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哲學】“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 寫作素材積累

關注
1.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莊子 《逍遙游》
鵬鳥在九萬里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憑借著風力,背負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后才開始朝南飛。
2.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莊子《秋水》
不可與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因為它的眼界受狹小居處的局限;不可與夏天的蟲子談論冰,因為它受到時令的局限;不可與見識淺陋的鄉(xiāng)曲書生談論大道理,因為他受到了禮教的束縛。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莊子?內篇?養(yǎng)生主》
人的一生是可以看到邊際的,對認知的對象卻看不到邊際。用能看到邊際的人生去追隨看不到邊際的認知對象,危險將要臨近;危險將要臨近了還去追隨看不到邊際的認知對象,危險已經(jīng)臨身了。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老子 《道德經(jīng)》
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樣。水善于幫助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讓自己停留在人們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 《道德經(jīng)》
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6.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 《道德經(jīng)》
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澎宏遠。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未;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經(jīng)》
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8.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禮記?大學》
品德高尚的人,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后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
9.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禮記?中庸》
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于別人身上。
11.質勝交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論語》
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怡當,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