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堂·論格局】為什么別人會有大格局
有的人說,站的高才能看的遠;也有人說,欲為大樹, 莫于草爭;有人說,格局即大局觀了;有人說,大格局就是大胸懷;還有人說,大格局就是看的遠。
似乎,都有道理。不過,事物也本無對錯之分。站的高,確實是能夠看的遠。有大格局的人確實也不會斤斤計較,有大格局的也往往看的遠。
很多人認為,后天的成就主要靠自己。雖說,一個人是否有作為,后天的努力占了很大的部分。但是,先天性的環(huán)境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
試想,如果你從小生活在一個資源匱乏的環(huán)境,眼界往往不夠開闊,總是為基本的生活而操勞,哪來格局。
但是,即便是有的人生活在資源充沛的環(huán)境,也見過大市面,也并不一定有大格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格局受環(huán)境影響很大。而我們大部分人,其實總體生活的環(huán)境本質(zhì)差異并非太大。
如果真去計較,恐怕這個問題也是難以解決了。所以,在這里先拋開了環(huán)境因素,還是堅持格局由眼光、胸襟、膽識、心理要素等決定的。
眼光
眼光是指在某一時刻,對某領域趨勢準確預測的能力 。
第一,你能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不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發(fā)展的本質(zhì)。
第二,對于事物的評判已經(jīng)有自己的標準,并能夠極為準確根據(jù)現(xiàn)在對未來進行預測。 第三,是你知道這些道理之后,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而對于未來的準確預測,亦是在堅持在看清本質(zhì)的原則之上的。比如雷軍做小米手機,他很明白大眾的消費能力,理解大眾的消費需求標準,他看到了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消費者產(chǎn)品是品牌發(fā)展的趨勢。他知道超過用戶預期的產(chǎn)品必然帶來超好的口碑。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可為和不可為。若不可為,怎樣做才能可為,那何時可為。
胸襟
人的胸懷很有意思,有大的追求,大的愿望,就會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視野,大的寬容,這就叫大胸懷吧。
如果你的想法是追求一個具體的、很小的事情,你得不到它會很生氣;如果你想要的是別人沒有的,是很大的東西,很遠的東西,你就會變得能夠理解很多,包容很多,能夠承受痛苦,甚至傷害你的事情你也能夠包容。這是一個正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