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說德云】來自九霄的驚喜——2021年南京德云社觀演不完全總結(下)
驚喜多驚嚇少,云鶴九霄呱呱叫——2021年南京德云社觀演不完全總結(上)

九字科驚喜三人:李九春,李九重,孫九芳。

李九春還在傳習社學習時就在德云社擔任職務,后來給字給了個“春”,老郭對這個徒弟應該寄望挺深。
九春優(yōu)點很多,上過學讀過書,愛思考愛琢磨,一直在小劇場、書館高頻率演出,演出狀態(tài)極好。
九春很擅長用面部表情營造喜劇效果,你要看照片、看視頻,并不特別覺得他怎么調動面部肌肉,使了什么相,往往只是眉毛一挑、眼珠子一骨碌,觀眾就笑得不行了。
這一點頗得老郭的真?zhèn)鳌?/p>
和別的頭九師兄弟不同,李九春在找搭檔方面不怎么順利,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發(fā)展。
相聲講究張揚個性,搭檔不同,使法也不同。
九春和章紹偉兩個人都很有個性,也很有想法,怎么樣磨合,怎么樣發(fā)揮兩個人的長處,是個問題。
對九春,在肯定和喜愛的同時,我也總有點擔憂,覺得九春有點太喜歡輸出價值觀。
分享自己的思考所得本身沒錯,可是,這很容易被人逮錯。
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多,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是會變的,以前覺得對的,以后未必覺得對,當時輿論環(huán)境允許的,以后輿論環(huán)境未必認可。
如果九春以后知名度高了,他以前說過的話,會不會被有心人斷章取義來抹黑他,進而抹黑整個德云社?
這種事兒對德云社來說,一點不新鮮。
相聲可以是娛樂,但相聲演員不該被娛樂,更不該被裹挾,成為格調不高的八卦新聞的主角。
如何奪回輿論主導權,可能要靠年輕相聲演員多思考、努力了。

如果說李九春是沒驚有喜,那李九重就真正是驚喜。
不夸張地說,李九重是2021年九字科最大的驚喜!
看李九重說相聲,我不需要聽到包袱,相聲文本里固有的包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九重的表演,光看他就夠我樂的。
看完李九重表演,我基本記不住有什么地方是亮點,光覺得可樂,哪哪都可樂。
怎么那么可樂呢?說什么什么可樂,演什么什么可樂,這就是能耐?。?br>
李九重說得好,演得好,唱得也好。
雖然李九重的唱不算一流,但他肯唱,肯賣力氣,這就很好。
好的相聲演員都是在不斷的演出中磨煉出來的,如果李九重能一直保持住現(xiàn)在的勁頭,假以時日,必能更上一層樓。

我印象里,孫九芳是音量最大的一個。
音量大,意味著觀眾想走神的可能性要小一點,既然被吵得不能走神,那就專心看演出吧。
能有這么巨大的音量,說明九芳的發(fā)聲共鳴做得不錯。
九芳很敬業(yè),不管場面是涼還是熱,都能以飽滿的熱情面對觀眾。
有時候場子涼得我都替演員感到尷尬,但是九芳依然會努力調動觀眾情緒。
去年的裂穴,讓人為九芳捏了一把汗,現(xiàn)在看,老郭沒虧待九芳,給九芳現(xiàn)在配的這個搭檔不錯。
九芳腦子活,肯思考,馬霄戎讀過書,心態(tài)正。
就目前的表演看,馬霄戎盡力配合孫九芳的需求,孫九芳也盡力遷就馬霄戎的節(jié)奏。
能有這種對搭檔的體恤,對自己的克制,我很看好他倆的未來。
相聲是故事,故事是人生。
每個演員的作品里,都藏著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觀眾會喜歡相聲文本,但是能讓觀眾寄托感情的,一定是那個打動過他們的人。
孫九芳繼續(xù)努力吧,一定可以的。
霄字科驚喜人員五名:王霄頤、李霄樵、姬霄桐、吳霄澤、張霄白。

