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yī)腫瘤醫(yī)院】成都普濟中醫(yī)腫瘤醫(yī)院黃宏:蟲類藥的共性及功效

中醫(yī)腫瘤黃宏認為,相比草木礦石類藥物,蟲類藥乃血肉之品,有情之物,性喜攻逐走竄,通經(jīng)達絡(luò),搜剔疏利,無處不至;又和人類體質(zhì)比較接近,容易吸收和利用,故其效用佳良可靠,起到挽瀾之功,是草木、礦石之類所不能比擬,用之得心應(yīng)手。
黃宏認為,蟲類藥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歲月,其應(yīng)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就藥性而言,蟲類藥有其自身特有共性,具有多偏寒涼、味多咸甘、性多沉降等共性;蟲類藥的主治功用是據(jù)不同蟲類所具有的臨床功效而總結(jié),與植物藥配伍,可增強藥力,功效更為顯著。

一、蟲類藥的共性
1、多偏寒涼,味多咸甘
如清熱解毒的牛黃,清熱涼血的水牛角,清熱化痰的海蛤殼;而平性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指藥物的寒熱之性不甚顯得,作用比較緩和,嚴格說來,仍有溫涼之分;如《別錄》云,水蛭“苦,微寒”、血余炭“小寒”;《本草再新》云,瓦楞子“味苦,酸,性涼”。
中醫(yī)腫瘤黃宏認為,蟲類藥味多咸甘;如平肝潛陽之石決明、珍珠母,軟堅散結(jié)之牡蠣、海蛤殼;補腎助陽之雄蠶蛾、海狗腎等,均味咸;緩中補虛之蜂蜜,補血滋陰之阿膠,祛風止痛之露蜂房等則為甘味。
2、性多沉降,多歸肝經(jīng)
醫(yī)藥學家李時珍論述藥物的升降沉浮時說:“酸咸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熱無沉”。中醫(yī)腫瘤黃宏主任認為,蟲類藥多具咸寒之性,且質(zhì)地沉重,故性多沉降;如熄風止痙之地龍、活血化瘀之地鱉蟲、平肝抑陽之石決明等。此外,黃宏主任認為,蟲類藥多歸肝經(jīng);如蟬蛻、水牛角、羚羊角、牡蠣、石決明等。

二、蟲類藥的功效
1、利水通淋
黃宏主任認為,不少蟲類藥具有利水通淋作用;如螻蛄和蟋蟀具有利水通淋作用,用于水腫,小溲不利,石淋等癥,兩者并用,其效益宏;《本草綱目》記載,螻蛄“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疬骨鯁”。
2、化痰定喘
黃宏主任認為,有些蟲類藥具有化痰定喘作用;例如猴棗是治療痰熱癥的要藥;咸平或咸寒之海洋動物或介類如蛤殼、海浮石、瓦楞子等具有化痰軟堅之功效;《醫(yī)林纂要》論述瓦楞子:“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醫(yī)家朱震亨認為海浮石“清金降火,消積塊,化老痰”。

黃宏主任,副主任醫(yī)師,出身于中醫(yī)世家,自幼喜愛中醫(yī),博覽眾多名方古籍古典,博采眾長,在臨床中不斷總結(jié)、專研、精進、反復辯證、精益求精,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腫瘤方法。
主治擅長:肺部瘤、胃瘤、食道瘤、卵巢瘤、宮頸瘤、乳腺瘤、鼻咽瘤、肝部瘤、胰腺瘤、膽管瘤、血管瘤、腸瘤、腦瘤、肉瘤、皮膚瘤、腎部瘤、膀胱瘤、淋巴瘤、神經(jīng)瘤、甲狀腺瘤、黑色素瘤、脂肪瘤、骨髓瘤、子宮內(nèi)膜瘤、睪丸腫瘤、陰莖瘤、前列腺瘤、賁門瘤、皮膚黑色素瘤、顱內(nèi)星形細胞腫瘤、膠質(zhì)母細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細胞瘤,口腔黏膜瘤、喉瘤等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