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言?老莊孔
(假設(shè)情境,才疏學(xué)淺,歡迎批評與指點(diǎn)(噴輕點(diǎn)))
老聃駕青牛于畔,沿溪下,遇莊周赤足坐畔青石上釣。
聃曰:鉤何?
周言:遇者鉤之。
老子曰:何為此地?
莊子曰:豈異于他地?
老子笑曰:道無常,何為不異?
莊子曰:吾游方外道內(nèi),皆方內(nèi),何所異?
莊子問:吾嘗夢蝶悠悠然,吾夢蝶,蝶夢我?
老子曰:無夢。
莊子笑曰:善,吾于天地,蝶于草木,盡輕身飄然從容,無夢也。
老子曰:于世何如?
莊子曰:浮大樽于江湖,自在從游。
老子曰:善,上善若水,利萬物不爭,遂世之道,為似無為,無較于民之為。
莊子曰:非也,高山流水,自然之理也。吾遂自然,世之欲利,吾不欲也,無有求欲之?dāng)_。巧者勞而智者憂,是以無為者無所求。吾求道而道自來,風(fēng)來兮草必偃,高流兮水必落,遂此道,異于世也。
老子曰:非也,隱于世,不入世之眼。流水湯湯,不入高山之眼。其雖異而隱其功。滄海渺渺,雖我入流,如無益也。
時仲尼沿畔溯流逆上,子路仆,遇老莊。
莊子問:溯流者誰?
子路答:魯孔丘也。
莊子曰: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歟?
孔丘曰:然也。
莊子問:湯湯之水,滔滔不絕,人而可止乎?
子路曰:禮不可廢,士之行道,從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孔子曰: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莊子曰:道于天地間,何為無道,豈得苦仕?
孔子曰:天下禮崩樂壞,圣人不出,丘不與易,孰與易之?丘之不仕,何如易之?
莊子曰:禮者,人之自縛也,循天地之理,從四時之應(yīng),民無不無憂。
老子曰:圣人者,以百姓為芻狗也,人無高下親疏之別,圣人之隱,斯理也。
孔子曰:問古有道之世,為大同,丘欲復(fù)辟。
莊子笑,而后以竿動溪流,溪沙泥礫濁其流,曰:世如濁流,人如沙礫,子言之大同,清流也,乃民不擾波自安樂。吾不為濁沙歸清流,亂歸靜也。子之道,何如為?
孔子曰:諸侯如不為,何以起塵?吾之道,乃冀沙礫自歸靜耳,何需清流沉沙。汝之道,萬事不達(dá),吾之道,易步而趨也。
老子曰:吾嘗聞,汝言,堯舜圣者,南面而無為也。
孔子曰:然也,圣人無為,君子為之,非大不為。
老子曰:何為?
孔子曰:教之。
老子曰:何也?
孔子曰:仁義。
老子曰:高峻哉!民使無欲,無爭,無盜,不亦可乎?
莊子曰:何為之,民之效我者,何以不得自樂也。民本欲利。何為不欲道乎?
孔子曰:難矣哉!仁義至高不為,為之,民難行也。至低不為,為之,民弗從也。立仁義,猶高峻,民之從禮,如攀高峻,恐墜而攀之。無攀者,似無事,實(shí)陷泥沼,不盡之淵也。故取中庸。
老子曰:汝于何?
孔子曰:攀耳。
老子曰:善。
莊子思而不語,后樂而復(fù)釣。老孔二行辭之??鬃樱勇窂?fù)溯流而上,老子,青牛復(fù)遂流而下。