弘讓馮弘閉嘴。

馮弘得知兒子被綁,徹底破防。于是哭哭滴滴的寫了一封信給南朝劉宋政權,控訴長壽王欺負自己,并請求劉宋皇帝能來救自己,自己愿意向劉宋稱臣。

劉宋趕忙派了使者王白駒前往高句麗迎接馮弘。高句麗本來覺得馮弘就是個燙手山芋,巴不得早點扔給劉宋了事。哪知道這個使者王白駒也是個不知死活的東西,以命令的口氣,高傲的要求長壽王支付護送馮弘去劉宋的路費。

長壽王一聽就不樂意了,還要讓我付路費?那干脆都別回去了。于是半夜派孫漱,高仇兩位將軍殺了馮弘全家。

劉宋使者王白駒第二天早上醒來一看:人呢?人沒了?這可怎么給劉宋皇帝交差???當即心生怒氣,派人殺掉了高句麗的兩位將軍孫漱,高仇。





11.文咨明王 【高羅云】

長壽王傳位給自己的孫子高羅云,稱文咨明王。文咨明王對北朝的北魏和南朝的齊朝,梁朝都稱臣納貢。北魏封長壽王為持節(jié)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郞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齊朝冊封其為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征東大將軍樂浪公。

另外一方面,文咨明王對新羅百濟則加快了統(tǒng)一的步伐,和新羅爆發(fā)了薩水之戰(zhàn)。率領靺鞨人協(xié)同進攻百濟,爆發(fā)了水谷城之戰(zhàn),漢城之戰(zhàn)。


12.安藏王【高興安】

是文咨明王之子,繼承先代的策略。對南梁稱臣納貢。并南下攻打百濟新羅,與百濟爆發(fā)五谷城之戰(zhàn),加快統(tǒng)一。


13.安原王 【高保延】

安藏王之弟,繼承先代的策略。對東魏和南朝梁同時稱臣納貢。并南下攻打百濟新羅。和百濟爆發(fā)牛山城之戰(zhàn)。


14.陽原王 【高平成】

安原王長子,又稱陽崗好上王。對東魏和北齊稱臣。并攻打百濟新羅。和百濟新羅聯(lián)軍爆發(fā)獨山城之戰(zhàn),薩城之戰(zhàn),金峴城之戰(zhàn),熊川城之戰(zhàn),修建白巖城。


15.平原王 【高陽成】

安原王之子,又稱平崗好上王。對南陳,北齊,北周,隋稱臣。并攻打百濟新羅。

再論三國時代(二·二) 高句麗【山上王-平原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威宁| 筠连县| 镶黄旗| 昌黎县| 广汉市| 沾益县| 安福县| 永登县| 泰安市| 绵竹市| 和硕县| 星子县| 延寿县| 屯门区| 娱乐| 土默特左旗| 怀仁县| 桦甸市| 沁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怀宁县| 凤庆县| 新野县| 莱州市| 西畴县| 贵定县| 安化县| 含山县| 苍梧县| 吉水县| 汝州市| 高雄县| 安西县| 石嘴山市| 蒙城县| 丰都县| 三原县| 六枝特区| 红原县| 姚安县|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