王霄頤的舞臺功底好得不像一個霄字科。
看資料,王霄頤是音樂專業(yè)畢業(yè),難怪對舞臺的把控與眾不同。
相聲演員的肚是雜貨鋪,不光知識有用,所有學過的、見過的、感受過的,最后都會體現(xiàn)到舞臺上,灌注在作品中。
王霄頤的表演有股怡然自得的勁兒,這種勁頭可能來自于這一代年輕相聲演員所獨有的自信。
相聲的發(fā)展歷經許多階段,最初的天橋賣藝多有自我輕賤,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相聲的藝術性大有提高,但相聲藝人的地位仍然很低。
解放后,相聲成為文藝戰(zhàn)線的輕騎兵。
八九十年代,相聲不景氣,固然與大環(huán)境有關,但是,跟不上人民審美需求的發(fā)展,也是原因之一。
老郭了不起,,讓有志從事相聲的年輕人能有德云社這么一個大平臺學習相聲、從事相聲工作。
如今,越來越多像王霄頤這樣有學問有追求的年輕人進入相聲這個行業(yè),這對相聲、對喜愛相聲的觀眾來說,是好事。
希望這一批年輕人能夠影響到相聲的倫理,從而影響著相聲發(fā)展到更好的方向。

如果說李九重是九字科的驚喜,那么李霄樵就是霄字科的驚喜。
看李霄樵的表演,讓人忍不住感嘆德云社的人才儲備太強,連霄字科都有業(yè)務這么扎實的,何愁相聲未來后繼無人啊?
李霄樵和觀眾溝通方面尚顯稚嫩,他的優(yōu)點在于表演的時候,能有意識地區(qū)分人物。
去年龍字科抖音招生直播時,楊鶴通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在“相聲”前頭加一個動詞,你會加什么?
正確答案是“演”。
馬季曾經提出,在“說學逗唱”后面要再加個“演”,其實“演”本身就包括了說學逗唱,要貫徹在說學逗唱之中。

吳霄澤、張霄白和姬霄桐,這三位都是霄字科的捧哏。
看這三位捧哏,感覺舒適。
不打斷,不冷場,不掉話,不遲緩,用欒云平的話說,“感覺不到捧哏演員的存在”。
在“進攻型捧哏”更吃香的情況下,這三位演員能踏踏實實地捧哏,值得夸獎。
所謂的進攻型捧哏,究其實質,只是因為能耐不到、心態(tài)還不好。
既不肯把光彩都給逗哏,自己又沒能耐輔助逗哏講好故事,最后就采用廉價的方式,無視人物、無視情節(jié)、無視包袱,只以攪和逗哏為樂。
那種捧哏方式也許能博得一時的笑聲,卻難在藝術上有長遠的發(fā)展。
云鶴九霄之外,德云社還有不少優(yōu)秀的相聲演員,比如張金山、安久健這兩位,臺上的表現(xiàn)就很讓人驚喜。

張金山老師是著名評書藝術家劉蘭芳的弟子,技藝精湛、經驗豐富。
我看的那幾場,張金山老師的墊話幾乎沒什么變化,然而,他每次說,我每次都還覺得看。
哪怕他次次都演得一樣,我還是次次都樂。
他演多少次我都樂,他演什么我都樂,到了這個程度,可以不虧心地說一句,張金山老師人保活。

安久健長得挺逗,演得也挺好。
好的相聲演員都有共通之處,情緒飽滿熱烈,表演流暢自如,用表演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用情緒感染觀眾。
隨著德云社的壯大,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相聲演員被吸納進來,高強度的演出,近距離的反饋,多樣化的選擇,德云社對相聲的傳承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1年南京德云社觀演不完全總結到此結束。
一心想買下周日晚場票的我,此刻心情十分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