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尾聲,多聊幾句官場風云,歷史評價!(四)
今天到結(jié)尾的時候,我們再來看看這件事情的答案。其實對姜維的評價,鄧艾曾經(jīng)專門講過,說姜維這個人是一時之雄,很有水平,說他帶出的兵在夜而不驚,將再變而不亂。你看看這就是徐行如林,不動如山吶,深得軍法精髓。鐘會也專門評價過姜維,說他比一般的將領(lǐng)要高出很多,相當于魏國名將諸葛誕的水準,這也是領(lǐng)軍一方的大將了。另外他還說姜維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還是很有水平的,是一個絕對的帥才,這是對對手非常高的評價了。
另外魏國的皇帝曹奐也專門說過蜀漢瑣事,唯維而已,也就剩一個姜維在這里獨自支撐了。這些事情都是陳壽寫在三國志當中的,但是他為什么給姜維一個粗有文武這樣一個評價呢?很顯然他是曹魏最大的敵人。那么什么是陳壽真正的想法呢?陳壽在這段話之前,在姜維傳當中還留了一段引言,這段言論是引用于正的話,于正是誰就是劉禪被逮到洛陽城的時候,司馬昭在酒席宴前問他怎么樣,他說此間好不思蜀我想回家了,非常好,結(jié)果在宴會的間歇于正就跟他講了,他說主公你怎么能這么講話?你應(yīng)該臉上有悲戚的表情,說我很想念家鄉(xiāng),這就好了?結(jié)果回來之后?劉禪馬上換一副表情,又開始悲傷了。
司馬昭就說,你剛才很樂呵,現(xiàn)在怎么這樣呢?結(jié)果?劉禪就把于正交給他這番話講了。司馬昭聽了之后,微微一笑,這話怎么有點像于正講的?結(jié)果劉禪說,你咋知道?司馬昭聽了之后是哈哈大笑,這樣人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結(jié)果劉禪自己還得以保全,但是他幾個兒子,在永嘉之亂的時候,也很多人都慘死了,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于正這個人是非常正直的一個人,多年來一直跟那個宦官黃皓在做斗爭,對蜀漢做出很大的貢獻。他給姜維做出一段非常清楚的評價,姜維這個人別看他是將軍當中的第一。但是他從來不是很自傲的一個人,家無余資,有點俸祿經(jīng)常是住別人,別人住豪宅他只是住普通的房子,別人姬妾成群,他就是家里過非常清貧的日子,而且為人清廉,志趣高雅,腦子里直想著國家大事,他骨子里那種價值觀非常像諸葛亮。
他說現(xiàn)在這些人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就看你是否成功了,你像司馬家族,這是篡權(quán)得來的,天下依然有人喜歡他們,有人堅持原則而失敗了,只要你敗了,你就是窮兵黷武,你就不是好人。這跟春秋的時候,以人生大義作為評價一個人的標準是完全不同。這是一個道德的淪喪,將為這樣的人有古圣先賢之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跟諸葛亮是一樣的,你像諸葛亮培養(yǎng)出這些人,蔣琬、費伊、姜維可能能力不到,但是他們的心是一模一樣的,他們的心中都有國。而且呢,都潔身自好,你像被刺身亡的廢一,他也是一個非常寬容,跟大家能和平相處,并且認真治理國家這樣的一個人。
所以評價姜維和歷史人物于正,這番話是很好的一種歷史觀。陳壽在給姜維作評價之前,把一怔這番話完完整整的寄到上面,比他自己的評價多出很多。而自己這個評價恰恰是一個小反襯,讓人感覺陳壽的評價實際上是有意而為之。我故意寫給曹魏和司馬家看的。其實郁癥這個觀點更接近于陳壽本人的想法,有些人活著,但他比鴻毛還輕,有些人死了,卻比泰山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