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抑郁,才需要別人的幫助?
抑郁,是很常見的一個情緒反應。當我們遭逢生活上的不順遂,情緒就會隨之反應,通常這時候伴隨而來的就是抑郁這樣一個情緒。
抑郁的時候,我們難以入睡,食不下咽,對朋友的邀約提不起勁,也對生活上的事物感受不到喜悅。受傷擦破皮膚了,身體會自然啟動免疫反應,皮膚也會完成修復新生,雖然有了疤痕,但新生的皮膚一樣能擔負起保護和隔絕的作用。
情緒一樣也有它自己的修復機制,有時候休息幾天,喘口氣,稍微遠離壓力來源,受傷的心情就能再度恢復,打起精神去處理問題。
那么,在怎樣的情況下,抑郁是需要尋求外援和專業(yè)協助的呢?

如果抑郁過度沉重、時間又拖延得太長,靠自己一個人努力去克服,那過程可能會太孤單又太辛苦。抑郁過重過深,會讓你失去生活的動力,找不到解決的方法,也看不到未來的方向。
這時候的你,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無法再相信自己還具備站起來的能力。這樣的抑郁也會讓你找不到活著的意義,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甚至可能開始思考結束生命的方法。而延續(xù)太久的抑郁,指的是上述那樣的狀況,已經持續(xù)超過了半個月,而你還看不到情緒好轉的跡象。
持續(xù)長時間的沉重抑郁,會耗損掉我們的能量,也會侵蝕我們的自尊,讓我們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自責的惡性循環(huán)中??赡苣阋呀浽囍矣H密的朋友、找信任的親人、找尊敬的長輩傾訴,卻依然徒勞無功,那何妨不讓身心科醫(yī)生了解并進一步幫忙你呢?

當然,我們可能會依你的狀況,給予強度不一的幾顆藥丸,謂之“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這難以從字面上窺得其奧秘的科學名稱,簡單說就是“抗抑郁藥物”。
但縱使診斷、用藥如此平板單一,每個人的抑郁還是有它的不同面貌——有些人變得易怒,動不動就對一點生活瑣事生氣;有些人變得容易哭泣,只稍微觸動情緒,眼淚就無法停住;有些人可能會借著工作轉移情緒,讓自己變成轉個不停的忙碌陀螺;而有些人可能變得陰沉壓抑,把自己縮進角落,鎖上房門,誰也不見,什么事也不做……
我們無法單一歸因抑郁癥發(fā)生的原因:
基因決定了我們一部分的心理素質——有些人天生粗線條,有些人則纖細敏感,有些人從小大方好動,有些人則是害羞內向。
后天環(huán)境則決定了我們另一部分的心理素質——被忽略遺棄的童年、家暴受虐下長大的孩子、學生時代遭受霸凌等等。
這些都可能在我們的心上埋下抑郁的種子。如果再遭遇朋友背叛、感情不順,或工作過勞負擔,抑郁可能就會在心里發(fā)芽生根,然后持續(xù)被內在心理素質和外在環(huán)境壓力滋養(yǎng),開出枝葉,終至壓垮自己。

所以,我的抑郁,該何去何從呢?
那些一致的、相同的抑郁面貌——情緒低落、失眠、食欲降低、失去興趣、自責、罪惡感、輕生意念等等,抗抑郁藥物在各個面向都有極好的療效,這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那些因人而異的其他抑郁面貌呢——是不是太容易焦慮緊張?是不是太敏感太情緒化?是不是太過在意旁人觀感?是不是過去的回憶始終糾纏?是不是眼前的生活壓力已經超過負荷?這些好多好多的疑問,就留到診間,一起努力抽絲剝繭,找出改善和調整的方向。

抑郁的時候,你可以不必急著振作,也可以不必急著努力裝出笑臉。你不需要迎合別人,也不用勉強自己。
抑郁的時候,好好聽聽看,你受傷的心想要對你說什么?
有一天,當你回顧這一切,你會發(fā)現那曾經傷痕累累的心,如今已經愈合,雖然疤痕滿布,卻比以前更加溫柔堅韌。
本文原創(chuàng)自榮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轉載,請取得許可并標明出處??牲c擊頭像預約催眠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